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三個“第一”四個“新” 從二十大報告關鍵詞看中國創新路徑

發布時間:2022-10-18 11:02:00來源: 科技日報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chan) 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xing) 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you) 勢。

  “二十大報告提出‘三個(ge) 第一’的重要論述,著重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這意味著,將教育、科技、人才擺在了新時代新征程發展的重要位置。”10月17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龍海波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沒有科技第一生產(chan) 力的變革,創新第一動力的作用就無法真正顯現,而人才是激發生產(chan) 力變革和高質量發展的源泉所在。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在這三個(ge) 方麵,高校作為(wei) 主力軍(jun) 責無旁貸,我作為(wei) 一名高校教師,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前沿科學技術創新研究院教授楊軍(jun) 表示。

  開辟新領域新賽道

  贏得發展主動權

  “從(cong) 整個(ge) 國家現代化進程來看,我國在不同時期先後提出科教興(xing) 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於(yu) 推動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進而向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邁進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龍海波看來,二十大報告將這三大戰略並列提出,既是已有國家重大戰略的延續,也賦予其新的內(nei) 涵使命。

  報告提及的“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you) 勢”,在科技工作者中引發熱烈反響。

  “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我認為(wei) 首先是鼓勵科研人員要大膽往前走,走出舒適區,瞄準國家需求,將相對成熟的技術堅定地推進下去,而不是做好了一個(ge) 成果放起來,又開始下一個(ge) 課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合肥本源量子首席科學家郭國平表示。

  “誰能開辟更多新領域新賽道,掌握更多關(guan) 鍵核心技術、把握產(chan) 業(ye) 鏈主動權,誰就能贏得發展的主動權,並且確保發展的高質量和持續性。”楊軍(jun) 說,我國大飛機的發展是最好的例證。

  曾擔任《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2006—2020)》大型飛機重大專(zhuan) 項論證組秘書(shu) 組組長的楊軍(jun) ,對2003年11月開始的為(wei) 期8個(ge) 月論證的情形記憶猶新:“大飛機是工業(ye) 製造皇冠上的明珠,這是一件非常艱難、但作為(wei) 製造業(ye) 大國的我們(men) 必須去做的事情,所以我們(men) 要堅定信心,長期規劃,長期奮鬥,創新體(ti) 製機製,舉(ju) 全國之力,聚全球之智,鼓足了勁兒(er) 加油幹。”

  不負眾(zhong) 望。2022年9月30日,國產(chan) 大型客機C919獲得中國民用航空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並將於(yu) 2022年底交付首架飛機。

  “全球大飛機製造商將有望形成空客、波音和中國商飛‘ABC三足鼎立’的局麵,我們(men) 就有了一席之地。”楊軍(jun) 坦言,更重要的是,大飛機帶動了國內(nei) 航空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鏈的完善和提升,帶動了飛行器設計、高端材料、航空發動機、航空電子通信、飛行控製、先進製造等領域科技的發展,培養(yang) 了一大批航空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發展的優(you) 秀人才。

  龍海波指出,當前,以未來產(chan) 業(ye) 為(wei) 代表的新領域新賽道發展如火如荼,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正成為(wei) 新動能新優(you) 勢集中體(ti) 現,其背後離不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及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有力支撐,最終落腳點還在於(yu)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瞄準國家戰略需求

  塑造新動能新優(you) 勢

  “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you) 勢,在關(guan) 鍵領域一定要做好提前布局和規劃,同時要有強烈的原始創新自信、顛覆性創新自信。”楊軍(jun) 直言,作為(wei) 科研人員,要瞄準國家戰略需求以及人類社會(hui) 發展的需求,不能坐而論道,一定要起而行之,有需求的技術和產(chan) 品才會(hui) 有市場,才可能成為(wei) 新賽道新優(you) 勢。

  對此,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丁明磊持相同觀點。他認為(wei) ,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you) 勢,要聚焦五個(ge) “著重”發力:著重打造科技、教育、產(chan) 業(ye) 、金融緊密融合的創新體(ti) 係,著重強化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的原創導向,著重塑造更多有利於(yu) 發揮先發優(you) 勢的創新製度,著重在關(guan) 鍵領域找準方向打破路徑依賴,著重開放融合。

  “所謂的新領域新賽道,一定是國家和市場需要的,也一定要是原始創新和技術積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做的事情,不能不作為(wei) ,也不能亂(luan) 作為(wei) 。”郭國平說。

  如今,起源於(yu) 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的合肥本源量子技術團隊,在量子芯片、量子計算測控一體(ti) 機、量子操作係統等核心領域自主研發出多種類量子計算軟、硬件產(chan) 品,麵向生物科技、化學材料、金融分析、輪船製造、大數據等行業(ye) 提供全棧式量子計算機解決(jue) 方案,推進中國量子計算的工程化、產(chan) 業(ye) 化發展。

  “產(chan) 業(ye) 化過程肯定不會(hui) 一帆風順,在量子計算領域,可以說我們(men) 開了個(ge) 頭,在往前跑,如果這個(ge) 過程中稍有一點不夠勇敢、不夠堅決(jue) ,可能就會(hui) 落後別人更多。”郭國平感慨道。

  “不管是開辟新領域新賽道,還是發展新動能新優(you) 勢,都要把科技創新作為(wei) 最根本、最核心、最關(guan) 鍵、最可持續的力量,深入實施科教興(xing) 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ti) 係,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丁明磊強調,在這個(ge) 過程中,要堅持“四個(ge) 麵向”的戰略方向,堅持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堅持把人才作為(wei) 第一資源,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科技創新與(yu) 製度創新雙輪驅動。◎本報記者 劉 垠 操秀英(來源:科技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