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部分中小學校的勞動課實現“分田到班”
【解說】今年九月,《義(yi) 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開始實施,勞動課正式成為(wei) 中小學校的一門課程。近日,中國新聞社記者從(cong) 南京市部分中小學校了解到,開設的勞動課程豐(feng) 富多彩,有的學校還把勞動課程放在田間地頭,培養(yang) 孩子們(men) 吃苦耐勞的品質。
【解說】在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的校園裏,有一片11畝(mu) 的“小農(nong) 場”,校方在開展農(nong) 場、食堂、圖書(shu) 館等“校園一日勞動實踐課”的基礎上,本學期,該校中學部的勞動課程再次升級,老師把“小農(nong) 場”的一片土地“分田到班”,初一年級13個(ge) 班級各承包一塊地,日常開展播種、鋤草、施肥、收割等養(yang) 護管理。
【同期】學生 陳妙可
勞動很光榮,在別的學校都沒有經曆過這種勞動課程,我在這裏能感受到的就是雖然很辛苦,但是我覺得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很開心。
【解說】“小農(nong) 場”是該校的園中之園,是集養(yang) 殖、耕種、園藝為(wei) 一體(ti) 的鄉(xiang) 村生態田園風情園,也是落實素質教育的第二課堂。據該校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建校之初,他們(men) 就十分重視勞動教育。
【同期】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團委書(shu) 記 陸陽
把每一塊菜地給它分配到各個(ge) 班級中隊,由各中隊自己去製定每周的計劃,前往我們(men) 的菜地去進行播種也好,除草也好,還是到了後期的收菜等等,也包括日常的管理,相當於(yu) 他們(men) 的“責任田”,讓每一個(ge) 少先隊員心中有事,人人有活幹。
【解說】而在南京市江寧區祿口第二小學,每天,勞動課的老師都會(hui) 帶著學生前往校園的“欣辛菜園”進行勞動。割韭菜、澆水、除草……學生們(men) 體(ti) 驗著勞作的辛苦,感受著收獲的喜悅之情。
【同期】學生 常修誠
這學期,我們(men) 學校開展了很多勞動課,也同時開展了許多活動,在這些活動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今日我當廚”這個(ge) 活動。
【同期】學生 林夢琪
今天,我和我們(men) 班的同學戴著這個(ge) 草帽,來一起到我們(men) 學校的“欣辛菜園”拔草、割韭菜,學到了很多生活小技巧。
【同期】學生 陶雅軒
通過自己的勞動,收獲了自己種植的東(dong) 西,就感覺非常快樂(le) 。
【同期】南京市江寧區祿口第二小學老師 劉義(yi) 明
現在,我們(men) (種植)有空心菜、菠菜、香菜、蘿卜,還有芹菜等等,讓我們(men) 孩子不光從(cong) 書(shu) 本上知道這些蔬菜名字,在(種植)基地上也認識這些蔬菜名字。等它(蔬菜)成熟的時候,把它送到我們(men) 食堂,用自己的雙手進行烹調,享受勞動的成果。
【解說】學校還打造了一間“讓生活變得更美”手工課堂,美術老師手把手進行指導和教學,讓孩子們(men) 體(ti) 驗手工製作的魅力。
【同期】南京市江寧區祿口第二小學美術老師
我們(men) 經過了加工,(再)通過一些特殊的手段處理以後呢,我們(men) 可以畫上一些葫蘆烙畫或者是彩繪,還有我們(men) 的一些簸箕畫。
【同期】南京市江寧區祿口第二小學校長 馬小燕
讓勞動在田間“落地生根”,把勞動和我們(men) 學科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由我們(men) 的美術老師執教,學生把自己種植收獲的葫蘆,包括一些花生,在上麵創意作畫,不僅(jin) 僅(jin) 是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讓學生樹立了創新意識。
記者 葛勇 江蘇南京報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