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團紅棗全麵采收 民眾趁“棗”致富
中新網烏(wu) 魯木齊11月1日電 (戚亞(ya) 平 朱霞)進入11月,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紅棗全麵進入采收期。
走進第一師阿拉爾市、第二師鐵門關(guan) 市、第三師圖木舒克市、第十三師新星市、第十四師昆玉市等新疆兵團紅棗主產(chan) 區,一顆顆紅棗掛滿枝頭,碩果累累,園子裏棗氣飄香,棗農(nong) 們(men) 正忙著采收紅棗,呈現出一片豐(feng) 收的景象。
“今年的紅棗飽滿,個(ge) 大,長勢喜人,掛果率也高,估計灰棗一畝(mu) 地可收600公斤,駿棗一畝(mu) 地可收400到500公斤,較往年好。”阿卜杜熱合曼·艾薩說。
阿卜杜熱合曼·艾薩是新疆兵團第十四師二二五團三連紅棗種植農(nong) 戶,今年種植紅棗96畝(mu) ,其中灰棗35畝(mu) ,駿棗61畝(mu) ,通過科學管理,掛果率明顯提高。
今年二二五團種植紅棗8200餘(yu) 畝(mu) ,目前棗農(nong) 們(men) 相繼開始采收。該團三連幹部任永剛說:“紅棗采摘工作將持續到11月中下旬,連黨(dang) 支部為(wei) 棗農(nong) 積極聯係工人,以及後續的銷售等工作,讓他們(men) 無後顧之憂。”
數據顯示,新疆紅棗產(chan) 量占全國的49%,而新疆兵團紅棗產(chan) 量占新疆的50%以上,紅棗產(chan) 業(ye) 已成為(wei) 農(nong) 業(ye) 的支柱產(chan) 業(ye) 。近年來,新疆兵團加強標準化生產(chan) 、品質化保障、品牌化運作,紅棗產(chan) 業(ye) 發展由數量型加快向質量型轉變,實現質效雙提升。
新疆兵團立足提質增效,積極引導職工轉變理念,大力推廣綠色、先進的棗樹種植模式,狠抓精細化管理,應用適合不同地區氣候特性的優(you) 質栽培、高效水肥利用、病蟲害防治、機械化生產(chan) 等新技術,推動紅棗生產(chan) 實現由重數量到重品質的根本轉變。
任永剛介紹,近年來,二二五團三連邀請塔裏木大學的技術人員深入棗地,指導棗農(nong) 科學管理,開展樹體(ti) 管理、病蟲防治等標準化建設,為(wei) 紅棗提質增效,並為(wei) 棗農(nong) 發放紅棗提質增效津貼補助。“今年紅棗質量普遍較高。”
20世紀80年代以前,新疆兵團棗樹主要分布在阿克蘇、喀什、和田、庫爾勒、哈密墾區。至1991年底,新疆兵團紅棗累計發展到643.9公頃,當年產(chan) 紅棗140噸。
1998年,新疆農(nong) 墾科學院林園研究所在新疆北部地區引種棗樹成功,打破了我國北緯43度以北種植紅棗的“禁區”。通過了新疆兵團科委組織的專(zhuan) 家鑒定,為(wei) 北疆地區培植了新的經濟增長點,種植麵積迅速擴大。
此後,棗樹作為(wei) 優(you) 良的幹雜果樹種,引起新疆兵團的重視。2004年,將其列入“兵團一百萬(wan) 畝(mu) 幹雜果建設項目”規劃,北疆各墾區也擴大列入棗樹的種植麵積,尤以農(nong) 四、六、十二師發展較快。
2021年,新疆兵團紅棗產(chan) 量達210.97萬(wan) 噸,較上年增長1.4%。
多年來,新疆兵團大力發展包括紅棗等在內(nei) 的特色林果業(ye) ,並優(you) 化種植結構,深耕綠色發展,現已成為(wei) 新疆兵團農(nong) 業(ye) 第二大經濟林產(chan) 業(ye) 。在大力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構築了區域特色綠色產(chan) 業(ye) ,實現生態與(yu) 經濟的雙贏,成為(wei) 富民增收大產(chan) 業(ye) 。
2021年,新疆兵團園林水果種植麵積達282.82萬(wan) 畝(mu) ,全年水果產(chan) 量475.63萬(wan) 噸。(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