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匯能源前三季度盈利增兩倍 睿遠基金再增持
證券時報記者 阮潤生
全球經濟增長動能減弱,國際大宗商品價(jia) 格高位震蕩背景下,廣匯能源(600256)受益於(yu) 天然氣、煤炭銷售價(jia) 格上漲,今年前三季度盈利同比增長約兩(liang) 倍,其中第三季度盈利創上市以來單季度最高水平。第三季度,廣匯能源也獲明星基金睿遠基金再度增持。
單季度增速創新高
10月18日晚間,廣匯能源披露三季報顯示,2022年1-9月公司實現營業(ye) 收入約373億(yi) 元,同比增長1.26倍;歸屬於(yu) 上市公司股東(dong) 的淨利潤約84億(yi) 元,同比增長約兩(liang) 倍;即便受主要煤化工裝置年度大修影響,第三季度公司淨利潤實現32.71億(yi) 元,同比增長約142%,創下上市以來單季度業(ye) 績新高。
整體(ti) 來看,受疫情多點散發、高溫限電和房地產(chan) 低迷等因素的再次衝(chong) 擊,國內(nei) 需求恢複速度相對放緩,至9月份國民經濟逐步回暖向穩發展。廣匯能源介紹,第三季度公司統籌安排各項目年度大修工作,同時,緊抓能源行業(ye) 高景氣發展態勢,靈活調整銷售策略,延續一二季度增長勢頭,持續實現了產(chan) 品價(jia) 格與(yu) 銷量的共振上漲,啟東(dong) LNG、煤炭銷售量增加,拉動業(ye) 績增長。
具體(ti) 來看,今年前三季度,在地緣衝(chong) 突、供需錯配的驅動下,全球天然氣價(jia) 格持續上漲屢創新高;相比國內(nei) LNG進口減量明顯,天然氣表觀消費量出現負增長,天然氣市場價(jia) 格持續高位徘徊,整體(ti) 呈現“供需兩(liang) 弱”“淡季不淡”的市場走勢。第三季度,國內(nei) LNG供應端天然氣生產(chan) 增速有所放緩,進口降幅擴大,市場整體(ti) 呈現震蕩偏強運行狀態。
在此背景下,廣匯能源天然氣板塊緊抓煤製氣成本優(you) 勢和國際天然氣價(jia) 差逐步拉大時機,積極開展LNG貿易業(ye) 務,盈利能力穩步提升。自產(chan) 氣方麵,公司前三季度實現LNG產(chan) 量5.31億(yi) 方,同比下降約2%;相比啟動貿易LNG增長顯著,外購氣銷量33.67億(yi) 方,同比增長26.22%。
廣匯能源也在建設江蘇南通港呂四港區LNG接收站及配套項目,目前項目整體(ti) 進度已過半。
在煤炭板塊,今年大範圍高溫天氣、經濟恢複增長等因素影響下,全國用電需求持續走高,市場持續呈現“供需兩(liang) 旺”格局。廣匯能源統籌穩產(chan) 增產(chan) 計劃,提升經營能力,1-9月,實現原煤產(chan) 量1444.25萬(wan) 噸,同比增長117.02%;煤炭銷售總量1918.79萬(wan) 噸,同比增長36.64%。
另外,第三季度國內(nei) 甲醇價(jia) 格寬幅震蕩上行,國內(nei) 中溫煤焦油價(jia) 格呈現“V”形走勢,廣匯能源化工銷售公司大力發展紙貨、倉(cang) 單業(ye) 務等新型貿易業(ye) 務,實現增量創收,前三季度煤化工產(chan) 品銷售191.15萬(wan) 噸,同比增長19.47%,煤化工副產(chan) 品同比增長近九成。煤基油品產(chan) 銷量同比增長4.11%。
布局氫能產(chan) 業(ye)
除了傳(chuan) 統能源,廣匯能源也在積極布局氫能項目,啟動了以“綠色革命”為(wei) 主題的第二次戰略轉型。除已推進實施的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和驅油(CCUS)項目外,公司製定了《氫能產(chan) 業(ye) 鏈發展戰略規劃綱要》,計劃在2022年—2023年期間為(wei) 氫能產(chan) 業(ye) 作試點示範、布局,搭建新能源發電+電解水製氫+儲(chu) 氫+加氫站+氫能燃料重卡應用示範工程,且同步開展綠氫成本控製及氫能交通應用的示範研究。
10月17日,廣匯能源披露投資1.34億(yi) 元建設“綠電製氫及氫能一體(ti) 化示範項目”,規劃建設風光發電裝機容量為(wei) 6MW;製氫規模為(wei) 1000Nm^3/h(電解水製氫);加氫站1座,建設期將從(cong) 2022年11月至2023年6月。公司表示將逐步推進氫燃料電池重型車輛在區域交通的應用。
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dong) 中,傅鵬博、朱璘管理的睿遠成長價(jia) 值繼第二季度新進主要股東(dong) 後,三季度再度增持成為(wei) 公司第五大流通股東(dong) ,持股1.55%;兩(liang) 隻廣匯能源可轉債(zhai) 質押專(zhuan) 戶持股減少了約5119萬(wan) 股,香港結算減少了712萬(wan) 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