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智能網聯汽車迎“風口”

發布時間:2022-11-04 15:37:00來源: 中國證券報

  11月2日,工信部網站發布《關(guan) 於(yu) 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社會(hui) 各界意見。今年以來,政策加大對智能網聯汽車產(chan) 業(ye) 的支持力度,相關(guan) 車企強化布局,搶占優(you) 質賽道,加快轉型升級。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已成為(wei) 汽車產(chan) 業(ye) 的發展趨勢,智能網聯將重塑汽車產(chan) 業(ye) 價(jia) 值鏈體(ti) 係。

  助力產(chan) 業(ye) 發展

  此次發布《關(guan) 於(yu) 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下稱“通知”),旨在進一步提升智能網聯汽車產(chan) 品性能和安全運行水平,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chan) 業(ye) 健康有序發展。征求意見稿意見反饋截止日期為(wei) 2022年12月1日。

  在全國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yu) 示範應用工作基礎上,工信部、公安部將遴選符合條件的道路機動車輛生產(chan) 企業(ye) 和具備量產(chan) 條件的搭載自動駕駛功能的智能網聯汽車產(chan) 品,開展準入試點;對通過準入試點的智能網聯汽車產(chan) 品,在試點城市的限定公共道路區域內(nei) 開展上路通行試點。

  上述通知明確,智能網聯汽車搭載的自動駕駛功能是指國家標準《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定義(yi) 的3級駕駛自動化(有條件自動駕駛)和4級駕駛自動化(高度自動駕駛)功能。

  試點城市應當具備相應的地方性法規或管理政策、組織協調機製等政策保障條件;具備符合一定條件的公共道路、交通基礎設施、通信基礎設施、高精度地圖等必要的基礎設施條件,試點道路的交通設施應當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要求。此外,具備良好的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yu) 示範應用基礎、省級或市級智能網聯汽車安全監測平台、汽車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管理能力、安全隱患和突發事件處置能力等安全管理條件。

  在試點汽車生產(chan) 企業(ye) 方麵,通知特別突出了“安全”字眼,明確指出試點企業(ye) 應具備汽車功能安全、預期功能安全、網絡安全、數據安全、軟件升級、風險與(yu) 突發事件等安全保障能力;具備智能網聯汽車產(chan) 品安全監測服務企業(ye) 平台,可對試點車輛的安全狀態進行監測並建立報告機製;具備用戶告知機製。

  “相關(guan) 標準作為(wei) 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前提條件,對行業(ye) 發展、企業(ye) 轉型升級及主動參與(yu) 市場競爭(zheng) 都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當前智能網聯汽車正向溢出效應巨大,開展試點工作並明確相關(guan) 條件,對於(yu) 推動智能網聯汽車上路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安全性、助力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

  多地積極推動

  多地積極推出舉(ju) 措,搶抓發展機遇,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全力支持智能網聯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

  深圳智能網聯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走在全國前列。2021年,深圳智能網聯汽車產(chan) 業(ye) 營業(ye) 收入達1066億(yi) 元,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為(wei) 54.4萬(wan) 輛,開放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145公裏,並率先在媽灣港實現智能網聯汽車規模化示範應用。

  今年6月出台的《深圳市培育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chan) 業(ye) 集群行動計劃(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智能網聯汽車關(guan) 鍵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產(chan) 業(ye) 基礎研發能力明顯增強,培育一批智能零部件供應鏈重點企業(ye) ,實現網聯化先發引領、智能化大幅躍升、電動化全麵滲透。其中,智能網聯汽車產(chan) 業(ye) 營業(ye) 收入達到2000億(yi) 元,形成10家以上營收超百億(yi) 元企業(ye) 和20家以上營收超十億(yi) 元企業(ye) 的戰略梯隊,培育和引進一批具備國際競爭(zheng) 力的企業(ye) ,產(chan) 業(ye) 集聚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智能網聯汽車創新和應用高地。

  目前正處於(yu) 征集意見階段的《深圳市關(guan) 於(yu) 促進智能網聯汽車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措施(征求意見稿)》,擬推出16條措施助力智能網聯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在搭建平台、優(you) 化環境、引進人才和加大金融服務力度等方麵全麵支持智能網聯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並拿出“真金白銀”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ye) 落戶。

  根據《上海市加快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實施方案》,到2025年,上海市初步建成國內(nei) 領先的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體(ti) 係。產(chan) 業(ye) 規模力爭(zheng) 達到5000億(yi) 元,具備組合駕駛輔助功能(L2級)和有條件自動駕駛功能(L3級)汽車占新車生產(chan) 比例超過70%,具備高度自動駕駛功能(L4級及以上)汽車在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實現商業(ye) 化應用。此外,核心技術研發取得重大進展,核心裝備初步實現自主配套。大規模、多場景、高等級、多車型應用初具規模,智慧交通生態加速融合。智慧道路基礎設施實現重點區域覆蓋,基本滿足車路協同、智慧交通、智慧出行應用需求。規則、標準、監管體(ti) 係實現突破優(you) 化,基本建成係統完善的智能網聯汽車管理體(ti) 係。

  日前發布的《重慶市建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供應鏈體(ti) 係行動計劃(2022-2025年)》明確,到2025年,重慶市基本建成相對完整、重點突出、全國領先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供應鏈體(ti) 係,力爭(zheng) 打造1家全國前十、一批全國領先的零部件企業(ye) ,突破一批重點關(guan) 鍵技術,形成一批市場占有率居全國前列的單項產(chan) 品。力爭(zheng) 引進300家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企業(ye) ,推動500家傳(chuan) 統零部件企業(ye) 轉型升級,零部件領域國家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達到100家,全市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chan) 業(ye) 規模達到2500億(yi) 元。

  企業(ye) 強化布局

  近年來,新能源、大數據和互聯網等技術的發展給汽車產(chan) 業(ye) 帶來巨大變革。智能網聯將重塑汽車產(chan) 業(ye) 價(jia) 值鏈體(ti) 係。在汽車行業(ye) 加快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車企加大布局力度,發力智能網聯汽車領域,以期在未來的競爭(zheng) 中占據有利位置。

  “上汽通過集成內(nei) 外部創新資源,打造‘七大技術底座’,包括覆蓋純電、混動、燃料電池三條技術路線的三大整車技術底座,以及涵蓋動力電池、動力總成、電驅係統和軟件架構的四大關(guan) 鍵係統技術底座。”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表示,公司通過整合資源、共享平台和推出新品,加快推動電動智能網聯技術持續產(chan) 業(ye) 化、產(chan) 品化。

  廣汽集團深度參與(yu) 智能網聯汽車領域,打造智能網聯汽車大生態。公司成立了智能網聯技術研發中心,在智能網聯領域大力推進對外開放合作,攜手構建跨界融合的智能網聯汽車生態圈。

  今年7月,廣汽集團與(yu) 商湯科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智能駕駛、智能車艙、智能網聯、汽車元宇宙、AI工具鏈、超算中心等領域深入挖掘合作機會(hui) ,開展全麵業(ye) 務合作。

  華泰證券認為(wei) ,頂層設計為(wei) 汽車產(chan) 業(ye) 指明發展方向,智能化、網聯化、車路協同將帶動傳(chuan) 統汽車產(chan) 業(ye) 實現三大轉變,即從(cong) 機械產(chan) 品向電子信息智能產(chan) 品轉變,從(cong) 交通工具向智能移動空間和應用終端轉變,從(cong) 單一製造業(ye) 向多產(chan) 業(ye) (汽車製造業(ye) 、電子產(chan) 業(ye) 、互聯網產(chan) 業(ye) 、信息通信業(ye) 、交通產(chan) 業(ye) )融合轉變。整車、零部件、軟件、通信及交通基礎設施等產(chan) 業(ye) 鏈環節的企業(ye) 須轉變思維,在新的產(chan) 業(ye) 生態體(ti) 係中尋求新的定位。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