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市民企經營穩中有升 助力經濟社會發展
證券時報記者 朱凱
截至10月19日,滬市上市公司中已有217家披露了2022年三季度報告、業(ye) 績預告和快報等業(ye) 績信息。證券時報記者初步統計,其中民營企業(ye) 136家,占比超過六成。已披露三季報的滬市上市公司整體(ti) 業(ye) 績穩健,超九成實現淨利潤正增長。其中,廣匯能源、上機數控、雙良節能等民營企業(ye) 實現營收、淨利潤雙雙翻番,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縱觀近5年,滬市上市民企快速發展,數量迅猛增長,質量穩步提升。2017年至今,滬市民營上市公司數量從(cong) 720餘(yu) 家升至約1400家,增長近一倍,占滬市公司總數的比例也從(cong) 五成左右提升至接近三分之二。目前,滬市民企市值總規模約18萬(wan) 億(yi) 元,5年間實現了翻番。經營業(ye) 績穩中有升,營業(ye) 收入從(cong) 5年前約4.3萬(wan) 億(yi) 元升至9萬(wan) 億(yi) 元,年複合增速20%;淨利潤從(cong) 約3100億(yi) 元升至約5700億(yi) 元,年複合增速17%。
滬市民營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製造業(ye) ,占比超八成,湧現出了一大批強國製造代表性企業(ye) 。
作為(wei) 全球裝備製造業(ye) 領先企業(ye) 之一,三一重工通過數字化轉型,驅動公司成為(wei) 世界領先的裝備製造企業(ye) 。公司自主研製的諸如86米長臂架泵車、世界第一台全液壓平地機等標誌性產(chan) 品,引領中國高端裝備製造業(ye) 發展躍進。2021年,公司挖掘機海外市場份額突破6%,海外銷量排名進入前五,混凝土泵車在68個(ge) 國家市場份額第一,汽車起重機在15個(ge) 國家市場份額第一。
福耀玻璃已成為(wei) 全球規模最大的汽車玻璃專(zhuan) 業(ye) 供應商,產(chan) 品得到全球頂級汽車製造企業(ye) 及主要汽車廠商的認證和選用。2022年上半年,公司營收129.04億(yi) 元,增長11.79%,淨利潤23.82億(yi) 元,增長34.63%,展現出強大的發展韌性。自1993年6月上市至今,公司已累計向投資者派發現金紅利219.82億(yi) 元、股票股利14.06億(yi) 元。
作為(wei) 全球光伏行業(ye) 龍頭,隆基綠能致力於(yu) 成為(wei) 全球清潔能源可持續發展的倡導者、踐行者和引領者。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業(ye) 績繼續大幅增長,預計營收增長54%~56%。2021年,公司的單晶矽片和組件出貨量均位列全球第一,單晶矽片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40%,單晶組件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20%。在陝西銅川,隆基首創了“光伏+農(nong) 業(ye) +旅遊+扶貧”四位一體(ti) 的發展模式。
滬市民營企業(ye) 大力投入研發創新進程,科研投入轉化成果顯著。5年間,滬市民企全年研發支出已由880餘(yu) 億(yi) 元升至3000餘(yu) 億(yi) 元,增長率超240%,平均每家公司的支出增幅超過80%。當前滬市民企中,近五成公司5年間研發支出實現翻番、近三成公司增幅超過兩(liang) 倍。近年來,多家民企多次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等重磅獎項。
近年來,一批滬市民營企業(ye) 通過資本市場做優(you) 做強,利用好再融資、並購重組等工具,夯實了健康發展的根基。截至目前,滬市民企上市融資累計近1.2萬(wan) 億(yi) 元,其中近5年上市融資逾8000億(yi) 元。再融資方麵,滬市民企自上市以來,累計通過定增、配股等方式再融資募集資金規模逾1.7萬(wan) 億(yi) 元,其中近5年來再融資募集資金規模超過7900億(yi) 元。
值得注意的是,科創板“試驗田”持續以製度創新服務好硬科技民營企業(ye) 。目前,科創板民企數量占比已超九成,上市以來累計融資額約5900億(yi) 元。以研發型生物醫藥企業(ye) 為(wei) 例,它們(men) 往往具有產(chan) 品研發周期長、研發投入高、虧(kui) 損金額大等特點,科創板創設“市值+研發進展”第五套上市標準,使得一批正在推進創新產(chan) 品臨(lin) 床試驗但暫無產(chan) 品上市銷售、尚未盈利的生物醫藥企業(ye) ,得到了資本市場的全方位助力,實現更好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