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亮的奮鬥故事折射時代新氣象
黨(dang) 的二十大舉(ju) 行首場代表通道
閃亮的奮鬥故事折射時代新氣象
10月16日上午,舉(ju) 世矚目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吸引了約2500名中外記者參與(yu) 報道。聚光燈背後,是世界對中國未來發展動向的高度關(guan) 注,“黨(dang) 代表通道”則無疑開啟了一扇外界觀察中國的窗口。
1個(ge) 多小時的時間裏,15位黨(dang) 的二十大代表依次走上“黨(dang) 代表通道”與(yu) 記者麵對麵,他們(men) 穿著各行各業(ye) 的工服,講述親(qin) 身經曆的時代之變,分享各自在黨(dang) 的建設、尖端科技、脫貧攻堅、鄉(xiang) 村振興(xing) 、糧食安全、教育醫療等各領域持續奮鬥、追逐夢想的經曆。
“黨(dang) 代表通道”上,一個(ge) 個(ge) 閃亮的奮鬥故事折射出時代的新氣象。正如習(xi) 近平同誌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所說,青年一代更加積極向上,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精神麵貌更加奮發昂揚。
閃亮青春裏的時代力量
“航天事業(ye) 帶給我最深的感受,一個(ge) 是時代的力量,另一個(ge) 是傳(chuan) 承的力量。”黨(dang) 的二十大代表、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王亞(ya) 平說,站在“黨(dang) 代表通道”上,她同樣感受到這種力量。
“去年的今天,我和戰友出征太空,此時正在對接通道,準備開啟空間站核心艙的大門。”時隔一年,王亞(ya) 平站在了又一扇大門前——黨(dang) 的二十大,“同樣感到無比光榮,充滿期待”。
作為(wei) 第一個(ge) 進駐中國空間站、第一個(ge) 漫步太空的中國女航天員,王亞(ya) 平也是目前為(wei) 止中國在軌飛行時間最長的航天員,她感慨自己是幸運的,步入了新時代。“從(cong) 2013年我首次飛天,到一年前再次飛天,這10年,中國載人航天事業(ye) 捷報頻傳(chuan) 、勇攀高峰。我們(men) 有了更廣闊的飛行平台、更長的飛行時間,中國有了自己的空間站。”
黨(dang) 的二十大代表、短道速滑隊運動員武大靖保持了一貫的幽默,他用帶著些許東(dong) 北口音的普通話說,“原來我們(men) 在訓練場上隻能聽到東(dong) 北話,但是現在來自五湖四海的口音都會(hui) 在訓練場上回蕩。”
武大靖說:“10年前,我們(men) 的冰場還不到100塊,可能連專(zhuan) 業(ye) 運動員訓練還得排到後半夜。”而現在,我國室內(nei) 冰場已經有1400多塊,全國3億(yi) 多人參與(yu) 到冰雪運動中。
“這些年,我們(men) 闖出了一條增收致富之路。”黨(dang) 的二十大代表、浙江省淳安縣楓樹嶺鎮下薑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薑麗(li) 娟列舉(ju) 了一組數據:2021年,下薑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6959元,是2003年的14倍。
新一代青年更開放自信
航天英雄和奧運會(hui) 冠軍(jun) 等各行各業(ye) 的佼佼者,成為(wei) 年輕一代追逐效仿的榜樣。“如今,第一批聽我太空授課的孩子,有很多已經成為(wei) 我航天戰線上的隊友。”王亞(ya) 平說,這就是傳(chuan) 承的力量。
王亞(ya) 平向年輕人發出邀約:“現在,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已經開始,歡迎更多有誌青年加入我們(men) 。”她期待和國外同行一起進駐中國空間站,共同探索浩瀚宇宙。
武大靖看到,越來越多小朋友在冰場上起舞、在雪場上馳騁。孩子們(men) 看見他總是特別激動,告訴他是因為(wei) 看了他的比賽喜歡上滑冰。武大靖相信,隨著更多人加入,未來一定會(hui) 湧現一批更優(you) 秀的冰雪人才。
“紅色文化正以獨特的魅力圈粉新一代青年。”中共一大紀念館宣傳(chuan) 教育部主任楊宇在回答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提問時講起一段真實的經曆。
去年,一支包括40多個(ge) 國家駐華使節的參觀團到訪中共一大會(hui) 址。楊宇記得,她在講到全麵小康的內(nei) 容時,收獲了一片掌聲。參觀結束後,加蓬駐華大使對楊宇說,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一心為(wei) 人民,為(wei) 了人民更好的生活,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脫貧成績。阿爾巴尼亞(ya) 駐華大使說,在他看來,沒有哪個(ge) 馬克思主義(yi) 政黨(dang) 像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這樣成功。
“我這才反應過來,原來剛剛展廳裏的掌聲是為(wei) 我們(men)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而響起的。”楊宇說,“我更深刻地意識到,我們(men) 黨(dang) 的故事在世界上很有感召力。”
楊宇還注意到,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故事正在吸引越來越多青年。他們(men) 做過一個(ge) 統計,近5年來,到中共一大會(hui) 址參觀的年輕觀眾(zhong) 占比逐年遞增,尤其是去年,35歲以下年輕觀眾(zhong) 同比增長23.6%。
是共產(chan) 黨(dang) 員,必須站出來
黨(dang) 的二十大代表,甘肅藍天救援隊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隊長於(yu) 若飛說,在他的隊伍裏,90後占比高達70%以上,大家都在用實際行動踐行“請黨(dang) 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
10年來,這支隊伍從(cong) 3個(ge) 人發展到上千人,參加了四川雅安地震、雲(yun) 南魯甸地震、尼泊爾地震等900多個(ge) 國內(nei) 外救援行動,參與(yu) 挽救幸存者81人,救治600餘(yu) 人。絕大多數人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但因為(wei) 共同的理想信念,每次有災害發生,大家都會(hui) 聚集在一起,貢獻青年力量。
於(yu) 若飛記得,有一次地震救援,餘(yu) 震不斷,他也感到害怕,也有猶豫,“但因為(wei) 是共產(chan) 黨(dang) 員,必須得站出來。”當他完成任務從(cong) 廢墟裏爬出來時,周圍的人都在為(wei) 他鼓掌。那一刻他感受到作為(wei) 一名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自豪,同時也深刻地意識到黨(dang) 員的責任就是即使麵臨(lin) 生命危險,也要勇敢無畏,衝(chong) 鋒在前。
過去10年裏,黨(dang) 的二十大代表、陸軍(jun) 第71集團軍(jun) 某旅連長孫金龍從(cong) 一名普通士兵成長為(wei) 基層帶兵人,他所在的連隊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專(zhuan) 業(ye) 更多了,作戰協同更加靈活,實戰能力也更強了。”與(yu) 此同時,武器裝備也在全麵更新換代,90後、00後的官兵們(men) ,正在實戰化練兵備戰中加速成長。
孫金龍斬釘截鐵地表示,麵對未來戰場,麵對使命任務,作為(wei) 新時代革命軍(jun) 人,有信心、有決(jue) 心、有能力戰勝一切艱難險阻,戰勝一切強敵對手。
黨(dang) 的二十大代表、“土豆院士”朱有勇談起了他和解決(jue) 群眾(zhong) 吃飯問題的故事。這位中國工程院院士、雲(yun) 南農(nong) 業(ye) 大學名譽校長謙虛地稱自己是一名駐村科技特派員。他注意到,村裏脫貧摘帽以後,農(nong) 民的口糧從(cong) 粗糧換成了大米,但是村裏沒有水田隻有旱地,為(wei) 了解決(jue) 吃飯問題,他們(men) 嚐試“水稻上山”“旱地除草”等技術。
“水稻上山”很受農(nong) 民歡迎,朱有勇說,今年在當地推廣了10萬(wan) 畝(mu) ,他所在的村推廣了405畝(mu) ,最高畝(mu) 產(chan) 788公斤,最低630公斤,總產(chan) 28萬(wan) 公斤。“我們(men) 村277人,人均超過了1000公斤,飯碗牢牢地端在了我們(men) 自己的手裏。”
“我們(men) 將牢記總書(shu) 記的囑托,把論文寫(xie) 在祖國的大地上,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作出更多科技創新。”朱有勇說。
“黨(dang) 代表通道”上的故事裏,閃耀著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初心和擔當。王亞(ya) 平說,我們(men) 時刻準備,為(wei) 黨(dang) 衝(chong) 鋒,為(wei) 國出征,飛得更高,飛得更遠,用實際行動書(shu) 寫(xie) 對黨(dang) 和人民的無限忠誠!
本報北京10月16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胡春豔 張國 劉世昕 王鑫昕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