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上市軍團添丁添彩 金融活水澆灌三秦大地

發布時間:2022-10-18 10:57:00來源: 證券時報

  證券時報記者 陳霞昌

  年內(nei) 新增9家A股上市公司,陝西煤業(ye) 股價(jia) 翻倍,隆基綠能成長為(wei) 全球最大單晶矽生產(chan) 製造商,西部超導市值突破500億(yi) 元,華秦科技、鉑力特、萊特光電、炬光科技等一批“硬科技”上市公司引領帶動了企業(ye) 研發投入持續增強和重點產(chan) 業(ye) 鏈轉型升級。A股市場今年刮起了一陣“陝西旋風”。

  上市公司亮麗(li) 表現隻是陝西金融業(ye) 快速發展的一個(ge) 縮影。隨著近期《推進企業(ye) 上市掛牌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和《關(guan) 於(yu) 促進私募股權投資行業(ye) 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措施》相繼出台,陝西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陝西證監局等監管機構緊緊圍繞服務實體(ti) 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務,在深化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和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中同向發力,在服務陝西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時,金融業(ye) 自身得到了快速發展壯大,實現了經濟與(yu) 金融的共生共榮。

  如今,三秦大地金融機構的活水正加速流向各行各業(ye) ,為(wei) 陝西經濟平穩健康運行提供了有力支撐,助力陝西經濟金融高質量發展邁上新台階,譜寫(xie) 陝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

  上市公司數量連年增加

  發展質量提升

  9月,榮信文化首發上市,源傑半導體(ti) 、華達股份、彩紅新能等先後首發過會(hui) 。今年以來,陝西新增9家公司在A股上市,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的數量。A股上市公司數量從(cong) 2019年初的49家,增加至目前的79家(含已過會(hui) ),全國排名從(cong) 第18位躍升至第14位。國家多層次資本市場重大改革首批試點均有陝西省企業(ye) 進入。全省“新三板”掛牌公司123家,其中創新層企業(ye) 35家,境外上市公司41家。

  上市公司數量快速增加的背後是陝西進一步加深和各大交易所的深度合作——近年來,陝西省先後與(yu) 滬、深、京、港交易所和全國股轉公司相繼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了上交所西北基地、深交所陝西基地、全國股轉係統(新三板)西北基地。去年8月26日,陝西資本市場服務中心在西安高新絲(si) 路資本大市場正式成立。作為(wei) 中國首家省級資本市場服務平台,陝西資本市場服務中心將成為(wei) 陝西借助資本市場,推動提升金融發展質量和服務實體(ti) 經濟的重要力量。

  不僅(jin) 是數量上的增長,上市公司質量也得到了顯著提升。全球最大太陽能單晶矽光伏產(chan) 品製造商隆基綠能上市10年,市值已由上市之初的59.09億(yi) 元,一度突破8000億(yi) 元,成為(wei) 全省乃至全國民營上市公司跨越式發展的典型。

  截至9月30日,陝西上市公司總股本1086.96億(yi) 股,總市值達14041億(yi) 元,居全國第12位,西部第3位。資本市場不僅(jin) 助推了國資國企改革提速,也進一步提升了民營企業(ye) 創新實力。陝建集團重組延長化建,實現整體(ti) 上市;延長石油整合陝天然氣、法士特收購秦川機床,助推了公司高質量發展。隆基綠能成長為(wei) 全球最大單晶矽生產(chan) 製造商,華秦科技、鉑力特、西部超導、萊特光電、炬光科技等一批“硬科技”上市公司引領帶動了企業(ye) 研發投入持續增強和重點產(chan) 業(ye) 鏈轉型升級。據統計,陝西省A股上市公司2021年度平均研發投入超2億(yi) 元。上市公司和省級重點上市後備企業(ye) 覆蓋全部23條重點產(chan) 業(ye) 鏈。

  陝西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蘇虎超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陝西上市公司數量和質量的提升,主要是圍繞“建機製”、“拓渠道”、“定政策”、“搭平台”、“送服務”、“塑環境”六個(ge) 方麵進行工作。例如:建立了企業(ye) 上市政務服務綠色通道機製;推動省政府分別與(yu) 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及全國股轉公司、港交所簽署了全麵戰略合作協議;推動出台了《陝西省上市後備企業(ye) 管理服務辦法》《陝西省企業(ye) 上市政務服務綠色通道機製工作規則》《關(guan) 於(yu) 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實施意見》等文件,服務企業(ye) 上市的政策體(ti) 係逐步健全等。

  就如何推動陝西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陝西證監局局長魚向東(dong) 表示,將堅持監管與(yu) 服務並重,規範與(yu) 發展並舉(ju) ,重點從(cong) 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不斷提高上市公司核心競爭(zheng) 力和持續盈利能力、有效防範化解上市公司風險、著力提高上市公司規範運作水平、嚴(yan) 厲查處各類違法違規活動五個(ge) 方麵抓好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工作,持續為(wei) 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金融業(ye) 態豐(feng) 富完善

  促進創新驅動發展

  9月27日,秦創原“四貸促進”金融服務工作站暨陝西省中小微企業(ye) 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基地在西鹹新區揭牌成立。

  “秦創原”是陝西最大創新企業(ye) 孵化器。 “秦”是從(cong) 秦漢至今,陝西的簡稱;“創”代表創新、創業(ye) 、創造和創優(you) ;“原”則是要追根溯源,打造創新驅動高原高地,讓創新成果源源不斷地走向全省、走向全國。2021年3月30日,陝西省委、省政府召開“秦創原”創新驅動平台建設大會(hui) ,正式啟動“秦創原”。在秦創原加持下,僅(jin) 在2021年西鹹新區就新引入科技型企業(ye) 431家,新增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ye) 901家,春種基金項目注冊(ce) 公司202家,完成出資承諾2.27億(yi) 元,企業(ye) 和項目加速集聚。

  隨著滬、深、北交易所駐陝服務基地,全國首家省級資本市場服務中心,全省首家“首貸服務中心”,秦創原路演中心相繼落地運營,風投、創投、產(chan) 投、天使投批量設立,國家級母基金——科技成果轉化基金、中小企業(ye) 發展基金相繼在陝設立子基金,全省金融機構聚力打造科創金融生態鏈見效成勢。

  為(wei) 加快完善科創金融體(ti) 製機製,人民銀行西安分行牽頭建立金融服務民營、小微企業(ye) 五項機製,特別是落實金融機構服務科創企業(ye) “金融顧問”機製,優(you) 化科技信貸內(nei) 部管理製度;2021年10月,“供鏈融通”——供應鏈金融服務平台正式上線,實現了銀行和企業(ye) 線上對接,有效支持了供應鏈上下遊企業(ye) 融資發展;創設“科創票鏈通”,借助商業(ye) 匯票、供應鏈票據等載體(ti) ,引入政府性擔保機構資源,實現信息互通、信用共享、授信共用。

  此外,陝西還充分發揮區位、科技、人才優(you) 勢,大力引進全國性金融機構總部型功能性機構入駐,國家開發銀行西安數據中心及開發測試基地,農(nong) 業(ye) 發展銀行金融科技中心,中國銀行西安客服中心,工商銀行、浙商銀行全國製卡中心等全國性金融機構中後台落戶陝西,初步形成產(chan) 業(ye) 聚集高地。

  金融與(yu) 經濟共生共榮,誰搶占金融發展新高地,誰就贏得下一輪城市發展的主動權。多年來,陝西省通過招商與(yu) 新設並舉(ju) ,全省金融組織體(ti) 係更加完善。平安銀行、廣發銀行、渤海銀行在陝開設分支機構,全國12家股份製銀行全部完成在陝布局;新加坡星展銀行、韓國韓亞(ya) 銀行、三星財險以及台資富邦華一銀行落戶陝西;成功組建全國第6家省級農(nong) 商行——秦農(nong) 銀行;西北地區首家汽車金融公司——比亞(ya) 迪汽車金融有限公司、首家消費金融公司——長銀消費金融公司、首家法人健康險公司——瑞華健康險股份有限公司、首家公募基金公司——朱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相繼開業(ye) ,填補金融牌照空白;陝西投資集團財務公司開業(ye) ;籌建絲(si) 綢之路農(nong) 商銀行發展聯盟,為(wei) 全國成員機構數量最多的農(nong) 商銀行聯盟組織。

  私募股權快速發展

  資本聚集效應加速顯現

  金融市場的發力也不斷助推陝西私募股權行業(ye) 的快速發展,資本溢出效應加速顯現。截至8月末,陝西轄區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264家,備案私募基金956隻,管理規模1258.17億(yi) 元,管理人家數、在管基金數量和管理規模分別位居全國第14、16、20位。

  企業(ye) 上市的良好氛圍,不斷地吸引全國知名創投機構來陝投資。2021年全國私募基金(含省內(nei) 機構)在陝西省內(nei) 共有投資項目615個(ge) ,較2020年增加206個(ge) ,新增投資本金264.09億(yi) 元;其中,省外機構在陝投資項目數量和規模均是省內(nei) 機構投資的兩(liang) 倍。國家軍(jun) 民融合基金、中小企業(ye) 發展基金等國家級大基金相繼落戶,活躍了區域資本市場氛圍,助推了“秦創原”創新驅動平台的見效成勢,有力支持了全省科技型中小企業(ye) 和實體(ti) 經濟高質量發展。

  8月29日,陝西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等八部門印發了《關(guan) 於(yu) 促進私募股權投資行業(ye) 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措施》(簡稱《若幹措施》)。這是近年來陝西在省級層麵出台的首份支持私募股權投資行業(ye) 發展的政策文件,對推動私募股權投資行業(ye) 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

  蘇虎超認為(wei)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對促進創新資本形成,支持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具有重要的基礎性、戰略性作用。創業(ye) 投資累計金額占GDP的比例已成為(wei) 衡量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標。私募基金也是市場化挖掘培育上市後備企業(ye) 的重要力量。此次《若幹措施》的出台,不僅(jin) 完善了私募股權投資行業(ye) 發展的工作機製和政策體(ti) 係,還明確了新任務和新要求,將發揮創新資本在創新驅動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深化金融與(yu) 科技、產(chan) 業(ye) 、人才的融合發展,助推服務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推進企業(ye) 上市掛牌

  助經濟金融高質量發展

  據魚向東(dong) 介紹,陝西省在注冊(ce) 製改革落地過程中搶抓機遇,推動企業(ye) 上市融資,也取得了優(you) 異成績。在全國首批科創板25家上市公司中陝西占2家,現有科創板上市過會(hui) 企業(ye) 12家,總數位居全國第10位。中航富士達成為(wei) 全國首批精選層掛牌企業(ye) ,現有北交所上市公司共3家。創業(ye) 板注冊(ce) 製改革以來,上市過會(hui) 企業(ye) 共10家。上述企業(ye) 成功上市,對推動陝西科技企業(ye) 發展壯大,助力陝西經濟高質量發展發揮了積極示範帶動作用。亮眼的成績單背後是陝西對企業(ye) 上市工作的高度重視。

  今年7月22日,陝西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推進企業(ye) 上市掛牌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簡稱《行動計劃》),明確了推進企業(ye) 上市工作的原則和三年總目標,即力爭(zheng) 新增境內(nei) 外上市企業(ye) 38家以上、“新三板”掛牌公司54家以上、培育省級上市後備企業(ye) 超過500家。

  值得關(guan) 注的是,此次是陝西省二次發布推進企業(ye) 上市三年行動計劃。2019年,陝西省首次推出《推進企業(ye) 上市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三年行動計劃期間,全省新增28家境內(nei) 外上市企業(ye) ,18家上市公司進行了23筆再融資,首發融資和再融資合計700多億(yi) 元,助推了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

  此次最新發布的《行動計劃》部署重點任務包括推動企業(ye) 股改規範、強化企業(ye) 聯合培育、跟蹤服務重點企業(ye) 、著力推動國企上市、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大力發展私募基金、強化組織領導、強化協調服務、強化責任落實等9個(ge) 方麵。

  蘇虎超表示,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將聯合各有關(guan) 單位,在新一輪三年行動計劃期間,繼續深入推進“個(ge) 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專(zhuan) 項行動,推動上市後備企業(ye) 股改規範。不斷深化與(yu) 滬、深、京、港交易所和全國股轉公司的戰略合作,加強各地、各部門與(yu) 交易所駐陝基地的服務協同。堅持用好企業(ye) 政務服務綠色通道機製,持續優(you) 化上市政務服務,公示中介機構在陝執業(ye) 情況,推動中介機構提高執業(ye) 質量。地方金融局也將與(yu) 省國資委一道,繼續紮實推進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發展質量提升三年行動計劃,著力推動國企上市。

  同時,陝西省地方金融監管局會(hui) 繼續抓好《關(guan) 於(yu) 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實施意見》貫徹落實和成效評估。推動上市公司提升資本運作和再融資能力,力爭(zheng) 每年股票融資額不少於(yu) 200億(yi) 元。鼓勵上市公司加大研發投入,圍繞重點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開展並購重組。並以《若幹措施》為(wei) 基礎,大力發展私募基金,堅持規範與(yu) 發展並舉(ju) ,支持真私募,打擊亂(luan) 私募,出清偽(wei) 私募。充分發揮上市公司在踐行新發展理念中的排頭兵作用,引領帶動全省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