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青談北京金融街見聞:見證大陸發展 建言兩岸合作
中新社北京9月28日電 (朱賀)“這裏聚集了多家證券公司總部,還有外資金融機構相繼入駐;既坐落著老北京傳(chuan) 統四合院,也林立著現代化高樓。”回望2013年初訪北京金融街的情景,台灣青年林宜賢28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當天,金融街·青年金融論壇暨兩(liang) 岸青年金融論壇在北京舉(ju) 行,林宜賢等50餘(yu) 位兩(liang) 岸金融界青年代表參與(yu) ,圍繞“匯聚青春力量,共創金融未來”主題發表演講、展開座談。
作為(wei) 中國大陸第一個(ge) 定向開發的高端產(chan) 業(ye) 功能區,北京金融街今年迎來建設與(yu) 發展30周年。多位台灣青年受訪表示,金融街發生的蛻變是大陸金融業(ye) 穩步發展的縮影,兩(liang) 岸在金融領域存在廣闊合作空間。
台灣女生林久雅在金融街工作已有五年,在她看來,“從(cong) 前金融街隻是辦公區,如今除商務內(nei) 容,還舉(ju) 行豐(feng) 富多彩的論壇講座、休閑娛樂(le) 活動,‘金融街人’在此能享受到生活化服務。”
林久雅還注意到,落地金融街的企業(ye) 間聯結漸趨密切,便於(yu) 彼此溝通資源、一起長進;去年北京證券交易所在此成立,在推動創新型中小企業(ye) 融資方麵助益良多。
2013年,台青林宜賢“登陸”後的第一份工作就在金融街。工作期間,他見證了首個(ge) 由中國大陸倡議設立的多邊金融機構——亞(ya) 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在這裏落戶。
已在北京從(cong) 事證券行業(ye) 近十年,林宜賢認為(wei) ,兩(liang) 岸金融業(ye) 各具特色。台灣金融市場發展較早,對大陸有借鑒意義(yi) ;近年,隨著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開板、北京證券交易所成立,大陸多層次資本市場體(ti) 係逐步完善,在滿足投融資需求方麵不斷推進,“金融市場體(ti) 量可達台灣的數十倍”。
談及兩(liang) 岸金融合作路徑,中國人民大學國際學院副教授、台胞林承鐸在活動中指出,在科技金融產(chan) 業(ye) 發展進程中,兩(liang) 岸皆對數字金融人才有大量需求,在人才培養(yang) 方麵展開合作十分必要;在金融融合過程中,兩(liang) 岸也可通過大數據應用探索和創新信貸產(chan) 品,便利台胞享受相關(guan) 服務。
從(cong) 事金融租賃相關(guan) 工作的台胞黃柏翔建言,兩(liang) 岸金融機構可將合作拓展到綠色能源、節能環保設備開發等領域;林久雅說,台灣青年擁有國際化視野,大陸金融業(ye) 專(zhuan) 業(ye) 化程度更深,“期望有誌於(yu) 從(cong) 事金融業(ye) 的台灣青年朋友來大陸看看”。(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