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醫藥板塊及時“送溫暖” 基金經理能否打翻身仗?

發布時間:2022-10-17 16:01:00來源: 證券時報

  正值深秋的A股,醫藥板塊及時給投資者送來了溫暖。

  上周A股醫藥板塊峰回路轉,10月初剛剛創下兩(liang) 年半以來新低,近日就突然開啟3連漲,由衰轉盛。10月14日,A股醫藥板塊62隻個(ge) 股漲幅超10%,相關(guan) 醫藥主題基金集體(ti) 上漲,百餘(yu) 隻基金單日漲幅超7%,這樣的漲勢實屬罕見。

  以醫療器械為(wei) 首的醫藥板塊行情能否持續?“苦”醫藥股久已的基金經理,能否打個(ge) 翻身仗?

  新基建不僅(jin) 是半導體(ti)

  還有醫療器械

  10月14日,一隻基金的罕見漲停,凸現了市場風向的轉變。永贏基金公司旗下的醫療器械ETF在上周五的市場中,突然放量並強勢封於(yu) 漲停。在同一日,博時基金旗下跟蹤港股醫療器械的ETF當日亦從(cong) 低位飆漲7%。醫療器械相關(guan) 領域的基金產(chan) 品強勁複蘇,極大地活躍了市場,也為(wei) 投資者和基民帶來了疑問,市場究竟發生了什麽(me) ?

  “醫療器械實際上在9月底已經有信號了,應該是機構資金在新基建領域開始切換。”華南地區一位基金經理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為(wei) ,機構在半導體(ti) 、光伏領域的投資布局實際上都圍繞著新基建這一大方向,醫療器械是新基建領域一個(ge) 還未被足夠關(guan) 注的對象。

  在國慶節前最後一日,基金經理可能已就醫療新基建的邏輯持續“回補”醫療器械,當日醫療器械領域明顯跑贏大市,與(yu) 此相關(guan) 的是,在9月,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決(jue) 定對部分領域設備更新改造貸款階段性財政貼息和加大社會(hui) 服務業(ye) 信貸支持,明確提到對醫院在“設備購置和更新改造新增貸款,實施階段性鼓勵政策”的支持。

  長城基金認為(wei) ,回顧前三季度,雖然醫藥的持續下調有業(ye) 績的因素,但是市場也存在一些過度反應。另外,去年年中以後市場始終處於(yu) 存量博弈狀態,幾波小牛市都集中在新能源、汽車等少數賽道,這些賽道對醫藥板塊也有抽水效應。今年以來醫藥板塊基本麵已經在逐漸修複,所麵臨(lin) 的環境也在逐漸好轉,醫藥板塊重點還是市場信心的回歸,是“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看空動能枯竭

  華南一位基金經理曾表示,醫療器械領域的投資機會(hui) 較多,具有持續性強、階段性爆發的特點,累計複合收益豐(feng) 厚,算是長坡厚雪的賽道。

  該基金經理解釋道,一方麵,國內(nei) 醫療建設投入加大,對高質量器械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麵,國產(chan) 醫療器械逐漸突破技術壁壘,呈現對進口產(chan) 品的替代勢頭,具備進口替代和市場滲透率提升的雙重增長動能。

  諾德基金基金經理朱明睿強調,從(cong) 持倉(cang) 結構來看,全行業(ye) 基金持倉(cang) 醫藥占比應該已創下近10年來的新低。

  從(cong) 估值角度看,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2021年下半年以來,醫療器械板塊經曆了5個(ge) 季度的連續調整,截至9月,中證醫療器械指數估值(市盈率)收縮至17.11倍,為(wei) 2013年該指數計算以來曆史最低值,比2018年大熊市末期的估值水平還要低。

  “我們(men) 認為(wei) 醫藥板塊目前已處於(yu) 較高性價(jia) 比的位置,尤其是創新醫療器械賽道,隨著國內(nei) 醫療器械企業(ye) 紛紛加大研發投入、實現技術攻堅,國產(chan) 龍頭企業(ye) 逐步突破高端設備核心技術壁壘,部分領域已達到較高水平。”朱明睿說,在高強度的研發投入支撐下,國產(chan) 器械技術不斷升級,不少領域國產(chan) 器械產(chan) 品質量媲美進口,但在PET-CT、軟鏡、硬鏡等具極高技術壁壘的產(chan) 品領域,國產(chan) 化率仍不足10%,具有極大提升空間。

  華夏基金表示,目前醫藥板塊正處於(yu) 底部確定性較強、長期空間較大的階段。醫藥板塊看空動能枯竭,目前機構持倉(cang) 籌碼穩定,基本麵邊際好轉即可開啟強反彈行情,四季度可重點關(guan) 注。

  “科技資金”相中醫療賽道?

  基金經理對醫療器械的強力關(guan) 注,也跟資金切換賽道時的審美偏好有關(guan) 。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醫藥出現上一個(ge) 高點還是在2021年6月底,在多重國內(nei) 外因素影響下,醫療器械板塊進入了漫長的調整通道。

  “偏好炒半導體(ti) 、軍(jun) 工和新能源的資金,如果從(cong) 高位賽道切換到低位賽道會(hui) 去哪裏?醫療器械比較符合相關(guan) 資金偏好,有很多機構資金總是想高賣低買(mai) ,醫療器械算是低位裏麵比較好的一個(ge) 。”深圳地區一位偏好科技投資的基金經理認為(wei) ,資金的審美偏好影響著資金切換賽道時的流向,今年市場的熱門賽道主要是新能源、半導體(ti) 和軍(jun) 工,這些熱衷於(yu) “新半軍(jun) ”的資金,高位兌(dui) 現相關(guan) 股票後,在低位尋找下一個(ge) 賽道時,傾(qing) 向於(yu) 符合其資金偏好的領域。

  上述人士認為(wei) ,投資是典型的心理學,偏好於(yu) “新半軍(jun) ”的資金很難在心理層麵立刻切換到食品飲料上,這需要用較長時間克服障礙,但上述性質的資金對“含科量”很高的醫療器械會(hui) 有比較大的接受度,而在下跌周期較長、跌幅較大的品種裏麵,醫療器械屬於(yu) 科技含量較高的,醫療器械某種意義(yi) 上和“新半軍(jun) ”都具有“含科量”高、解決(jue) 卡脖子的需求。

  此外,前期重倉(cang) “新半軍(jun) ”的基金經理或機構資金,普遍具有“進攻性”的投資風格,而醫療器械同樣符合“進攻性”這一特點。對此,華南地區的一位醫療行業(ye) 主題基金經理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直言,醫療器械是最易出牛股的賽道,美股市場在過去十年內(nei) 所出現的百億(yi) 美元以上的十倍牛股,超過一半都是醫療器械股票。

  記者從(cong) 基金半年報中發現,十大重倉(cang) 股為(wei) 新能源公司的基金中,不少產(chan) 品的隱形持倉(cang) 股配置了醫療器械公司。

  實際上,以醫療器械為(wei) 代表的醫藥生物行業(ye) 對大多數基金經理而言並不陌生。自2010年至2020年的11個(ge) 年度中,醫藥生物行業(ye) 有6年是公募基金第一大重倉(cang) 行業(ye) ,有4年是第二大重倉(cang) 行業(ye) ,1年為(wei) 第三大重倉(cang) 行業(ye) 。而2021年底公募持有醫藥生物行業(ye) 市值大幅縮水,排在電力設備、電子及食品飲料之後,為(wei) 公募基金第四大重倉(cang) 行業(ye) ,近14年來第一次跌出前三甲。

  對大多數基金經理而言,從(cong) 其他賽道切換至醫藥生物賽道並非難事。

  機構資金掃貨

  醫藥板塊涉及較多細分領域,同為(wei) 醫藥主題基金的基金經理,看好的細分行業(ye) 也不盡相同。

  記者注意到,一位依靠重倉(cang) 中藥股而獲得不錯業(ye) 績的醫藥基金經理近期發表觀點稱,當前重點看好醫藥製造升級,如醫療器械、特色原料藥、仿製藥、CDMO等,並未提及中藥板塊,且從(cong) 其管理的產(chan) 品淨值近期表現來看,遠遠好於(yu) 中藥板塊的表現,該基金經理或許已經將中藥股的倉(cang) 位向醫療器械板塊傾(qing) 斜。

  當前公募基金仍然是A股市場最具主導力的機構投資者。各類數據顯示,機構資金或在加速掃貨醫療器械股。

  滬深交易所10月14日的龍虎榜數據顯示,資金通過機構專(zhuan) 用席位大肆抄底醫療器械板塊,20個(ge) 機構專(zhuan) 用席位出現在新產(chan) 業(ye) 、心脈醫療、五洲醫療、南微醫學、邁克生物、開立醫療等8隻醫療器械個(ge) 股的買(mai) 入前5名單中。由於(yu) 醫療器械板塊交易擁擠,資金還向醫藥生物的其他領域擴散,數據顯示,7.79億(yi) 元資金通過機構專(zhuan) 用席位搶籌醫藥股籌碼,占當日機構專(zhuan) 用席位買(mai) 入額的80%。

  除此之外,北上資金當日淨買(mai) 入藥明康德7.2億(yi) 元,淨買(mai) 入醫藥生物板塊16.33億(yi) 元,月度淨買(mai) 入26.52億(yi) 元,是北上資金淨流入第一大行業(ye) 。

  實際上,今年公募基金對醫藥生物行業(ye) 的配置並未因市場下跌而減少,反而是略有上升。上半年末,公募持倉(cang) 市值占到醫藥生物行業(ye) 流通市值的12.23%,年初則為(wei) 11.76%,其間提升了0.47個(ge) 百分點。

  近年來公募基金對醫藥生物行業(ye) 也一直處於(yu) 超配狀態,申萬(wan) 一級行業(ye) 來看,截至上半年末,公募持有醫藥生物股市值合計6845.05億(yi) 元,在31個(ge) 行業(ye) 中排在第三位,僅(jin) 次於(yu) 電力設備和食品飲料行業(ye) 。截至上半年末,A股醫藥生物板塊流通市值5.57萬(wan) 億(yi) 元,占全A流通市值比例為(wei) 7.75%,而公募基金持有的醫藥板塊市值占總股票投資市值比例為(wei) 10.73%,超配比例達到3個(ge) 百分點。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