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東莞“進化論”:從曆史重地到科創新城
中新網東(dong) 莞10月9日電 (李映民 李獲)《第三隻眼看東(dong) 莞》係列視頻9日推出第三集《東(dong) 莞“進化論”:從(cong) 曆史重地到科創新城》,視屏通過跟隨外籍主持Jack Klumpp的腳步,從(cong) 虎門銷煙開始,探尋廣東(dong) 東(dong) 莞城市的發展之路。
今年,東(dong) 莞市委宣傳(chuan) 部圍繞近代史開篇地、國際製造名城、潮流東(dong) 莞、籃球城市等東(dong) 莞“四張名片”,邀請外籍主持人來莞,用第三方獨特視角講述東(dong) 莞故事,拍攝製作推出5集中英文短視頻《第三隻眼看東(dong) 莞》,讓全世界看到東(dong) 莞的不同麵,對外講好東(dong) 莞故事、廣東(dong) 故事、中國故事。
讀虎門銷煙初識東(dong) 莞,聞“世界工廠”想起東(dong) 莞。“東(dong) 莞塞車,全球缺貨”早已深入人心。
1978年,一位港商來到內(nei) 地尋找替代工廠。一家東(dong) 莞服裝廠嗅覺敏銳、技術夠硬,僅(jin) 用一天就生產(chan) 出了手袋樣品。港商大為(wei) 滿意,當即拍板。中國內(nei) 地第一個(ge) “三來一補”企業(ye) 太平手袋廠就此誕生。
“我覺得這台機器比新型的更快、更有力。”Jack來到太平手袋廠陳列館,體(ti) 驗了四五十年前的老縫紉機,他對自己縫出來的手袋十分滿意。在與(yu) 中國第一批新時代女工譚月娥對話中,Jack也收獲了她成為(wei) 全廠第一勞動模範的故事。
太平手袋廠是“第一個(ge) 吃外資螃蟹的人”。如今,東(dong) 莞已有超過1萬(wan) 家製造業(ye) 企業(ye) 開展對外貿易業(ye) 務,並與(yu) 超過200個(ge) 國家和地區保持著經貿合作。
東(dong) 莞經貿合作朋友圈不斷擴大的背後,也是“製造”在向“智造”不斷跨越。在鬆山湖材料實驗室,Jack與(yu) 博士後唐子傑一起測試新型電池,近距離了解科創在東(dong) 莞的落地發展,直觀感受東(dong) 莞的升級進化。
在電池上打孔對穿後依然能供電,把電池對半切開後無事發生,用酒精燒後外殼融化而電池本身毫發無損……鋅基電池的卓越性質讓Jack驚歎。
產(chan) 業(ye) 化土壤豐(feng) 厚、上下遊供應鏈齊全,人才團隊充沛,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從(cong) 唐博士的口中,Jack找到了東(dong) 莞迅猛發展的部分答案。
在這次東(dong) 莞之旅中,Jack感受到源自城市深處的創新精神引領著東(dong) 莞走在發展的前列。地處粵港澳大灣區的幾何中心,坐擁濱海灣新區,Jack對東(dong) 莞的未來發展飽含期待。(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