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個務必”到“三個務必”,中共“趕考”精神與時俱進
(中共二十大·觀察)從(cong) “兩(liang) 個(ge) 務必”到“三個(ge) 務必”,中共“趕考”精神與(yu) 時俱進
中新社北京10月17日電 (李京澤 謝雁冰)中共二十大報告對全黨(dang) 提出了“三個(ge) 務必”的新要求。黨(dang) 建專(zhuan) 家認為(wei) ,從(cong) “兩(liang) 個(ge) 務必”到“三個(ge) 務必”,其內(nei) 涵既一脈相承又與(yu) 時俱進。
70多年前,毛澤東(dong) 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hui) 上提出“兩(liang) 個(ge) 務必”:“務必使同誌們(men) 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誌們(men) 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
彼時,在中國革命即將取得全國勝利之際,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從(cong) 西柏坡出發“進京趕考”,開啟了建設新中國的曆史征程。
如今,中共已走過百年,在成功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基礎上,邁上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的“趕考”之路,在曆史的關(guan) 鍵時刻再次發出動員令,以“三個(ge) 務必”告誡全黨(dang) 。
“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鬥,務必敢於(yu) 鬥爭(zheng) 、善於(yu) 鬥爭(zheng) 。”在受訪專(zhuan) 家看來,“三個(ge) 務必”相互聯係又自成體(ti) 係,向外界闡釋了中共遵循的宗旨、堅守的作風和發揚的精神。
其中“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鬥”被外界視為(wei) “兩(liang) 個(ge) 務必”精神內(nei) 核的傳(chuan) 承與(yu) 弘揚。
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兩(liang) 個(ge) 務必”包含中共對治亂(luan) 興(xing) 衰曆史的深刻思考和對執政規律的總結。“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總結凝練了“兩(liang) 個(ge) 務必”思想,既強調了中共的政治本色和優(you) 良傳(chuan) 統,又明確了奮鬥過程中的心態與(yu) 作風。
“在新的‘趕考’路上,我們(men) 依舊不能驕傲自滿、止步不前,不能丟(diu) 掉謙虛謹慎的優(you) 良作風,要繼續艱苦奮鬥、銳意進取。”竹立家說。
在黨(dang) 建專(zhuan) 家看來,“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與(yu) “務必敢於(yu) 鬥爭(zheng) 、善於(yu) 鬥爭(zheng) ”鮮明體(ti) 現百年大黨(dang) 與(yu) 時俱進的特征。
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戴焰軍(jun) 指出,初心使命是激勵一代代共產(chan) 黨(dang) 人前赴後繼、英勇奮鬥的根本動力。此次,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基於(yu) 中共正處於(yu)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進軍(jun) ”曆史新坐標作出的。
“在新的曆史方位上,要始終以釘釘子的精神,踐行黨(dang) 的初心使命,把好‘方向盤’。”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希賢說,隻有高舉(ju)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旗幟,才能使黨(dang) 永葆生機活力,才能在奮戰新征程中奪取新勝利、創造新輝煌。
在受訪專(zhuan) 家看來,“務必敢於(yu) 鬥爭(zheng) 、善於(yu) 鬥爭(zheng) ”則蘊含著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深刻洞察。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曆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交織,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yi) 、保護主義(yi) 上升,各國經濟複蘇乏力,黨(dang) 的自身建設也存在有待提升之處。
“總體(ti) 而言,中共麵臨(lin) 的風險和考驗一點也不會(hui) 比過去少,我們(men) 要同一切問題和困難作鬥爭(zheng) 。”竹立家指出,對於(yu) 危機的管理水平考驗著黨(dang) 的執政能力,麵對挑戰,唯有敢於(yu) 鬥爭(zheng) 、善於(yu) 鬥爭(zheng) 才能破難題、解困境。
“當下內(nei) 外部形勢環境變化之快、對黨(dang) 治國理政考驗之大前所未有。必須清醒看到,我們(men) 麵臨(lin) 的各種鬥爭(zheng) 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戴焰軍(jun) 認為(wei) ,隻有以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氣概,敢於(yu) 鬥爭(zheng) 、善於(yu) 鬥爭(zheng) ,才能使全黨(dang) 在勝利和挫折之間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為(wei) 繼續奮鬥積蓄力量。(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