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化學老師自創元素周期表版羊了個羊:玩著把知識學到手

發布時間:2022-10-12 15:24: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要讓孩子玩著把知識學到手”

  近日,廣東(dong) 佛山一老師為(wei) 學生們(men) 製作化學版“羊了個(ge) 羊”遊戲的消息在網上引關(guan) 注,不少網友稱讚這位老師寓教於(yu) 樂(le) 的教育理念。昨日上午,北京青年報記者聯係到了遊戲“製作者”廖老師對其進行采訪。

  互動課件借鑒當紅遊戲

  廖老師今年52歲,在廣東(dong) 佛山的桂城中學當老師,目前負責高二年級的化學課程教學。

  “首先說一下,這並非遊戲,而是一款教學係統中自帶的互動課件,不是我編程的,我隻是把當紅遊戲‘羊了個(ge) 羊’的模式,借鑒到了教學活動當中。”他告訴北青報記者,自己在休息時,偶然接觸到了“羊了個(ge) 羊”這款遊戲。當時他正巧又在準備元素周期表分類的預習(xi) 課件,於(yu) 是想到將這個(ge) 遊戲運用到學校配備的一款教學係統中。

  “化學元素周期表大體(ti) 呈長方形,某些元素周期中留有空格,使特性相近的元素歸在同一族中,如堿金屬元素、堿土金屬、鹵族元素、稀有氣體(ti) 、非金屬、過渡元素等。”廖老師告訴北青報記者,由於(yu) 周期表能夠準確地預測各種元素的特性及其之間的關(guan) 係,因此它在化學及其他科學範疇中被廣泛使用,作為(wei) 分析化學行為(wei) 時十分有用的框架。

  於(yu) 是他用一個(ge) 小時的時間,將一款互動課件做成了“遊戲”的模樣,將需要學生背誦的枯燥環節融入其中。

  記者看到,在課件“遊戲”界麵下方,設置了鹵族元素、碳族元素、0族元素、過渡元素和堿金屬幾個(ge) 模塊,並參照“羊了個(ge) 羊”的方式,將其中的化學元素設置為(wei) 小方塊隨機擺放在上方,學生需要按照分類將元素匹配到相應的模塊當中。

  帶著學生玩兒(er) 著學

  廖老師說,目前正在考慮將該“遊戲”的模式進行改善和變化,運用到之後方程式、物質分類等教學活動和抽測當中。

  據幾名學生介紹,這並非廖老師第一次帶著學生“玩著學習(xi) ”了。

  廖老師是名“70後”,平時很喜歡追劇、追電影。

  “我平時喜歡追劇,尤其是一些破案電影、電視劇,都是我喜歡看的。”廖老師說,這幾部劇裏,都或多或少涉及化學相關(guan) 的知識和運用……在一般“追劇人”看熱鬧,感歎主角“神操作”的時候,電腦前的廖老師總是忍不住拿起紙開始驗算,琢磨起了其中的原理,從(cong) 化學鍵轉化到配比計量,驗證其中的可行性。他還剪成視頻,並附帶講解過程發布在網上。他覺得通過視頻的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化學知識,也是挺好的。

  他還將自己這一興(xing) 趣愛好運用到了教學當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教學風格。他會(hui) 帶著學生們(men) 追劇,從(cong) 中“找破綻”,讓學生們(men) 思考其中的原理,最後還要用實驗和模型教學印證影視劇中展現的操作是否可行。

  學生積極回應“趣味教學”

  “每次上廖老師的課,我們(men) 坐在台下都是笑聲一片,根本沒人會(hui) 走神。”廖老師的一名學生表示,除了教學新穎,廖老師留的化學作業(ye) 也很有趣,讓孩子們(men) 把家庭廚房變成“實驗室”,在家用堿和橄欖油做肥皂,在廚房做蛋白質變性實驗、提煉粗鹽,玩大象牙膏實驗,在學校實驗室自製金屬銫等等。測驗階段,廖老師還會(hui) 自己出題,用“化學劇本殺”等方式,讓化學知識變得有趣。

  而學生們(men) 也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回應著廖老師的“趣味教學”。在一次“自己製作甲烷化學鍵模型”的作業(ye) 時,學生們(men) 從(cong) 家裏廚房就地取材,用筷子插著肉丸子、檸檬、小西紅柿、橘子就拿到學校來了。

  廖老師說,學習(xi) 知識固然重要,但從(cong) 興(xing) 趣中主動探索,再把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更為(wei) 重要。他告訴北青報記者,“作為(wei) 一名老師,我不想把學生教成死讀書(shu) 和讀死書(shu) 的孩子,隻要能讓孩子們(men) 學到知識,喜歡學習(xi) ,我作為(wei) 一名老師就是成功的。”

  對話

  用玩的方式也能把知識學進去

  北青報:“羊了個(ge) 羊”這款遊戲因為(wei) 難度而受關(guan) 注,您給學生設計的這個(ge) “遊戲”,難度怎麽(me) 樣?

  廖老師:其實難度方麵,我降低了很多。遊戲涉及的知識屬於(yu) 預習(xi) 方麵的,很多孩子不了解。但隻要用心預習(xi) ,將元素對應進相應的區域,都能通過。過關(guan) 之後會(hui) 有“恭喜挑戰成功”的字樣,提高學生學習(xi) 的自信心。

  北青報:學生們(men) 的挑戰欲怎麽(me) 樣?

  廖老師:這隻是個(ge) 課餘(yu) 時間的小活動。起初大部分學生都是我點名叫上來的,不過現在想去挑戰的人不少。也多虧(kui) 了這次“遊戲”,讓不少學生對我有了更多的了解。

  北青報:您怎麽(me) 想到用“遊戲”的方式讓學生進行預習(xi) 的呢?

  廖老師:我本身就是喜歡玩的人,高中學習(xi) 壓力本身不小,凡事換個(ge) 角度,用玩的方式能把知識學進去,不更好嗎?

  (北京青年報2022年10月12日第A05版)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