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運河新畫卷:波浪寬 香兩岸

發布時間:2022-10-11 11:01: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2022年4月28日,京杭大運河實現百年來首次全線貫通。作為(wei) 世界上裏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運河之一,京杭大運河與(yu) 長城、坎兒(er) 井並稱為(wei) 中國古代的三項偉(wei) 大工程,並且使用至今。糧米、絲(si) 綢曾沿河北上,送入北方市集商鋪,建材、礦產(chan) 也曾搭乘貨船,直達南方。

  從(cong) 古至今,隨著這條千年運河流動的不僅(jin) 有物資、遊船,還有日新月異的沿岸經濟、文化等。可以說,奔騰的運河拉來了商賈繁茂,更拉開了區域發展的壯美畫卷。

  因河而興(xing) ,老城傳(chuan) 承運河文化

  城鎮因這條運河而興(xing) ,運河又孕育了豐(feng) 富的曆史文化遺產(chan) 。2014年6月22日,《世界文化遺產(chan) 名錄》將京杭大運河收錄其中,大運河成為(wei) 中國第46個(ge) 遺產(chan) 項目。

  北京市通州區委宣傳(chuan) 部副部長戴迎春介紹,自2014年大運河成功申遺以來,北京一直在重點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利用。2019年,《北京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利用實施規劃》和五年行動計劃(2018年-2022年)發布後,副中心積極對標國家、市級相關(guan) 規劃政策,製定《通州區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建設規劃》和《2020年-2022年行動計劃》,成為(wei) 北京市以及運河沿線第一個(ge) 對外發布此類規劃的區縣城市。

  “要打造古今同輝的人文城市。”在北京市通州區張家灣鎮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鎮長周豐(feng) 看來,張家灣古鎮要充分挖掘古鎮的紅學文化、漕運文化等,支撐整個(ge)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沿河南下,蘇州市相城區望亭鎮“以亭為(wei) 名,因河而起”。大運河穿鎮而過,承載著望亭鎮將近2000年的曆史。

  今年78歲的許誌祥是望亭中心小學的退休教師,在他的印象裏,大運河望亭段有著極其豐(feng) 厚的文化和曆史。退休後,許誌祥花了大量的精力整理相關(guan) 素材,並撰寫(xie) 了7000餘(yu) 字的《相城區大運河望亭段基礎研究報告》。談及大運河,他是這樣寫(xie) 的:“望亭鎮由水而生,依水而建,水是望亭的靈魂。古老的大運河穿鎮而過,世代望亭人在此繁衍生息、生活勞作,它為(wei) 望亭創造了繁華景象,帶來了經濟文化的繁榮,也留下了豐(feng) 富的文化遺產(chan) 。”

  因河而變,城市重塑運河生機

  當京杭大運河完成“通”的任務時,“綠”的行動也在積極開展。

  2017年以來,城市綠心組圖責任規劃師、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惲爽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幫助大運河畔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變綠”。她說道,北京城市綠心是千年運河曆史的一部分,既要強調景觀的綠,又要注重建築的綠。在規劃中,綠心森林公園選用中國二十四節氣等元素搭建休息島及景觀,讓市民在美景中感受千年文化的流淌。

  距離北京城市副中心逾1000公裏外,無錫市人民檢察院第七檢察部副主任符世鋒也在助力運河沿岸的生態環境建設。2021年3月,符世鋒和同事在京杭大運河江南段專(zhuan) 項檢查中發現,某地發電廠的工作人員為(wei) 儲(chu) 煤方便,將運煤船直接當成了運河上“漂浮的儲(chu) 煤場”。了解相關(guan) 情況後,他們(men) 前後走訪調查、耐心溝通。最後,多部門合力通過設置專(zhuan) 用臨(lin) 時待泊區、設置交通標識等措施,保障大運河航道通行安全和發電廠生產(chan) 安全。

  據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總師辦主任趙鍾楠介紹,近年來,京杭大運河沿線各省市及國家有關(guan) 部門,圍繞大運河的生態環境保護治理開展了大量工作,一是加快水資源保護和水環境治理;二是開展沿線河湖綜合治理,給沿線曆史文化、經濟建設、生態環境發展等帶來新的生機。

  因河而盛,擦亮運河發展名片

  大運河畔年輕人的一天可能是什麽(me) 樣的?北京市運河商務區青年創業(ye) 者小潘形容,早上開車經過大運河森林公園到達公司,休息時間可以到公司樓下不遠處的西海子公園找靈感,商務區內(nei) 還能輕易找到餐館、書(shu) 店、藝術館等。

  北京市通州區運河商務區管理委員會(hui) 黨(dang) 工委書(shu) 記、管委會(hui) 主任林正航說道,在引進人才方麵,城市副中心提供了“個(ge) 稅獎勵”“人才落戶”“工作居住證綠色通道”“醫療和子女就學保障”等全生態鏈的政策支撐體(ti) 係,全力打造首都營商環境“新高地”。

  從(cong) “政策禮包”到基礎設施建設,京杭大運河這張“金名片”賦予城市副中心的不僅(jin) 僅(jin) 是底蘊,更是發展動力。

  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旅遊區管理局副局長王玥介紹,2021年環球主題公園在城市副中心文化旅遊區拔地而起,開園僅(jin) 3個(ge) 月就帶動了副中心的規模以上的文化體(ti) 育和娛樂(le) 收入同比增長約367%,今年一季度帶動行業(ye) 收入同比增長約532%,加速推動副中心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千年流淌的大運河見證了北京輝煌的建都史,如今,曆史的聚光燈又打在這座承載著特殊使命的通州新城上。根據《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製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麵)(2016年-2035年)》,城市副中心要打造低碳高效的綠色城市,藍綠交織的森林城市,自然生態的海綿城市,智能融合的智慧城市,古今同輝的人文城市,公平普惠的宜居城市。

  可以預見,蜿蜒逾千公裏的京杭大運河,還將與(yu) 沿岸城市一同“曬”出更多的發展“成績單”。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尹希寧 李超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2022年10月11日第06版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