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藏糧於技,守護百姓的“米袋子”

發布時間:2022-10-18 11:02:00來源: 科技日報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nong) 業(ye) 科技國際競爭(zheng) 力明顯提高,整體(ti) 水平從(cong) 世界第二方陣邁入第一方陣。這十年,糧食產(chan) 能穩定提升,農(nong) 產(chan) 品品種更加豐(feng) 富,農(nong) 村電商快速發展,建成一批高標準農(nong) 田,糧食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農(nong) 業(ye) 科技已成為(wei) 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突破資源環境約束、引領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的強勁引擎、根本動力和戰略支撐。

  “瞧!這就是‘無人種植’‘智慧農(nong) 業(ye) ’。”在位於(yu) 北京市大興(xing) 區長子營鎮的一座現代化水培植物工廠中,年輕一代“新農(nong) 人”正將農(nong) 業(ye) 智能化的暢想變成現實:他們(men) 所采用的農(nong) 業(ye) 智慧種植應用係統,隻需極少人力就能生產(chan) 出數倍於(yu) 以往的新鮮蔬菜。這種係統不僅(jin) 能自動識別蔬菜重量,自動判斷蔬菜生長狀態,還能自動提醒采收,自動檢測害蟲種類及數量,甚至能自動輸出植物保護方案。

  在這裏,你能看到鬱鬱蔥蔥的芝麻菜、雞毛菜和奶油生菜等平鋪生長在數塊種植板上,種植板下流動的是精準配置的營養(yang) 液,可以提供蔬菜生長所需的所有營養(yang) 。一輛自動導向小車在苗床間“巡邏”,通過雙臂上的攝像頭拍攝蔬菜照片,記錄生長狀態。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nong) 業(ye) 科技國際競爭(zheng) 力明顯提高,整體(ti) 水平從(cong) 世界第二方陣邁入第一方陣。全國農(nong) 業(ye) 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1%,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6%,自主選育品種占95%,糧食單產(chan) 提高對總產(chan) 增加的貢獻率超過66%,主要農(nong) 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超過72%,農(nong) 業(ye) 科技已成為(wei) 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突破資源環境約束、引領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的強勁引擎、根本動力和戰略支撐。

  綠色農(nong) 產(chan) 品被擺上餐桌

  金色麥浪美如畫,機聲隆隆收割忙。莊稼豐(feng) 收在望,河北省邯鄲市館陶縣房寨鎮房寨北村村民王章利喜上眉梢:“今年村裏的小麥普遍稈壯穗大,畝(mu) 產(chan) 1300—1500斤沒問題。相比2012年,十年間小麥畝(mu) 產(chan) 量增加了200多斤。”

  高產(chan) 試驗田的成果更是喜人。今年6月9日,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金灘鎮石家寨村對種植節水高產(chan) 小麥新品種“馬蘭(lan) 1號”的兩(liang) 塊小麥高產(chan) 田進行實打實收,畝(mu) 產(chan) 達到1722斤,比去年小麥最高畝(mu) 產(chan) 量高出120斤。

  “這十年,我國糧食產(chan) 能穩定提升,產(chan) 量連續7年穩定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十年再上一個(ge) 千億(yi) 斤新台階,2021年產(chan) 量創曆史新高,達到13657億(yi) 斤。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483公斤,高於(yu) 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糧食安全線,做到了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在今年6月27日中共中央宣傳(chuan) 部舉(ju) 行的“中國這十年”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上,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副部長鄧小剛表示。

  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我們(men) 緊緊抓住耕地和種子兩(liang) 個(ge) 要害,夯實糧食生產(chan) 物質基礎。十年來,將10.58億(yi) 畝(mu) 糧食生產(chan) 功能區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保護區劃定落實到省、到縣、到地塊,累計建成9億(yi)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培育推廣了一批高產(chan) 優(you) 質、多抗廣適的突破性新品種,糧食作物良種基本實現了全覆蓋;加快建設三大國家級育製種基地和216個(ge) 製種大縣、區域性良繁基地,農(nong) 作物自主選育品種麵積占比超過了95%,做到了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鄧小剛說。

  在山東(dong) 莘縣河店鎮,大棚西紅柿正是豐(feng) 收時節,村民們(men) 興(xing) 奮地采摘著成熟的果實。交易市場上,入目盡是紅彤彤的一片。

  河店鎮是長江以北最大的西紅柿生產(chan) 基地和交易市場,全鎮西紅柿年產(chan) 量4億(yi) 斤,交易量在5億(yi) 斤以上。

  河店鎮楊爐村是當地種植西紅柿的代表村之一。該村通過黨(dang) 支部領辦合作社,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建起高標準育苗溫室,人均純收入達到2.5萬(wan) 元以上。

  “十年間,莘縣瓜菜播種麵積由92萬(wan) 畝(mu) 增加到102萬(wan) 畝(mu) ;日光溫室由26萬(wan) 座增加到30萬(wan) 座;麵積200畝(mu) 以上、成方連片的生產(chan) 基地由260處增加到326處;食用菌栽培麵積穩定在650萬(wan) 平方米以上,年產(chan) 量由440萬(wan) 噸增加到520萬(wan) 噸。莘縣瓜菜菌種植麵積和總產(chan) 量一直穩居全國縣域第一。”莘縣縣委副書(shu) 記、縣長張雲(yun) 生說。

  “這十年,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品種更加豐(feng) 富多樣,棉、油、糖、膠產(chan) 業(ye) 穩定發展,肉蛋奶、水產(chan) 品、果菜茶等供給充裕。農(nong) 產(chan) 品品質持續優(you) 化升級,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越來越多的綠色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被擺上百姓餐桌。”鄧小剛說。

  “土產(chan) 品”搭上“新平台”快車

  短視頻、直播是近幾年突然火起來的“新鮮玩意兒(er) ”。如今,短視頻、直播也在展現著廣袤鄉(xiang) 村大地上的好物、好景、好人。眼下,在大江南北,主播們(men) 正在以豐(feng) 收為(wei) 契機,講述著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故事。

  潮起潮落,又是趕海人收獲滿滿的一天。在短視頻裏跟視頻主播一起趕海,是很多網友最喜歡做的事。

  今年秋分日第五個(ge) “中國農(nong) 民豐(feng) 收節”,跟隨快手主播“村裏的初七”,廣大網友感受到趕海和豐(feng) 收的快樂(le) ,在初七的鏡頭中品味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故事。

  “村裏的初七”名叫黃東(dong) 葉,是江蘇省連雲(yun) 港市贛榆區的一名“80後”漁民。目前他在快手平台上的粉絲(si) 已達到507萬(wan) 。

  2018年,在外打工的他接觸到快手平台,於(yu) 是也學著錄製短視頻記錄生活。

  短視頻的一個(ge) 個(ge) 作品展示了初七這些年的成長。

  “經過奮鬥和努力,我們(men) 家擺脫了貧困,這些年也在想辦法帶村民們(men) 致富。”初七說,他直播帶貨既賣自己家的產(chan) 品,也幫村民們(men) 賣貨,助他們(men) 增收。

  同樣的情景,出現在全國各鄉(xiang) 村的田間地頭。“家人們(men) !這個(ge) 是荊芥菜,可以涼拌生吃,在直播間下單,上午下單,下午發貨。”在山東(dong) 莘縣東(dong) 魯街道盆栽蔬菜基地大棚裏,一盆盆青翠鮮嫩的盆栽蔬菜整齊排列,長勢喜人。工作人員正在通過直播平台進行線上銷售,與(yu) 此同時,盆栽蔬菜正在打包成箱,發往全國各地。

  作為(wei) 中國蔬菜第一縣,山東(dong) 莘縣不斷創新蔬菜栽培模式,盆栽蔬菜作為(wei) 一種新型的蔬菜種植方式,日漸走俏市場。“我們(men) 這裏的蔬菜品種有30多種,全部是無公害蔬菜。”基地負責人李尤傑說。

  “土產(chan) 品”搭上“新平台”的快車,往日“出村難”的鄉(xiang) 村農(nong) 產(chan) 品,正加速走向全國。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插上電商“翅膀”

  在陝西洛川,蘋果是當地人民的“致富果”。全縣64萬(wan) 畝(mu) 耕地中,栽植蘋果的達53萬(wan) 畝(mu) ,人均3.3畝(mu) ,居全國之首。

  隨著電子商務的興(xing) 起,不少人把洛川蘋果放在網上銷售。作為(wei) 一名“85後”,“王掌櫃蘋果”負責人王超就是這樣一位搭上電商快車的年輕人。“電商平台為(wei) 洛川蘋果產(chan) 業(ye) 帶來了巨變。”王超說。

  2014年之前,與(yu) 全國多數初級農(nong) 產(chan) 品一樣,洛川蘋果由果農(nong) 在田間地頭將成品果賣給分銷商,再通過分銷商銷往全國,分銷環節複雜、流程過長等問題一直困擾著果農(nong) 。

  2013年,洛川縣政府把“洛川蘋果”作為(wei) 主打品牌,全力發展當地電商產(chan) 業(ye) ,拉動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數據顯示,2014年洛川蘋果在網上銷售額為(wei) 400萬(wan) 元,2021年洛川蘋果的線上銷售額已達12.5億(yi) 元,品牌價(jia) 值達到687億(yi) 元,穩居全國水果之首。

  “在今年拚多多農(nong) 貨節,我們(men) 店裏蘋果的銷量從(cong) 日均3000單增長到上萬(wan) 單,我們(men) 王掌櫃品牌一下子火了起來。”王超興(xing) 奮地說。

  十年間,洛川蘋果借助電商平台乘勢而上,全麵發力標準化生產(chan) 、冷藏冷鏈、分級分選、品種改良、精深加工、品牌營銷等,打了一場漂亮的全鏈路數字化“翻身仗”。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電子商務工作,出台了發展農(nong) 村電子商務、跨境電商等係列文件,同時多次在相關(guan) 文件中把農(nong) 村電商作為(wei) 重要內(nei) 容進行部署。

  2014年以來,多部門開展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綜合示範,累計支持1489個(ge) 縣開展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綜合示範,建設縣級物流配送中心1212個(ge) 。

  “十年來,農(nong) 村電商迅猛發展,離不開農(nong) 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持續推進。”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農(nong) 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胡冰川介紹,截至今年6月,我國已實現“縣縣通5G、村村通寬帶”,農(nong) 村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8.8%。

  近十年成為(wei) 中國農(nong) 村電商發展最快的階段,市場主體(ti) 活躍,創新成果不斷湧現。越來越多的農(nong) 民運用互聯網宣傳(chuan) 家鄉(xiang) 、宣傳(chuan) 特產(chan) ,打贏脫貧戰,共奔致富路。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農(nong) 產(chan) 品網絡零售額為(wei) 4221億(yi) 元,農(nong) 村網絡零售額為(wei) 20500億(yi) 元,同比增長14.23%,連續6年穩步增長。本報記者 馬愛平(來源:科技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