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杭州文旅觀察:西湖斷橋何以“人從眾”卻不擁堵?

發布時間:2022-10-10 11:22: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杭州10月8日電 題:杭州文旅觀察:西湖斷橋何以“人從(cong) 眾(zhong) ”卻不擁堵?

  作者 王題題

  日前,杭州西湖西溪景區公布了該景區2022年國慶七天假期的遊客量,共計接待客流量為(wei) 180.35萬(wan) 人次。其中,免費公園中客流量第一的是斷橋白堤段。國慶假期,大量遊客從(cong) 杭州西湖斷橋湧入白堤。

  據悉,斷橋瞬時的飽和遊客量(即同一時刻有多少人同時在斷橋上)為(wei) 449人。斷橋的人流量這麽(me) 大,為(wei) 何沒有發生擁堵?這得益於(yu) 西湖的精細化管理,而斷橋就是西湖精細化管理的一個(ge) 縮影。

  2002年,杭州提出“還湖於(yu) 民”的口號,西湖實行免費開放。西湖緊貼城市,遊客、西湖建設、用地等如何管理,成為(wei) 難題。

  作為(wei) 開放的遺產(chan) 地,西湖的遊客量多少才適合?同一時段最多能通過多少遊客?遊客怎樣遊覽才更舒適?管理上應該有什麽(me) 措施?這些問題擺在眼前。

  據了解,一般在測算遊客容量時,城市規劃設計師會(hui) 按照國際上的風景名勝區遊覽的標準,對行人駐足和通過時所需要的麵積進行計算。路麵有多少麵積,這個(ge) 麵積能容納多少人,需要從(cong) 哪裏開始控製流入人流,都要經過嚴(yan) 格的測算。

  而西湖景區的遊客容量測算,是基於(yu) 國際標準,並將遊客舒適遊覽的感受結合進來,對數據進行了修正。

  比如西湖斷橋的人流量測算,2014年左右,西湖斷橋的兩(liang) 頭分別安裝了4個(ge) 紅外線人流監測設備,這些紅外感應可以判斷斷橋上的遊客在某一時刻到底有多少人。

  根據監控數字統計,平時狀態下,斷橋的瞬時遊客量大約是281人,而斷橋飽和遊客總量為(wei) 449人,意味著如果超過這一數字,斷橋就會(hui) 比較擁堵。於(yu) 是,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遺產(chan) 監測管理中心依據數據,給斷橋製訂了“分級管理方案”。

  該分級管理方案應用於(yu) 西湖周末及法定節假日等遊客量過大時的景區遊客管理。該方案在假期遊客分流疏導上,效果尤為(wei) 明顯。

  今年國慶假期,作者沿著環湖綠道向斷橋走時發現,遊客被自動分為(wei) 進、出兩(liang) 隊走,人雖然多,但很有序。走近斷橋,映入眼簾的是,兩(liang) 隊誌願者分別站在分隔欄兩(liang) 側(ce) ,引導旅客進出。他們(men) 緊盯著路況,並不停地喊著“進入斷橋請靠右走。”

  斷橋的分隔欄是由近500盆彩葉草打造的國慶版斷橋小飛虹,它們(men) 用“顏值”疏導斷橋客流,並從(cong) 斷橋的這頭一直蜿蜒到另一頭。小飛虹上豎立著引導牌,牌子的正反麵分別寫(xie) 著“斷橋入口”“斷橋出口”“請靠右行”和防疫提醒。

  橋上每隔十幾或二十幾塊地磚站著一位執勤民警,作者數了下,整座斷橋共有22名民警站崗。

  家在西湖景區附近的杭州市民陸先生也明顯感覺到西湖在節假日管理上的變化。他表示,他經常會(hui) 到西湖斷橋白堤一帶逛一逛,也發現近幾年來西湖管理更“細”了,尤其是節假日期間,每隔一段距離就有誌願者、民警等站崗,而且分流、引導的遊覽措施不僅(jin) 能保障安全、緩解擁堵,也在最大程度上保證了遊客遊覽的自由度。

  “反正在看得見、看不見的地方,都有人在提供保障。管理得好、細,大老遠就開始疏導了。”在西湖景區從(cong) 事環衛工作三年的李師傅坦言。

  事實上,西湖的精細化管理遠不止於(yu) 把管理落實落細,還更注重了管理、服務的人性化。

  比如,當年西湖免費開放後,景區增設了不少椅子供市民遊客休息,一開始椅子的間距很近。因為(wei) 西湖邊的戀人很多,如果椅子之間距離太近,戀人們(men) 會(hui) 感到不自在。後來,西湖景區在蘇堤、白堤等“情人堤”改造時,對長凳的數量和間距進行規劃調整,減少了長凳的數量,保持一定的間隔,戀人們(men) 有了更多隱私空間。

  作者認為(wei) ,景區的精細化管理是為(wei) 適應新時期、新形勢建立的一種管理模式。西湖景區的精細化管理在落實落細的同時,也充分體(ti) 現了人性化。無論是斷橋小飛虹,還是景區內(nei) 的椅子,尺寸之間,滿滿的都是細節。為(wei) 西湖景區的精細化、人性化管理點讚!(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