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券商資管掀起自購潮 優質資產迎來配置窗口
證券時報記者 許諾
股市行情行至重要時刻,昨日八大頭部公募基金與(yu) 兩(liang) 家券商資管接連宣布自購旗下基金,為(wei) 市場釋放積極信號。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10月17日,易方達基金、南方基金、廣發基金、匯添富基金、華夏基金、嘉實基金、華安基金、中歐基金等8家公募基金,以及國泰君安證券資管、中泰證券資管等2家券商資管齊齊發布出資自購權益類基金份額的公告。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A股市場在三季報披露前正在構築底部,此次多起自購凸顯了基金公司的擇時行為(wei) ,物極必反的技術性反彈或將持續。
公募基金券商資管
不約而同發起自購
10月17日,易方達基金公告稱,基於(yu) 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信心,易方達基金將於(yu) 近日運用固有資金合計1.5億(yi) 元投資旗下權益類基金。
廣發基金也在10月17日發布公告稱,基於(yu) 對公募基金行業(ye) 高質量發展和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信心,廣發基金將於(yu) 近日運用固有資金合計1億(yi) 元投資旗下權益類基金。
同日,南方基金也在官網宣布,基於(yu) 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信心,將以1億(yi) 元固有資金投資旗下偏股混合型基金。匯添富基金也發布公告稱,基於(yu) 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和公司主動投資管理能力的信心,本著與(yu) 廣大投資者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該公司旗下公司匯添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決(jue) 定於(yu) 2022年10月17日出資1億(yi) 元,投資旗下匯添富消費行業(ye) 和匯添富優(you) 勢精選兩(liang) 隻產(chan) 品。
10月17日晚間,中歐基金發布公告稱,基於(yu) 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信心,公司近期將使用固有資金自購旗下偏股型基金及基金中基金(FOF)合計不低於(yu) 5000萬(wan) 元。
此外,華夏基金、嘉實基金、華安基金也在10月17日宣布出手自購,出資金額分別為(wei) 1億(yi) 元、1億(yi) 元、3000萬(wan) 元,用於(yu) 投資各自旗下的權益類公募基金。
值得提及的是,除了公募基金,券商資管也在10月17日宣布了自購計劃。中泰證券資管官網公告,基於(yu) 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和對公司投資管理能力的信心,公司於(yu) 近期以自有資金1億(yi) 元申購並將長期持有旗下偏股型基金,持有時間不少於(yu) 1年。國泰君安證券資管則在公告中稱,決(jue) 定運用固有資金共計1.1億(yi) 元,認購國泰君安善吾養(yang) 老目標2045五年持有混合發起(FOF)和國泰君安善元養(yang) 老目標一年持有混合發起(FOF)兩(liang) 隻公募基金產(chan) 品。
長期布局機會(hui) 已凸顯
自購重點轉向權益類
談及本次主動自購基金份額的舉(ju) 動,南方基金總經理楊小鬆表示,中國經濟社會(hui) 持續高質量發展的核心保障在於(yu) 黨(dang) 的戰略謀劃和統一領導,目前中國經濟正邁向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wei) 安全的發展之路,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麵不會(hui) 變,這是我們(men) 對中國資本市場保持長期樂(le) 觀的最大底氣。當前A股正處於(yu) 估值、業(ye) 績、流動性、政策預期等多重底部的交匯點,優(you) 質資產(chan) 迎來了長期配置窗口。
匯添富基金公司總經理張暉認為(wei) ,公募基金作為(wei) 機構投資者的重要組成部分,見證了中國資本市場的風雲(yun) 變遷,在踐行普惠金融、實現共同富裕、維護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穩定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張暉表示,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麵不會(hui) 改變,中國是全球內(nei) 需增長最有潛力的市場,不僅(jin) 擁有最完整的供應鏈和產(chan) 業(ye) 鏈供給,還有著豐(feng) 富的工程師紅利。當前A股整體(ti) 估值或已回歸合理區間,疊加市場流動性繼續保持合理充裕,匯添富基金認為(wei) 市場蘊藏著豐(feng) 富的投資機會(hui) ,堅定看好A股的中長期表現,並有誌於(yu) 在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實體(ti) 經濟中不斷增強自身實力,為(wei) 持有人創造長期、可持續的投資回報。
中歐基金相關(guan) 人士也表示,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我國正湧現出一批優(you) 質的本土企業(ye) 、創新的產(chan) 業(ye) 升級方向與(yu) 豐(feng) 富的價(jia) 值投資機會(hui) 。作為(wei) 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yu) 主體(ti) ,公募基金公司積極布局各類產(chan) 品,發揮金融工具的資源配置作用,引導金融資源流向實體(ti) 產(chan) 業(ye) 與(yu) 關(guan) 鍵領域,進一步提升服務實體(ti) 經濟的力度與(yu) 質量。
值得一提的是,年內(nei) 公募基金一直通過自購實現機構與(yu) 基金持有人利益的捆綁。
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17日,年內(nei) 逾90家公募基金進行了自購,合計自購資金總額約150億(yi) 元。其中,自購規模最高的一家基金公司,截至目前年內(nei) 累計自購約62億(yi) 元。
不過,區別於(yu) 今年前三季度的基金自購,10月17日的這輪自購則清一色指向了權益類基金產(chan) 品,相當程度上凸顯了公募基金的投資信心,以及對市場磨底階段的確認。相比之下,在前期的基金自購中,以自購規模最大的一家基金公司為(wei) 例,貨幣市場基金是自購的大頭,合計自購61.3億(yi) 元,而股票型基金自購約1100萬(wan) 元,混合型基金自購3898萬(wan) 元。
構築底部常現自購
反彈行情或將持續
“頭部基金公司集體(ti) 自購旗下權益類基金,或預示著市場底部的確認。”有基金人士對此評價(jia) ,從(cong) 曆史經驗看,每一輪市場底部形成之後,國內(nei) 公募基金頭部公司都會(hui) 出手自購旗下權益類基金;從(cong) 當前A股的市場形態以及作為(wei) 反向指標的基金發行情況看,三季報披露之際的A股市場可能已經在構築底部。
基金公司對當前A股市場的判斷,也大致印證了基金自購的舉(ju) 動。
平安基金認為(wei) ,9月底出台的地產(chan) 政策表明穩增長在增強,疊加9月社融以及信貸數據超預期,同時經過三季度的調整,市場估值已在曆史均值以下,投資者不必過分悲觀,市場可能迎來長期布局的機會(hui) 。四季度穩增長的預期較為(wei) 強烈,政策發力預期下,相關(guan) 板塊將階段性占優(you) ,以科技、製造、醫藥、消費為(wei) 代表的成長股未來依然會(hui) 是市場的主線。
“物極必反,A股存在技術性反彈要求。”創金合信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魏鳳春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A股情緒指標降至冰點,曆史可比2018年7月後的水平,上周出現了V型行情,反彈仍可持續,但過程可能有反複,因此A股股票的結構選擇將愈發重要,預計自7月以來超跌的板塊中,基本麵有好轉和具有景氣預期的主線將會(hui) 占優(you)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