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中美學者合作在俯衝帶地震研究方麵取得重要進展

發布時間:2022-10-13 15:5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合肥10月12日電(記者 吳蘭(lan) )記者12日從(cong)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吳忠慶教授課題組與(yu) 美國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Renata Wentzcovitch教授課題組及美國康奈爾大學Geoffrey Abers教授合作,在俯衝(chong) 帶淺部地震波速各向異性成因上取得重大進展。

  相關(guan) 成果近日發表在地球科學領域國際著名學術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

  據悉,這一研究成果的計算工作主要在中國科大超級計算中心與(yu) 合肥先進計算中心的超級計算機上進行。

  地球內(nei) 部水循環是理解地球演化與(yu) 動力學過程的關(guan) 鍵。在俯衝(chong) 帶,水可以隨著大洋板片一起俯衝(chong) 進入地球深部。在海溝附近,板片彎曲變形形成大量平行於(yu) 海溝的正斷層,海水可以沿著斷層麵進入板片內(nei) 部並與(yu) 地幔礦物發生反應生成蛇紋石。地幔礦物的蛇紋石化通常會(hui) 顯著影響其地震波速、各向異性、泊鬆比和密度等一係列特征。

  利蛇紋石是俯衝(chong) 帶淺部溫壓條件下最穩定的蛇紋石礦物。因此,利蛇紋石在高溫高壓下的彈性性質對揭示俯衝(chong) 帶蛇紋石化程度、含水量以及地球內(nei) 部的水循環都有重要意義(yi) 。

  該課題組利用第一性原理計算方法確定了俯衝(chong) 帶溫壓條件下利蛇紋石的彈性性質,發現其具有很強的波速各向異性,其剪切波各向異性幾乎是其高壓相葉蛇紋石的兩(liang) 倍。

  變形實驗表明,蛇紋石可以在剪切應力下發生定向排列。因此,通過蛇紋石的地震波在垂直於(yu) 剪切麵的偏振方向上傳(chuan) 播得更慢。研究分析表明,采用合理的蛇紋石化程度以及定向排列程度,要產(chan) 生湯加俯衝(chong) 帶約1.8s的延遲時間,需要約60km厚的葉蛇紋石層,這大大超過了地震學觀測發現的湯加俯衝(chong) 帶板片中低速層的厚度。然而,同樣條件下的利蛇紋石層隻需要約30km厚就可以解釋,這也與(yu) 湯加俯衝(chong) 帶板片的低速層厚度一致。因此,利蛇紋石應當在俯衝(chong) 帶淺部廣泛分布,這將對認識俯衝(chong) 帶的物理化學過程及地球內(nei) 部水循環等方麵產(chan) 生重要影響。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