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80後”匠人姚德波:讓桐梓泥哨“活”起來

發布時間:2022-10-09 14:48:00來源: 四川新聞網

  捏製、開哨、修整......經過姚德波不到10分鍾的捏製,一個(ge) 栩栩如生的老虎形態的泥哨半成品便展現在眼前。

  7日,在貴州省遵義(yi) 市桐梓縣桐梓記憶商業(ye) 街的一間工坊裏,34歲的桐梓縣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桐梓泥哨製作技藝傳(chuan) 承人姚德波正在精心製作“十二生肖”係列的泥哨作品。

  作為(wei) 桐梓泥哨的第一代傳(chuan) 人,姚德波立誌要將自己手中的泥巴“玩”出特色。在他的工坊裏,擺放有不同種類、不同顏色的泥哨,有十二生肖、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人員……

  據《桐梓縣誌》記載,桐梓泥哨,最早出現於(yu) 清朝時期,距今有近300年曆史。“桐梓泥哨雖然曆史悠久,但發展較晚,20世紀80年代才開始興(xing) 起。”姚德波告訴中新網記者。

  桐梓泥哨是流行於(yu) 黔北地區一帶的民間玩具,需經過選土、揉泥、捏製、開哨、修整、燒製、彩繪等10多道工序才能製作而成。成品泥哨最小5厘米左右,通過吹氣孔和回氣孔,可以吹出清脆的聲音。

  美術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的姚德波2018年以前一直在從(cong) 事和陶瓷有關(guan) 的工作,在湖南、北京等地打拚過。結束在外漂泊生活,回到桐梓後他一直在尋找既喜歡、又認為(wei) 有意義(yi) 的項目。

  “2019年春節,我在一次非遺展會(hui) 上遇到了傳(chuan) 承人姬建強,同時也重新接觸到了熟悉又陌生的桐梓泥哨。”姚德波說,在這次展會(hui) 上聽姬建強老師說了許多關(guan) 於(yu) 桐梓泥哨的故事,對其產(chan) 生了濃厚的興(xing) 趣。“泥哨或許就是我一直在尋找的那個(ge) 項目。”

  姚德波說,2019年4月他便開始跟隨姬建強老師學習(xi) 桐梓泥哨的製作,在姬建強的言傳(chuan) 身教下,不到2個(ge) 月的時間就係統地掌握了桐梓泥哨的製作技藝。

  “傳(chuan) 統的製作技藝手法、形狀單一,燒製的溫度達不到易碎、易掉色。”姚德波說,在掌握製作技藝的基礎上,不斷研究、創新製作手法,推陳出新,如在題材上,不僅(jin) 包括傳(chuan) 統題材“十二生肖”,還包括各種人物、動植物等,隨著時代的發展也衍生出冰箱貼、汽車掛件等文創產(chan) 品。

  如今的桐梓泥哨顏色、品種更多,燒製效果也更好,不易損壞,經久耐用。“我還研製出了多孔多音的泥哨,與(yu) 單音單孔泥哨相比更加有韻律,讓泥哨有了更多‘粉絲(si) ’。”姚德波自豪地說道。

  姚德波的桐梓泥哨經常出現在相關(guan) 展會(hui) 和文化活動現場,因其可愛的形象和清脆的哨聲,吸引眾(zhong) 多參觀者圍觀體(ti) 驗。桐梓泥哨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和喜愛也讓姚德波深知這項非遺的獨特魅力,也激起了他心中“要讓更多人了解這項非遺和將其傳(chuan) 承好的決(jue) 心。”

  時至今日,姚德波依舊在不斷研究製作技藝和創新推廣方式,他會(hui) 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向網友講解桐梓泥哨製作過程和吹奏方法,也會(hui) 在固定的時間去到桐梓縣的幾所學校,向學生們(men) 講解和傳(chuan) 授製作技藝。

  姚德波說,網友和學生們(men) 對桐梓泥哨的喜愛和學習(xi) 熱情讓他看到了這項非遺傳(chuan) 承與(yu) 發展的希望。“很多觀看和直播的人都私信我表達了想要學習(xi) 製作技藝的意願,雖然他不能從(cong) 事這項工作,但讓更多人對其產(chan) 生了興(xing) 趣,讓非遺文化‘吹’進了他們(men) 的心中,我想這就是最好的傳(chuan) 承。”記者 瞿宏倫(lun)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