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ETF 下半年吸金超千億
7月份以來,A股市場持續調整,期間,股票型ETF受到資金青睞,整體(ti) 呈現越跌越買(mai) 態勢,累計有上千億(yi) 資金淨流入。其中,寬基ETF成吸金主力,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及科創50相關(guan) 產(chan) 品表現突出。行業(ye) ETF方麵,芯片半導體(ti) 和醫藥賽道ETF領先,吸金均超百億(yi) 。
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當前權益資產(chan) 性價(jia) 比較高,在市場博弈仍然劇烈的情況下,在配置上宜以均衡為(wei) 主。
越跌越買(mai)
寬基ETF成下半年吸金主力
Wind資訊數據顯示,剔除下半年以來成立的新ETF,截至10月14日,7月以來,股票型ETF合計吸引淨流入資金近1000億(yi) 元;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及科創50指數等寬基ETF更為(wei) 強勢。
具體(ti) 來看,華夏上證50ETF自7月以來,份額增加66.84億(yi) 份至239.69億(yi) 份,以期間成交均價(jia) 估算,截至10月14日,累計淨流入資金186.3億(yi) 元;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期間份額增加29.4億(yi) 份至137.38億(yi) 份,累計淨流入121.96億(yi) 元。上述兩(liang) 隻ETF均在此期間創出份額新高。此外,南方中證500ETF、華夏科創50ETF自7月以來份額分別增加14.05億(yi) 份、59.1億(yi) 份,期間分別吸金93.21億(yi) 元、65.45億(yi) 元。另有嘉實中證500ETF、易方達創業(ye) 板ETF、嘉實滬深300ETF、南方中證1000ETF、易方達滬深300ETF、華夏中證1000ETF、易方達科創板50ETF、國聯安滬深300ETF、華安創業(ye) 板50ETF吸金超10億(yi) ;主流寬基ETF合計吸金近700億(yi) 元。
行業(ye) ETF方麵,半導體(ti) 芯片和醫藥賽道的產(chan) 品領先。國聯安半導體(ti) ETF自7月以來份額增加49.68億(yi) 份至157.87億(yi) 份,合計資金淨流入47.02億(yi) 元;易方達醫藥ETF吸金42.46億(yi) 元;華寶醫療ETF、華夏芯片ETF期間分別吸金41.88億(yi) 元和35.87億(yi) 元;國泰芯片ETF、銀華創新藥ETF、國泰生物醫藥ETF、廣發醫藥衛生ETF、鵬華半導體(ti) ETF等均有可觀的資金淨流入;兩(liang) 類行業(ye) 主流ETF各吸金超百億(yi) 。
此外,除了芯片半導體(ti) 和醫藥,券商板塊吸金也很明顯。華寶券商ETF、天弘證券ETF、南方證券ETF、華安證券ETF、國泰證券ETF、易方達證券保險ETF下半年合計吸金超70億(yi) 。
權益資產(chan) 性價(jia) 比較高
宜均衡配置應對波動
多家基金公司表示,當前權益資產(chan) 性價(jia) 比較高,但考慮到博弈仍然激烈,建議在配置上保持均衡。
嘉實基金認為(wei) ,四季度開始,市場依然麵臨(lin) 地緣衝(chong) 突帶來的全球供應鏈緊張、美國高通脹可能引發全球經濟衰退、支持A股行情的流動性進入去杠杆過程等多重向下的風險因素壓製,但股權風險溢價(jia) 已來到極具性價(jia) 比的位置,權益資產(chan) 估值足夠有吸引力,方向上維持均衡投資。未來,隨著中國經濟企穩周期到來,以及海外進入衰退之後的流動性釋放周期共振,優(you) 質成長股行情有望回歸,A股和港股將共迎機遇。
華安基金表示,整體(ti) 來看,盡管麵臨(lin) 各種內(nei) 外部挑戰,但我國經濟發展的確定性有望階段性增強,全球流動性偏緊的環境有望階段性緩解。當前,權益風險溢價(jia) 水平高於(yu) 曆史均值一個(ge) 標準差以上,市場中長期配置價(jia) 值逐步顯現。具體(ti) 而言,醫療設備、計算機軟件等有望受益我國自主可控水平的提升;消費、出行、穩增長等產(chan) 業(ye) 經過了持續走弱,行業(ye) 基本麵已處於(yu) 曆史較低水平,行業(ye) 格局逐步改善;煤炭、電力公用事業(ye) 等低估值、高分紅方向也具有一定配置性價(jia) 比;儲(chu) 能、新能源等賽道需精選Alpha公司,注重盈利確定性。
中信保誠基金研究部總監吳昊表示,經過7月份以來的調整,市場點位已經回到4月底的水平,擁擠的新能源板塊相當於(yu) 3月底的水平。同時,高增長業(ye) 績兌(dui) 現,市場整體(ti) 賠率大幅改善。短期可圍繞三季報尋找超預期機會(hui) ,中長期則按照以下線索尋找機會(hui) :內(nei) 循環+自主可控;新能源行業(ye) 的供需緊缺環節;傳(chuan) 統高能耗供給受限資產(chan) ;處在低估值分位數的國有企業(ye) 。(中國基金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