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避免過度商業化 古鎮才能重獲年輕人青睞

發布時間:2022-10-28 10:32: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在中國豐(feng) 富的旅遊資源中,古鎮絕對是排得上號的“實力派”。有如假包換的真古鎮,也有人為(wei) 打造的假古鎮,總之近年來各類古鎮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各類古鎮遊的開發也是熱火朝天。

  但正如中國古城與(yu) 文化研究院院長林鵬曾表示的,“中國有2000多座已開發或正在開發的古鎮,但讓人記住的不超過8座。”古鎮開發的高度雷同導致“千鎮一麵”問題越發凸顯,遊客會(hui) 發現古鎮可能名字各不相同,但酒吧、民宿、工藝品鋪子幾乎是一個(ge) 模子刻出來的,就連賣的“特色小吃”也都差不多:紅柳烤肉、臭豆腐、大魷魚、奶茶,到處都是。

  古鎮遊之所以一度走熱,得益於(yu) 古鎮自身的曆史文化魅力,也有賴於(yu) 對古鎮的商業(ye) 開發,如果不是商業(ye) 化,很多古鎮依然可能是養(yang) 在深閨人未識,不說造福當地居民,可能就連自身的生存與(yu) 傳(chuan) 承都會(hui) 成為(wei) 問題,最終隨著時間的流逝消失於(yu) 曆史的長河之中。

  因而,對於(yu) 古鎮的商業(ye) 化開發是有必要的,但必須要警惕的是,當下對於(yu) 古鎮的過度商業(ye) 化,這種趨勢不僅(jin) 在讓眾(zhong) 多古鎮一步步喪(sang) 失靈魂,也讓越來越多的遊客反感,尤其是眾(zhong) 多年輕遊客開始對古鎮遊避而遠之。

  其實,古鎮曾是不少年輕人心向往之的地方。可隨著過度商業(ye) 化,不少古鎮早已“不古”,大片特色建築被改造成了千篇一律的酒吧、民宿,在古鎮幾乎再也無法感受到專(zhuan) 屬當地的文化與(yu) 生活氣息。

  在年輕人越發追求個(ge) 性的今天,古鎮如果繼續在過度商業(ye) 化的道路上狂奔,那隻會(hui) 遭遇年輕人更堅決(jue) 的“用腳投票”。古鎮要想重獲年輕人青睞,避免過度商業(ye) 化是基本前提。當地政府部門必須在商業(ye) 開發和古鎮傳(chuan) 承保護之間搞好平衡,有時甚至要懂得犧牲一部分商業(ye) 利益。

  如果說,避免過度商業(ye) 化是做“減法”,那在講好古鎮文化故事上,就得充分做好“加法”。一方麵,要充分發掘古鎮的曆史、文化資源,並有針對性地進行二次開發創作,突出古鎮的文史特色,走差異化路線,打造專(zhuan) 屬的古鎮遊特色產(chan) 品。如鳳凰古城之所以蜚聲海內(nei) 外,與(yu) 沈從(cong) 文的小說《邊城》密不可分,如果放著這樣的“大IP”不開發,而是走“來得快去得更快”的粗放式網紅路子,如同捧著金飯碗討飯。

  另一方麵,在吸引商家、遊客走進來的同時,更要確保當地土生土長的居民能留下來。古鎮遊既要見曆史見文化,更要見人見場景。古鎮的魅力要靠各種文化景觀來展現,但更需要當地人和他們(men) 最真實的生活場景作支撐。抽離這些元素後的古鎮顯然成了缺失靈魂的盆景,也會(hui) 讓古鎮的質感與(yu) 身價(jia) 大打折扣。能給遊客較好體(ti) 驗感的往往是那些“商住兩(liang) 用”的古鎮。

  年輕人在旅遊選擇上可能相對更挑剔,但有“真材實料”的古鎮遊對他們(men) 依然充滿吸引力。在快節奏的工作、生活背後,“車馬都很慢”的古鎮正是他們(men) 內(nei) 心向往的歸處。處於(yu) 轉型升級階段的古鎮,要想重獲年輕人的青睞,可能真得聽聽他們(men) 的意見。

  (中國青年報 夏熊飛)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