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呂其明92歲筆耕不輟 “紅色作品五部曲”集結首演
中新網上海10月17日電 題:作曲家呂其明92歲筆耕不輟 “紅色作品五部曲”集結首演
作者 王笈
“七一勳章”獲得者、今年92歲高齡的呂其明,是新中國培養(yang) 的第一批傑出作曲家,數十年來筆耕不輟,始終保持著旺盛的創作激情與(yu) 活力。10月17日晚,由呂其明創作的“紅色作品五部曲”在上海首發首演,上海音樂(le) 出版社向作曲家頒發了“上海音樂(le) 出版社終身創作成就獎”。
鮐背之年的呂老始終保持著學習(xi) 習(xi) 慣,有時靈感來了,早上四五點從(cong) 床上爬起來記錄下來,盡可能地去完善自己的作品。“這些年我雖然不常出門,但一直在關(guan) 心國家大事,關(guan) 心社會(hui) 發展,每天會(hui) 瀏覽十多種報紙上的重要新聞,每天必看電視新聞。時代在發展,文藝工作者的創作觀念、思維方式都應該不斷改變,在繼承優(you) 秀傳(chuan) 統的同時,與(yu) 時俱進,承擔新時代使命。”
“紅色作品五部曲”便是呂老的最新藝術創作,尤其是近十年來精心修改的係列作品的集中展示。2012年,呂其明與(yu) 作曲家陳新光傾(qing) 力打造交響組曲《使命》;2018年與(yu) 陳新光再度攜手創作管弦樂(le) 曲《手拉手——中華大家園》,吸收凝練西南地區少數民族音樂(le) 素材;2020年新春伊始,呂其明從(cong) 新聞中看到白衣戰士們(men) 不顧個(ge) 人安危奮戰在抗疫第一線,抑製不住發自內(nei) 心的創作激情,完成了單樂(le) 章隨想曲《白求恩在晉察冀》;2022年1月又在電影配樂(le) 的基礎上完成了交響詩《鐵道遊擊隊》的創作。
其中,為(wei) 鋼琴與(yu) 樂(le) 隊而作的新版本《紅旗頌》是首次公開亮相,原曲中耳熟能詳的旋律通過鋼琴的詮釋更顯抒情飽滿。1965年春,呂其明創作的《紅旗頌》作為(wei) 第六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le) 節的開幕曲大獲成功,這是中國第一部以歌頌紅旗為(wei) 主題的管弦樂(le) 作品;1979年,《紅旗頌》首版樂(le) 譜由上海音樂(le) 出版社出版;此後40年間,呂其明對作品精心打磨、反複修改,終於(yu) 在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正式出版定稿版《紅旗頌》總譜;2021年又推出了管樂(le) 隊版《紅旗頌》。
把廣為(wei) 流傳(chuan) 的《紅旗頌》改編成鋼琴與(yu) 樂(le) 隊版,呂老的這一想法由來已久。“曾有旅居國外的華人鋼琴家想要改編《紅旗頌》,通過朋友來征詢我的意見。我非常感謝他們(men) 對《紅旗頌》的厚愛,但是我的回複也非常直接,任何人不得改編《紅旗頌》。如今《紅旗頌》已是公共產(chan) 品,全國各地很多樂(le) 團都在演奏,隨意改編對這個(ge) 作品本身而言是一種破壞,所以我就下決(jue) 心自己改編。”
鋼琴與(yu) 樂(le) 隊版《紅旗頌》在2019年定稿版基礎上,把鋼琴作為(wei) 主奏樂(le) 器和重要聲部,還加入了可供選擇的即興(xing) 華彩樂(le) 段,給鋼琴演奏者以更大的表現空間。“國外鋼琴協奏曲都有一個(ge) 自由發揮的華彩片段,我把這個(ge) 想法引入到這個(ge) 作品中來,提振鋼琴家的興(xing) 趣。”呂老進一步解釋說,自己規定了進出的和弦音,中間的一分鍾由演奏者自由發揮,不同的鋼琴家可以演奏出不同的特色,使《紅旗頌》呈現新的麵貌,也讓作品更有生命力。
從(cong) 《紅旗頌》初版麵世,到“紅色作品五部曲”集結首演,半個(ge) 世紀一晃而過,老藝術家手中的筆從(cong) 未停止過創作。呂老深感是“為(wei) 祖國、為(wei) 人民寫(xie) 作”的信念指引著自己靜下心來,堅持一絲(si) 不苟譜寫(xie) 新作、精益求精打磨作品。
“我一生所追求的是要寫(xie) 標題性、普及性、接地氣、雅俗共賞的音樂(le) 作品。這些作品可能沒有高超的技巧,但有淳樸的情感,這是由我的人生道路和紅色基因決(jue) 定的。”在呂老看來,藝術創作從(cong) 來不是單純的個(ge) 人表達,不是用來“孤芳自賞”,而是要贏得人民大眾(zhong) 的喜愛。“作為(wei) 創作者,我們(men) 應該去表達人民的思想和情感、去關(guan) 心祖國的命運和未來,隻有這樣才能寫(xie) 出接地氣、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