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以生為本”的“三全育人”新格局
“9·5”瀘定地震發生後,暑假返鄉(xiang) 的西南大學研究生薛人銘,馬上報名參加了抗震救災青年突擊隊。青年突擊隊負責搬運救災物資、分發應急物品、搭建臨(lin) 時帳篷,直到淩晨兩(liang) 三點鍾才抽空打了個(ge) 盹兒(er) 。早上五點多鍾,薛人銘又趕到安置點的“青青兒(er) 童樂(le) 園”,為(wei) 受災孩子進行心理疏導。
新學期“開學第一課”,薛人銘參加抗震救災成為(wei) “朋輩育人”的案例之一。“高校學生工作覆蓋思想、學習(xi) 、生活、就業(ye) 各方麵。為(wei) 做好新時代高校學生工作,近年來,學校探索學生工作係統融合創新,整體(ti) 提升精心培養(yang) 、精準管理、精細服務,構建完善‘以生為(wei) 本’的‘三全育人’新格局。”西南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李旭鋒說,“朋輩育人”正是學校“新學工”為(wei) 精準思政“供需貫通”推出的十項計劃之一。
朋輩示範: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
礪劍班是西南大學打造的國防教育示範團隊,主要由退役複學的大學生和誌願參軍(jun) 入伍的同學組成。他們(men) 平時除了專(zhuan) 業(ye) 學習(xi) ,還會(hui) 協助新生軍(jun) 訓、組織鍛煉、征兵宣傳(chuan) 和入伍前集訓。“礪劍班很多人後來都投身國防事業(ye) ,學校連續多年榮獲征兵工作先進集體(ti) ,也離不開他們(men) 的示範帶動作用。”西南大學黨(dang) 委武裝部副部長武宇坤說。
西南大學的“新學工”,探索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貫通人才培養(yang) 治理、渠道、供需、平台、隊伍、評價(jia) 等六個(ge) 環節,真正實現育人與(yu) 育才融合統一。學校實施“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計劃”,成立黨(dang) 員示範班,在學生園區、學生會(hui) 和學生社團建立特設黨(dang) 支部,大力培育榜樣示範團隊,讓學生黨(dang) 員“亮身份、樹形象、作表率”“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
學生女子國旗班成立12年來,堅持每周舉(ju) 行升旗儀(yi) 式;大學生理論宣講團,連續25年深入社會(hui) 、鄉(xiang) 村、街道、廠礦,宣講黨(dang) 的創新理論。還有創新創業(ye) 示範團隊“星火班”、少數民族學生示範團隊“紅石榴成長社”……優(you) 秀個(ge) 人和優(you) 秀團隊,隨時發揮著朋輩示範的榜樣帶動作用。
除了發揮學生“全員育人”的主體(ti) 作用,學校還針對思政專(zhuan) 門力量不足、兼職隊伍不強、交融協同不暢等問題,建立“六位一體(ti) ”培養(yang) 體(ti) 係,完善“新學工”五育並舉(ju) 綜合評價(jia) ,成立學生工作指導委員會(hui) ,構建部門聯動、校院一體(ti) 、家校共育、社會(hui) 支持的現代治理體(ti) 係,提升育人效力。
“青+空間”:打造兩(liang) 個(ge) 課堂貫通的“一站式”學生自主管理平台
受疫情影響,工程技術學院的鹹誌毅今年春節沒有回家。這個(ge) 暑假,他又主動申請留校擔任“青+空間”的管理員。“上次在學校過年,就喜歡上了‘青+空間’。這次當管理員,既能勤工助學,又有時間‘充電’,何樂(le) 而不為(wei) ?”鹹誌毅說。
西南大學將育人陣地向生活社區延伸,在每個(ge) 學生園區都建立了綜合育人的服務平台“青+空間”。“青+空間”有黨(dang) 團活動室、學業(ye) 服務站、研習(xi) 沙龍室、心理服務站、生活服務坊和健身房,開設多個(ge) 勤工助學崗位,由學生自我管理委員會(hui) 自主管理運行,每周還會(hui) 舉(ju) 辦“輔導員園區麵對麵”“園區學霸說”“朋輩小課堂”“生活技能營”等活動,學生不出園區就能盡享“一站式”課餘(yu) 學習(xi) 生活。
“確認過眼神,你是能光盤的人。”“別讓‘網’束縛你的自由,莫讓‘貸’剝奪你的青春。”這些從(cong) 學生中征集來的創意標語,變成年輕人喜聞樂(le) 見的桌牌、貼紙、牆畫、卡通等文創產(chan) 品,隨處可見,潛移默化,潤物無聲。
“新時代高校學生工作,不僅(jin) 要融入日常生活,更要突破渠道壁壘,實現第一、第二課堂的深度融合、雙向循環。”據西南大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潘洵介紹,學校針對“兩(liang) 個(ge) 課堂”銜接不暢、融合不深等問題,完善了實踐育人體(ti) 係和“第二課堂成績單”製度,精心培育“革命精神與(yu) 紅色文化”等思政大課品牌。學校還按照“減平台、加體(ti) 驗、創精品、重育人”的思路,實施“智慧學工”和“互聯網+學工”融媒體(ti) 思想引領計劃,形成了銜接課堂內(nei) 外、校園內(nei) 外的“大思政課”格局。
榮耀青春:從(cong) “壯苗成長”到“花開世界”
高校的新生軍(jun) 訓,一般隻有一個(ge) 月。但在西南大學,新生軍(jun) 訓要持續一個(ge) 學年。學校將軍(jun) 訓作為(wei) 理想信念教育和行為(wei) 習(xi) 慣養(yang) 成的重要載體(ti) ,創新集中與(yu) 分散軍(jun) 訓等不同形式,融入安全知識學習(xi) 、早操出勤鍛煉、消防技能訓練和醫療自救互救技能培訓。從(cong) 新生入校開始,到學年末再舉(ju) 行軍(jun) 訓大比武,真正做到全程實訓、全員實操、全麵達標。
體(ti) 育特長“一生一項”、體(ti) 育活動“一院一品”,“我當一天宿管員”“我當一天餐管員”“我當一天環衛員”……西南大學立足學生本位性和基礎性素養(yang) 養(yang) 成,將學生工作貫通從(cong) 新生入學到畢業(ye) 離校的人才培養(yang) 全過程。從(cong) 身心素質、意誌品格、知識技能、情趣審美等各方麵,讓年輕學生經受打磨曆練。
“師兄師姐們(men) 太帥了,我要狂追這樣的星!”每年舉(ju) 辦的“榮耀青春”優(you) 秀學生星光盛典,學習(xi) 科研、創新創業(ye) 、社會(hui) 實踐、誌願服務……各領域的優(you) 秀學子在聚光燈下分享成長故事,書(shu) 記校長和青年學生一起“打CALL”追星。
今年3月,物理科學與(yu) 技術學院的學生,在勞動實踐課堂播撒了一些花草種子。6月份畢業(ye) 生離校時,學院送上了精心製作的鮮花杯墊和書(shu) 簽,還給這份特別的紀念取了一個(ge) 詩意的名字:“花開世界”。意為(wei) :“在校園裏起步,在社會(hui) 上綻放。”2022屆畢業(ye) 生蘇航說,“這是最柔情最溫暖的畢業(ye) 贈言。”
(本報記者 張國聖 本報通訊員 於(yu) 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