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MINI純電產線入華傳聞背後:中國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崛起

發布時間:2022-10-19 15:27:00來源: 新京報

  越來越多外資企業(ye) 正用腳投票,積極響應我國的對外開放。

  近日有消息稱,繼德國大眾(zhong) 日前宣布24億(yi) 歐元(約合人民幣168億(yi) 元)的在華投資項目後,德國另一車企寶馬集團也傳(chuan) 出計劃將MINI電動車生產(chan) 線從(cong) 英國遷移到中國的消息。隨後寶馬中國MINI品牌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對於(yu) 未來MINI電動車的主要生產(chan) 地,當下不便透露更多詳細信息,有關(guan) 生產(chan) 計劃的信息將在未來適時公布。

  這也與(yu) 近日另一則新聞所反映的中國新能源車發展形勢相吻合,中國海關(guan) 總署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ge) 月中國汽車出口量達到191萬(wan) 輛,超越德國,躍居全球第二,其中新能源車出口日益占據重要位置。究其原因,在於(yu) 我國在係列重大政策扶持的利好效應下,新能源車在產(chan) 業(ye) 規劃、企業(ye) 投入以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上,都取得了長足進步,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在國內(nei) 已進入快速發展軌道。

  政策環境的不斷向好,也給外資車企提供了機遇,特斯拉正是瞄準這一時機,通過相關(guan) 部門的大力支持,在上海建設工廠,成為(wei) 首家外商獨資車企,也因此獲益匪淺,實現了特斯拉產(chan) 能的飛躍性提升。今年8月,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在社交平台發布動態稱,祝賀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生產(chan) 了第100萬(wan) 輛車,已占其全球累計銷量的三分之一。

  無論是大眾(zhong) 還是寶馬,不可能沒看到其中帶來的巨大商機,中國相對更低廉的土地、人工等成本優(you) 勢,以及經過改革開放40餘(yu) 年製造業(ye) 發展所培養(yang) 的大量藍領人才,都將讓外資車企能夠獲得在華建廠帶來的產(chan) 能巨大提升。

  除了上述政策、成本優(you) 勢外,我國新能源汽車供應鏈相對完善,製造水平持續提升。從(cong) 產(chan) 業(ye) 鏈角度來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鏈上遊主要包括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原材料及零部件供應;中遊是指新能源汽車整車製造;下遊包括新能源汽車充電服務、新能源汽車後市場服務等應用領域。從(cong) 新能源汽車行業(ye) 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參與(yu) 企業(ye) 來看,上遊企業(ye) 包含贛鋒鋰業(ye) 、華友鈷業(ye) 等原材料供應商以及寧德時代、大洋電機等核心零部件供應商;中遊的新能源汽車製造商主要有比亞(ya) 迪、上汽集團等國產(chan) 企業(ye) 、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以及特斯拉、寶馬等外資廠商;下遊主要有國家電網、上汽通用等新能源汽車充電及後市場服務商。

  隨著相關(guan) 企業(ye) 的發展,我國新能源車供應鏈上中下遊都有大量企業(ye) 參與(yu) ,其中不乏技術、資金等實力持續壯大的龍頭企業(ye) ,不僅(jin) 能有效保障各大新能源車企的生產(chan) 製造,而且能夠通過分工協同所帶來的規模化、體(ti) 係化,降低從(cong) 采購、生產(chan) 到售後服務各環節的成本,這自然會(hui) 對外資車企構成足夠的吸引力。

  更為(wei) 重要的是,中國本身已經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車市場,各地還在陸續出台推動乘用車、商用車行業(ye) “新能源化”的重要舉(ju) 措,這意味著大眾(zhong) 、寶馬MINI等在華設廠擴產(chan) ,能夠實現產(chan) 銷一體(ti) 化,獲得更多國內(nei) 客戶訂單。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wei) 何越來越多的外資車企擴大在華投入。一方麵中國已成為(wei) 新能源車競爭(zheng) 最激烈的市場,所有參與(yu) 其中的新能源車企都被倒逼著競爭(zheng) ,加速技術研發和產(chan) 品創新力,同步汲取競爭(zheng) 對手的成功經驗,另一方麵,隨著特斯拉、大眾(zhong) 、寶馬在華設廠,也將進一步帶動我國相關(guan) 供應鏈的不斷完善和升級,交付質量更穩定、性能更佳的各類零部件產(chan) 品及服務,所有新能源車企都將從(cong) 中獲益。

  中國新能源車產(chan) 業(ye) 不僅(jin) 要“走出去”,還要“請進來”,大眾(zhong) 、寶馬等外資車企在華投資加碼,能夠讓中國消費者獲得更加豐(feng) 富、多樣化的新能源車供應,也將推動中國新能源車產(chan) 業(ye) 在開放中形成更高層次的競爭(zheng) 與(yu) 進步,讓高質量、高價(jia) 值的新能源車成為(wei) 發展主流,這也是中國對外開放實現多方共贏的體(ti) 現。

  財經評論人 畢舸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