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預製菜能否改變我們的飲食習慣

發布時間:2022-10-08 11:17:00來源: 光明日報

  【短評】

  經過漫長的萌芽期、發展期,在疫情的催化下,預製菜迎來了快速增長期。有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預製菜市場規模超過3000億(yi) 元,同比增長19.8%,預計2026年預製菜市場規模將達到1.07萬(wan) 億(yi) 元。的確,無論是線上購物平台還是線下大型超市、便利店,貨架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預製菜品牌和菜式。消費者對預製菜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高,尤其是大城市“996”“007”的年輕人,在便利店裏挑選一份預製菜肴已經成為(wei) 他們(men) 解決(jue) 晚午飯的常規選項。“出門帶泡麵、火腿腸、麵包等速食品”“去餐館就是要吃現炒現製的菜品”……這些傳(chuan) 統的飲食習(xi) 慣正在因預製菜的出現而悄悄改變:自熱火鍋等即熱類預製菜已經成為(wei) 年輕人的“露營必備”,而餐飲企業(ye) 則通過建立中央廚房,使預製菜提升效率,保障菜品質量穩定。

  即熱類預製菜在口味、營養(yang) 方麵是優(you) 於(yu) 泡麵等速食品的。那這類預製菜能替代泡麵成為(wei) 便捷食品的更優(you) 選嗎?其實作為(wei) 一種經濟行為(wei) ,人們(men) 選擇哪種速食品還受到商品特性、價(jia) 格、購買(mai) 和食用場景、消費者的喜好和認知等因素影響。比如在戶外要想吃一餐熱騰騰的飯菜其實很難,這時“自熱”便成為(wei) 即熱類預製菜的最大優(you) 勢。但換一個(ge) 場景,在火車上有熱水、有盒飯,加之因自熱飯菜產(chan) 生的蒸汽容易造成險情,鐵道部門並不建議在火車上食用,即熱類預製菜就不再是最佳選擇。此外,即熱類預製菜至少是泡麵兩(liang) 三倍的價(jia) 格,購買(mai) 渠道主要集中在線上和大城市超市,這也製約了預製菜市場滲透率的提升。

  至於(yu) 現在餐飲行業(ye) 使用預製菜,則受到部分消費者的強烈反對。在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發布的《2022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中,外賣、堂食中使用預製菜未告知,消費者知情權、選擇權受到損害成消費者投訴熱點。B(Business,企業(ye) 、商家)端火熱,C(Consumer,消費者、個(ge) 人用戶)端遇冷,其中最大的矛盾就是口感問題,“現製現賣的更好吃”這一認知在人們(men) 心中根深蒂固。且不說目前大部分預製菜在口感上和廚師現做的有差別,即使沒有差別,恐怕打破消費者的認知慣性也需要很長的路要走。因此,從(cong) 尊重消費者、保障預製菜產(chan) 業(ye) 良性發展的角度出發,餐飲企業(ye) 有必要在使用預製菜時提前告知。而作為(wei) 消費者,在知情權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我們(men) 不妨給這個(ge) 新生事物多一些發展時間。

  (作者:李琦)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