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MBA學費普遍上漲 十幾萬讀個在職研究生值嗎?

發布時間:2022-09-26 11:20:00來源: 成都商報

  十幾萬(wan) 讀個(ge) 在職研究生值嗎?

  近幾年全國考研人數持續上漲,而以在職人群為(wei) 主的MBA(工商管理碩士)項目也受到了追捧,職場人迫切提升自己的競爭(zheng) 力導致報考人數不斷增加,同時學費也水漲船高。隨著考研日期臨(lin) 近,全國多所院校陸續公布了2023年MBA招生簡章,記者從(cong) 中了解到,全國多所院校的MBA學費有所上漲,少則上漲2萬(wan) 元,多則上漲6-10萬(wan) 元。總學費讀下來普遍在十幾萬(wan) 到二十萬(wan) 元左右,高則有四五十萬(wan) 元。

  那麽(me) ,為(wei) 什麽(me) 全國MBA專(zhuan) 業(ye) 學費會(hui) 相繼上漲呢?背後受到了哪些因素影響,花幾十萬(wan) 元讀MBA值嗎?對此,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

  現象

  全國MBA學費普遍上漲 最高上漲10萬(wan) 元

  一直以來,學費都是MBA考生擇校比較關(guan) 注的問題。9月23日,記者從(cong) 各大院校官網上了解到,今年又有不少院校的MBA項目學費上漲。其中,深圳大學2023年非全日製MBA漲幅為(wei) 10萬(wan) 元,從(cong) 19.8萬(wan) 元上漲至29.8萬(wan) 元/全部;暨南大學2023年MBA非全日製學費上調6.8萬(wan) 元,從(cong) 20萬(wan) 元上漲至26.8萬(wan) 元/全部,學製3年;北京理工大學非全日製MBA上漲3萬(wan) 元,漲後學費為(wei) 21.6萬(wan) 元;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yu) 管理學院非全日製上漲6萬(wan) 元,漲後學費51.8萬(wan) 元。

  在四川,電子科技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四川師範大學、西南石油大學等2023年MBA學費也均有上漲。

  據電子科技大學官方網站公開信息顯示,該校2023級MBA全日製碩士研究生學費13.8萬(wan) 元/全部,學製為(wei) 2年;而非全日製學費為(wei) 15.8萬(wan) 元/全部,學製為(wei) 3年。相比較,2022級MBA非全日製學費為(wei) 9.8萬(wan) 元/全部。西南財經大學非全日製MBA由9.8萬(wan) 元/全部上漲至15.8萬(wan) 元。而四川大學則是在2022級非全日製學費由9.8萬(wan) 元調整為(wei) 15.8萬(wan) 元/全部,2023級沒有變化。西南交通大學2022級從(cong) 7.8萬(wan) 元漲到了9.8萬(wan) 元,2023級沒有變化。四川師範大學從(cong) 6.6萬(wan) 元漲到7.8萬(wan) 元。西南石油大學從(cong) 5.4萬(wan) 元漲至7.2萬(wan) 元/全部。

  記者了解到,目前各高校開設的MBA課程有全日製和非全日製兩(liang) 種培養(yang) 模式,大多數為(wei) 非全日製,報考人群需要滿足一定工作或畢業(ye) 年限。學製2-4年不等,學習(xi) 方式比較靈活,利用工作日晚上、周末、寒暑假等進行在職學習(xi) 。學費受地域、學校品牌、辦學特色等方麵影響,價(jia) 格少則六、七萬(wan) 元/全部,高則四、五十萬(wan) 元/全部,整體(ti) 來說至少得十幾、二十萬(wan) 元/全部。

  原因

  市場火爆報考人數不斷增加 學費上漲是趨勢

  MBA學費上漲並非今年才出現,近幾年不少院校陸續提高了MBA的學費,背後受到哪些因素影響?

  “總體(ti) 來說,無論是全國還是川內(nei) ,MBA學費上漲是一個(ge) 趨勢。”郭郢是成都市MBA企業(ye) 家商會(hui) 會(hui) 長,也是品睿教育培訓學校的校長。他曾於(yu) 2008年在西南財經大學就讀MBA,隨後創立了專(zhuan) 注管理類聯考培訓機構,深耕MBA教育行業(ye) 12年之久。

  在郭郢看來,學費上漲主要受以下幾方麵因素影響。

  第一,從(cong) 專(zhuan) 業(ye) 性質來說,MBA會(hui) 相對更貴。在課程模塊設置上,MBA是教學模式案例教學,培養(yang) 模式和學術研究不一樣;在師資配置方麵,很多學校是配備了雙導師製,校內(nei) 導師指導碩士論文,校外導師指導事業(ye) 發展;另外MBA課程搭建了一個(ge) 資源整合、信息共享、係統提升的平台,這些都是辦學成本。

  第二,政策影響。2016年,教育部出台了《關(guan) 於(yu) 統籌全日製和非全日製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將全日製和非全日製進行了區分,並給予了非全日製MBA項目更多市場化運營的空間,學費價(jia) 格由審批製調整為(wei) 備案製。

  第三,MBA專(zhuan) 業(ye) 適用麵廣,需求量大,報考人數逐年增多,學費也水漲船高了。

  第四,學費上漲,降低門檻,提高培養(yang) 質量。郭郢表示,在碩士研究生培養(yang) 方向上,學術學位碩士是培養(yang) 學術人才,專(zhuan) 業(ye) 學位碩士主要解決(jue) 應用性人才,解決(jue) 實際工作中的問題,相對而言考試難度要簡單一點,而MBA就是專(zhuan) 業(ye) 學位。“未來,不需要培養(yang) 太多的學術碩士,更多的培養(yang) 專(zhuan) 業(ye) 碩士,應用性人才,這也是一個(ge) 趨勢。”

  然而,隨著報考人數的不斷增加,人群的年輕化,考試的分數線更高,競爭(zheng) 更加激烈。以四川大學為(wei) 例,據官方數據顯示,該校2020級MBA報考人數為(wei) 3000餘(yu) 人,2021級增加了幾百人,2022級學費上漲為(wei) 15.8萬(wan) 元後,仍有2000餘(yu) 人報考,盡管如此,川大複試分數線依然比國家線還要高10分,有180分,而2020級和2021級則在195分。這個(ge) 分數對於(yu) 剛畢業(ye) 不久的群體(ti) ,相對容易些,但對職場中,一些創業(ye) 老板、企業(ye) 高管等群體(ti) 來說,由於(yu) 工作特別忙,年齡段要大一些,考試能力相對弱一些,難度很大。“通過漲學費,降低考試分數線,提高學員門檻。”郭郢說。

  影響

  MBA漲價(jia) 就不報考了嗎?“影響是有,但總體(ti) 影響不大”

  學費上漲對報考有影響嗎?“影響是有,但總體(ti) 影響不大。”郭郢表示,學費上漲並沒有影響整體(ti) 報考的人數,主要起到了分層、篩選的作用。對剛畢業(ye) 3-5年,收入不穩定,經濟方麵有壓力的人群可能會(hui) 選擇推遲,或者去選擇一個(ge) 能承擔得起的學校;但對其他經濟穩定人群是沒有影響,該考照樣考。以川內(nei) 的四大高校為(wei) 例,近幾年每年的報考總人數在9000餘(yu) 人,總招生人數1800餘(yu) 人左右,基本穩定。但是其他院校的報考人數近兩(liang) 年就相對有一些增幅。

  楊女士在成都一家企業(ye) 服務類的公司工作,本科畢業(ye) 後通過幾年努力已經擔任了公司的管理崗位。在如今激烈的競爭(zheng) 環境中,她覺得原本的本科學曆顯得有些不足,便有了考碩士研究生的念頭。然而,平時工作繁忙,若選擇全日製研究生不僅(jin) 備考時間不足,甚至將來還可能辭掉工作,因此非全日製的MBA研究生成為(wei) 了她的首選。

  目前,楊女士準備報考電子科技大學的非全日製MBA專(zhuan) 業(ye) ,不過今年的學費比去年上漲不少,從(cong) 9.8萬(wan) 元漲到了15.8萬(wan) 元。學費上漲對報考有影響嗎?“沒有,說不定以後更高。”楊女士表示,現在工作和收入穩定,年薪在20萬(wan) 元左右,學費可以分批繳納,在經濟承受範圍內(nei) ,因此還不如早考更省錢。

  繆先生在成都某財政部門工作,工作中接觸到的人群學曆普遍較高,因此他希望通過考取非全日製的MBA來提升自己學曆,同時為(wei) 今後的發展做鋪墊。在今年備考的過程中,他發現非全日製MBA的學費有些偏高,對於(yu) 工作剛幾年的他來說有些負擔。因此,在認真研究後,他決(jue) 定轉考MPA(公共管理碩士),“考試內(nei) 容和MBA一樣,錄取分數線也差不多,但是學費要便宜很多。”繆先生說,原本他目標是報考川大MBA,現在改為(wei) 電子科大非全日製MPA,學費6.9萬(wan) 元。

  價(jia) 值

  是一種機會(hui)

  但並非每個(ge) 人

  都能讀出成績

  花幾十萬(wan) 讀MBA值得嗎? “MBA是一種機會(hui) ,但不是每個(ge) 人都能讀出成績。”丟(diu) 丟(diu) 說,對於(yu) 職場人群來說,麵臨(lin) 的問題是30歲職業(ye) 轉向和35歲職場危機的問題,這個(ge) 時候想去突破自己職業(ye) 瓶頸和職場危機,回去讀書(shu) 是一種選擇,但結果一定是因人而異的。對於(yu) 32歲的丟(diu) 丟(diu) 來說,考上MBA對她的職業(ye) 發展道路提供了新的方向。

  丟(diu) 丟(diu) 目前是鹽友MBA培訓機構的負責人,本科畢業(ye) 於(yu) 四川外國語學院成都學院的她,曾在國外從(cong) 事對外翻譯工作多年。2018年,她回到國內(nei) 時麵臨(lin) 職業(ye) 、人脈的斷層,遇到了很多困難,一切都需要重新發展。“因此,我想通過MBA的平台給自己一個(ge) 緩衝(chong) 的時間,認識更多的人,尋找新的機會(hui) 。考上川大後,丟(diu) 丟(diu) 修改了自己的求職簡曆,有了985、211高校MBA的背景,很快就有獵頭找到她進了一家公司。通過不斷拓展人脈,她的微信好友從(cong) 最初的1000人漲到了8000多人,在MBA平台上,她結識了合夥(huo) 人,遇到投資人開始了創業(ye) 。

  丟(diu) 丟(diu) 平日主要負責機構前端谘詢工作,接觸了大量的備考人員。她說選擇考讀MBA的群體(ti) 主要目的是為(wei) 了提升學曆、跨行轉崗、升職加薪、拓展人脈、尋找新的機會(hui) ,或者創業(ye) 老板、企業(ye) 中高管層在管理方麵出現了瓶頸,需要進行係統的提升。

  在郭郢看來,MBA中的學員是跨專(zhuan) 業(ye) 、行業(ye) 、職能、年齡段,也是資源、知識、資產(chan) 等社會(hui) 資源的整合。通過MBA的平台可以改變職業(ye) 發展的路徑,可以學到商業(ye) 前沿思潮,拓展知識思維,打開視野,提升綜合能力。“這種效果由其培養(yang) 模式決(jue) 定,但也會(hui) 因人而異。”

  在MBA熱潮的背後,相關(guan) 的線上線下培訓機構也在不斷發展,並出現了頭部效應。郭郢說,以品睿為(wei) 例,屬於(yu) 川內(nei) 管理類培訓的頭部,報名學員從(cong) 最初2011年的160人左右,逐年增至去年川渝地區的3000餘(yu) 人。報考人群以民營企業(ye) 、國企、金融係統等為(wei) 主,其中有30%的同學來自金融係統,除了北上廣等外,相比其他城市更高,這也反映出成都金融業(ye) 的活躍。目前,市場已趨於(yu) 穩定,但將來發展會(hui) 與(yu) 整體(ti) 經濟大環境緊密關(guan) 聯。“學費實則是一個(ge) 杠杆,起到調節和過濾分層作用。”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張肇婷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