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行動”衝刺收官 國企布局優化步伐加快
2022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收官之年,這場大考即將“響鈴收卷”。《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當前眾(zhong) 多國企三年行動主體(ti) 任務基本完成,改革進入收官攻堅階段,成效不斷顯現。接下來,國資國企改革將持續深化,國有經濟布局優(you) 化和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一批重組整合項目有望實施。
80%,這是國家電投2015年到2022年集團總部審批事項壓縮的比例,該央企總部權責清單已五次改版升級。
企業(ye) 輕裝上陣,才能搶占市場先機。以改革為(wei) 轉型發展的內(nei) 在驅動力,國家電投在綠色產(chan) 業(ye) 跑道上加速向前。截至2022年8月,清潔能源裝機1.26億(yi) 千瓦,占比62.5%,持續保持國際領先地位。
2020年啟動的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今年迎來攻堅之年、收官之年。開年以來,國有企業(ye) 形成台賬、鎖定重點、靶向發力,在多個(ge) 重點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取得了新的突破:
公司製改製全麵完成,央企董事會(hui) 應建盡建,基本實現外部董事占多數;勞動、人事、分配等三項製度改革實現大範圍破冰破局,中央企業(ye) 將著力推動“三能”機製在各層級企業(ye) 普遍化、常態化運行……
近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會(hui) 議強調,要高質量收官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深入推進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現代產(chan) 業(ye) 鏈“鏈長”建設工作,不斷激發企業(ye) 活力動力。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初,各中央企業(ye) 和各地改革工作台賬完成率均超過98%。《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化學工程等多家央企、浙江等多地國企已全部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主體(ti) 任務,正在工作質量和成效上進一步細化深化。
“三年行動係統性重構了國企的製度體(ti) 係和市場體(ti) 係,提高了國企的活力和效率,提升了國有資本的整體(ti) 運行質量。”長期關(guan) 注國企改革的陽光時代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huo) 人朱昌明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改革成效從(cong) 最新公布的中央企業(ye) 三季度“成績單”上可窺一斑。國資委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中央企業(ye) 經濟效益穩步增長,運行質量持續提升,累計實現營業(ye) 收入29.0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0.9%;累計實現利潤總額2.1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5.7%,增速比1-8月回升0.7個(ge) 百分點;營業(ye) 收入利潤率7.2%,總體(ti) 保持在較高水平。
在清華大學中國現代國有企業(ye) 研究院研究總監周麗(li) 莎看來,國有經濟布局優(you) 化和結構調整,要以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為(wei) 主線,聚焦戰略安全、產(chan) 業(ye) 引領、國計民生、公共服務等功能,可以有戰略性重組、專(zhuan) 業(ye) 化整合、產(chan) 業(ye) 鏈整合和並購重組等多種方式。
三年行動中,從(cong) 推進戰略性重組到專(zhuan) 業(ye) 化整合,再到布局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國有經濟布局優(you) 化和結構調整可謂是“動作不斷”。
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將發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作為(wei) 戰略選擇,運用“直投+基金”雙輪聯動,加大投資布局力度,加快推進業(ye) 務結構優(you) 化調整,助力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進退之間,這家曾經主要投資傳(chuan) 統基礎產(chan) 業(ye) 的央企,目前共有高新技術企業(ye) 48家,較2020年初新增24家,新增部分中約70%為(wei) 通過投資並購實現。截至2022年7月底,國投管理基金累計投資了963個(ge) 項目,其中107個(ge) 項目在科創板上市。
從(cong) 國資委此前部署表態可以看出,接下來醫療健康、裝備製造、人工智能、新能源、雲(yun) 計算、鋼鐵等重點領域和戰略性、前瞻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整合將加快落地,一批項目近期有望簽約實施,更多優(you) 質資源將向上市公司集中。
朱昌明認為(wei) ,國資國企要根據自身產(chan) 業(ye) 基礎,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機遇,做到“有進有退”。“進”是向戰略性產(chan) 業(ye) 和產(chan) 業(ye) 鏈、價(jia) 值鏈中高端集中,爭(zheng) 當原創技術的策源地和現代產(chan) 業(ye) 鏈的“鏈長”;“退”是繼續加大“兩(liang) 非”(非主業(ye) 、非優(you) 勢)剝離和“兩(liang) 資”(低效資產(chan) 、無效資產(chan) )清退。
“總體(ti) 上看,與(yu) 世界一流企業(ye) 相比,國有企業(ye) 還有一定差距,主要體(ti) 現在技術創新和價(jia) 值創造能力上。”中國企業(ye) 聯合會(hui) 研究員劉興(xing) 國建議,要縮小這些差距,既需要改革來提升治理能力和優(you) 化布局結構等,也需要國有企業(ye) 以踔厲創新來重塑與(yu) 強化核心競爭(zheng) 力。 (記者 王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