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做市交易臨近 券商須做好“必修課”
證券時報記者 孫翔峰
科創板做市整裝待發。
根據上交所近日發布的消息,目前上交所已完成各項準備工作,科創板股票做市交易業(ye) 務上線已準備就緒。截至2022年10月14日,經中國證監會(hui) 核準,14家證券公司取得了上市證券做市交易業(ye) 務資格,標誌著部分證券公司已具備開展科創板股票做市交易業(ye) 務的條件。
科創板做市是相關(guan) 券商拓展業(ye) 務的一次重大機會(hui) 。做市商以買(mai) 賣價(jia) 差為(wei) 主要收入來源,不依賴單邊行情,收入與(yu) 市場規模更為(wei) 相關(guan) ,相比傳(chuan) 統自營業(ye) 務,其投資業(ye) 績的穩定性和確定性也更高,是券商自營去方向的重要抓手。做市收益依賴價(jia) 差和對衝(chong) 淨收入,具有相對穩定性,在保持業(ye) 務穩定的基礎上可以最大程度放大杠杆,對券商提升權益淨利率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從(cong) 全球市場來看,做市也已經成為(wei) 國際投行最核心的業(ye) 務之一。比如,高盛做市產(chan) 品橫跨多類資產(chan) ,2021年做市在非利息收入中的貢獻達29%,成為(wei) 高盛收入貢獻度最高的業(ye) 務。
不過,做市業(ye) 務對資本規模、投研水平、風控能力、技術係統等要求較高,券商如果沒有深厚的內(nei) 功,做好“必修課”,想在做市業(ye) 務上分一杯羹甚至彎道超車並不容易。
首先,做市業(ye) 務對於(yu) 券商淨資本的要求並不低。做市是重資產(chan) 業(ye) 務,要求券商以自有資金與(yu) 客戶進行交易,淨資本是決(jue) 定券商做市規模等數據的核心因素。依據5月13日正式落地的《證券公司科創板股票做市交易業(ye) 務試點規定》,試點券商需要經證監會(hui) 核準,並滿足最近12個(ge) 月淨資本持續不低於(yu) 100億(yi) 元,顯然就是考慮到了這個(ge) 問題。近兩(liang) 年來,部分上市券商不斷通過各種方式融資補血,隨著FICC、做市等重資本業(ye) 務的重要性凸顯,預計券商繼續融資補血仍將勢在必行。
其次,做市考驗券商的綜合金融服務能力。券商開展做市業(ye) 務,能夠與(yu) 公司研究、投行、場外衍生品等業(ye) 務形成協同,有助於(yu) 提升券商的綜合金融服務能力。反過來,做市也要求券商在研究等領域盡量全能,從(cong) 而進一步提升競爭(zheng) 力。比如,券商開展科創板股票做市可以使用自有股票,如果公司自營持倉(cang) 和科創板跟投的規模足夠,將為(wei) 公司開展做市業(ye) 務提供更多的便利。而券商研究能力足夠的話,就會(hui) 具備較強的價(jia) 值判斷能力,為(wei) 公司提供準確且具有競爭(zheng) 力的報價(jia) 提供支撐,從(cong) 而推動做市業(ye) 務做大做強。
最後,發展做市業(ye) 務也要求券商不斷升級風控能力。做市等業(ye) 務因為(wei) 杠杆的加入,本身會(hui) 呈現相對高風險的特征,同時作為(wei) 交易中介業(ye) 務,做市又需要券商承擔風險中介的職能。因此,風控能力決(jue) 定了券商的做市業(ye) 務能走多遠。“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做市商需以自有資金持有頭寸,在此過程中必須強化自身的風險識別能力,以保證業(ye) 務安全性。同時,券商也要加大對場內(nei) 外衍生品、構建投資組合、分散金融資產(chan) 等對衝(chong) 策略的使用力度,達成控製做市業(ye) 務風險敞口的目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