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那些對“鶴崗”心心念念的年輕人,想要什麽

發布時間:2022-10-26 11:22: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最近,東(dong) 北城市鶴崗再次成為(wei) 年輕人關(guan) 注的網絡焦點。作為(wei) 資源型城市,煤城鶴崗有過熱鬧與(yu) 輝煌,也經曆了平靜與(yu) 落寞。對土生土長的鶴崗人來說,這個(ge) 過程是一首帶著鄉(xiang) 愁的“煤城挽歌”。但是,對一些生活奮鬥在大城市的年輕人而言,鶴崗卻意外成為(wei) 一個(ge) “圓夢之地”。

  “一萬(wan) 多塊就能買(mai) 一套房”,給不少從(cong) 未踏足鶴崗的年輕人一份心理安慰,有了移居此地的念想。不過,真要到鶴崗去買(mai) 房定居,卻沒想象中那般簡單。此前,有媒體(ti) 采訪過幾位從(cong) 大城市遷居鶴崗、遠程辦公的“數字遊民”。對他們(men) 而言,花錢買(mai) 房隻是一個(ge) 開端,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邊。

  有人無法忍受東(dong) 北冬日極寒的氣候,也有人適應不了小城市生活的不便。最重要的是,這些遷居而來的“數字遊民”,並不足以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新社群,進而真正改變一座城市。但這並不妨礙“鶴崗”一次次成為(wei) 網絡熱詞。

  不少人甚至仔細分析:鶴崗這座城市有沒有前景?適不適合年輕人買(mai) 房?年輕人到鶴崗生活要注意些什麽(me) ?這些分析聽起來“幹貨滿滿”,很有道理,卻忽略了一件事——絕大多數把“鶴崗買(mai) 房”掛在嘴邊的年輕人,都不是真的打算這麽(me) 做。這些年輕人語境裏的“鶴崗”,並不能和客觀存在的鶴崗市畫上等號,而更像是一個(ge) 抽象的“桃花源”。“鶴崗”在這裏隻是一個(ge) 符號、一個(ge) 象征,而不是哪個(ge) 具體(ti) 的地方。

  年輕人之所以會(hui) 想象一個(ge) 象征著低房價(jia) 、低壓力的“桃花源”,是因為(wei) 他們(men) 在激烈競爭(zheng) 之中,需要有地方給自己的心靈歇一口氣,“加滿油”再上路。鶴崗被選中成為(wei) “桃花源”的替身,很大程度上是因為(wei) 這裏的超低房價(jia) 屢上新聞。

  鶴崗如何轉型複興(xing) 、開發新產(chan) 業(ye) 、減緩人口外流;哪些城市最適合“數字遊民”生活;年輕人如果要買(mai) 便宜房子,最好到哪裏去買(mai) ……這些具體(ti) 問題並非不重要,但與(yu) 網上的“鶴崗熱”其實沒有太大關(guan) 係。要真正認識這一網絡現象,找到破解青年問題的切入點,關(guan) 鍵在於(yu) 解讀出網絡話語蘊含的集體(ti) 情緒。

  作為(wei) 符號與(yu) 象征的“鶴崗”,一方麵寄托著年輕人對低房價(jia) 的渴望,另一方麵也體(ti) 現出部分人在壓力之下的疲憊。充分理解他們(men) 的生活現狀和對未來的期許,才能讓他們(men) 更有奮發向上的動力。對此,社會(hui) 應該做的是讓年輕人更有奔頭,讓他們(men) 有更多獲得感,幫助他們(men) 以更好的狀態重新上路,投入新的奮鬥。國家堅決(jue) 貫徹的“房住不炒”原則,就是著力於(yu) 減輕房價(jia) 給年輕人造成的壓力,縮短大城市的現實生活與(yu) “鶴崗神話”的相對距離。

  而那些“心向鶴崗”的年輕人,並不意味著“躺平”。不論是把“鶴崗”當心理寄托的城市青年,還是少數真的去了鶴崗的“數字遊民”,都是為(wei) 了以更從(cong) 容的心態麵對事業(ye) 與(yu) 生活的挑戰。讓心靈歇一歇腳,是為(wei) 了更好地出發。這種“買(mai) 房成家、掌控自己生活”的想象,也體(ti) 現著這些年輕人對未來的美好希望。

  楊鑫宇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