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優質品種“牽手”栽培良法,實現稻田氮肥高效利用

發布時間:2022-09-29 09:38:00來源: 科技日報

  ◎王麗(li) 明 陳 科

  9月,坐落於(yu) 綿陽市梓潼縣臥龍鎮桂花村的氮高效水稻新品種——B優(you) 1928示範基地迎來了一場“大考”。在這塊麵積101畝(mu) 的示範區內(nei) ,根壯葉茂、籽粒飽滿的水稻正迎風搖擺。

  四川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的驗收專(zhuan) 家組隨機選取了示範區內(nei) 的上中下3塊田,並對其進行現場機收測產(chan) 。這份由西南科技大學水稻研究所培育的新品種及配套栽培技術的測產(chan) 驗收結果最終得到了專(zhuan) 家組的肯定。

  專(zhuan) 家組認為(wei) ,氮高效水稻新品種B優(you) 1928具備優(you) 質、抗病、高產(chan) 等特點,形成的配套栽培技術實用、高效。“高效型品種與(yu) 高效栽培技術體(ti) 係是氮高效水稻育種基地的兩(liang) 張科技‘王牌’。”西南科技大學水稻研究所所長胡運高介紹道,該所通過優(you) 質品種與(yu) 高效技術的結合,實現了稻田氮肥利用效率提高和產(chan) 量增產(chan) 的雙重效果。

  氮高效品種的可持續之道

  何為(wei) 氮高效?氮是水稻生長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影響著水稻的生物量和產(chan) 量。施用氮肥,可以讓水稻高產(chan) 。但從(cong) 實際種植情況來看,我國氮肥存在過度施用的情況。

  數據顯示,我國消耗了全球35%的化肥,化肥施用量是國際標準的兩(liang) 倍以上,但水稻氮肥利用率僅(jin) 30%左右,比國際水平低10%左右。因此,提高水稻品種對氮的吸收、利用效率,就可以在降低氮肥用量的同時,實現水稻不減產(chan) ,這就是氮高效。

  由此,研究團隊首次提出了定向選育氮高效型水稻品種應用於(yu) 生產(chan) 的觀念,並開展水稻氮高效品種選育以及配套的高產(chan) 高效栽培技術研究。在水稻的品種培育上,團隊通過研究水稻產(chan) 量、品質和營養(yang) 高效的遺傳(chuan) 機理;采用現代分子生物學手段,對質量性狀和數量性狀進行基因定位。

  同時,通過對TCP19等氮高效基因和稻瘟病、白葉枯病抗性基因材料的篩選及創製,團隊將發現的優(you) 良性狀基因進行轉移和聚合,實現了B優(you) 1928集氮高效、抗稻瘟病、抗白葉枯病等多個(ge) 有利基因為(wei) 一體(ti) 的優(you) 質基因累積。

  “相較於(yu) 其他水稻,B優(you) 1928具有極大的品種優(you) 勢。”胡運高表示,由於(yu) 新品種聚合了耐高溫和高結實率基因,在今年抽穗期持續高溫條件下結實率仍達到90%以上,表現出較好的抗逆性。同時,由於(yu) 該品種具備了抗白葉枯的Xa23基因和多個(ge) 稻瘟病抗性基因,具有較高的抗病性,因此也特別適合在白葉枯病高發的雲(yun) 南、東(dong) 南亞(ya) 稻區種植。

  經濟與(yu) 生態效益實現“雙豐(feng) 收”

  除了培育優(you) 質品種,研究團隊還利用作物生產(chan) 係統模擬與(yu) 決(jue) 策技術和空間信息技術,實現稻區農(nong) 業(ye) 資源的高效利用。如團隊分別構建了水稻高效種質資源創製和稻區農(nong) 業(ye) 資源高效利用技術體(ti) 係,為(wei) 水稻增產(chan) 提供了技術支撐。

  據了解,該體(ti) 係下的有機肥部分代替氮肥的高效肥料運籌技術、秸稈增氧還田技術體(ti) 係、優(you) 質稻米高產(chan) 栽培技術體(ti) 係等,可以使稻穀達到減肥、增效、提質的多重效果。

  此外,為(wei) 解決(jue) 農(nong) 村禽畜養(yang) 殖排放和農(nong) 作物秸稈還田弊端,團隊還開發了基於(yu) 農(nong) 作物秸稈和禽畜糞便為(wei) 基材的有機肥生產(chan) 工藝。考慮到有機肥直接應用於(yu) 水稻生產(chan) 所產(chan) 生的一些弊端,團隊在此基礎上又開發了有機無機混施肥及其配套施用技術,在解決(jue) 農(nong) 村有機廢棄物的同時,還能進一步降低稻田氮肥的施用量。

  通過高效型品種與(yu) 高效栽培技術體(ti) 係相結合,稻田氮磷整體(ti) 利用效率提高了5%—10%,B優(you) 1928品種也在比高產(chan) 栽培減少氮肥施用量16.7%的前提下,平均畝(mu) 產(chan) 達到745.5公斤。

  “B優(you) 1928及配套栽培技術的大麵積推廣不僅(jin) 可以減少化肥投入,降低對環境的汙染,對生態環境友好;還可以節本增效,顯著提高水稻種植戶的經濟收益,在西南稻區有較好的推廣應用前景。”胡運高表示,B優(you) 1928及配套栽培技術的推廣對於(yu) 實現農(nong) 民增收、企業(ye) 增效、農(nong) 業(ye) 增產(chan) 的目標將有所助益。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