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氣候中心:11月江南華南西南等地降水持續偏少
中新網11月7日電 中國氣象局7日召開新聞發布會(hui) 。會(hui) 上,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肖潺介紹10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征、11月氣候趨勢預測和氣象服務提示。
首先是10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征及主要氣候事件。肖潺介紹,10月我國氣候總體(ti) 呈暖幹特征,10月全國平均氣溫10.8℃,較常年同期偏高0.2℃。全國平均降水量34.4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3.5%。月內(nei) 冷暖起伏變化大,前期氣溫較常年明顯偏低,後期又較常年同期明顯偏高。月內(nei) ,全國有248個(ge) 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突破或持平秋季極值,其中有26個(ge) 站達到或超過40℃。
10月我國主要天氣氣候事件如下:
一是長江以南大部地區氣象幹旱持續。7月以來,南方大部地區持續溫高雨少,出現伏秋連旱。10月上旬,受明顯降水過程影響,江淮、江漢氣象幹旱有所緩和或緩解,但長江以南大部地區10月仍溫高雨少,氣象幹旱持續。截止到10月底,華東(dong) 南部、華中南部、華南北部以及西南中東(dong) 部等地存在中度至重度氣象幹旱,其中浙江南部、福建大部、江西中部和南部、湖南中南部、廣西東(dong) 北部、廣東(dong) 北部、重慶東(dong) 南部等地有特旱。幹旱對南方地區的農(nong) 業(ye) 、水資源調度、能源供應和社會(hui) 生活等產(chan) 生較大影響。
二是月初南方地區秋老虎天氣明顯。9月27日至10月4日南方地區出現1次區域性高溫天氣過程。其中10月上旬南方地區高溫日數為(wei) 1961年以來曆史同期最多。
三是有5次冷空氣過程影響我國。進入10月,我國冷空氣活動逐漸頻繁,共出現5次冷空氣過程。其中3-7日為(wei) 全國型寒潮過程,降溫幅度較大,影響範圍較廣。東(dong) 北中部、內(nei) 蒙古中部、華北北部、黃淮西部、江淮、江漢、江南大部以及陝西東(dong) 南部、重慶、貴州北部、廣西東(dong) 北部、廣東(dong) 西北部等地降溫幅度在12℃以上,其中河南東(dong) 南部、安徽大部、湖北大部、湖南東(dong) 北部降溫幅度達20℃以上。
肖潺還提到了未來十天天氣趨勢預報。預計8-17日,我國南疆盆地、青藏高原等地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外,中東(dong) 部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仍偏高1-2℃,局地偏高3℃以上。10-13日將有一股較強冷空氣影響我國。
西北地區東(dong) 部、華北南部、黃淮及東(dong) 北地區南部、四川盆地東(dong) 部以及湖北等地累計降水量有10-25毫米,局地超過30毫米,上述地區降水量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多;江南、華南等地降水仍較常年同期顯著偏少,氣象幹旱仍將維持。
未來十天主要天氣過程包括:10-13日,將有一股中等偏強冷空氣影響我國,江淮以及以北大部地區有4~6級偏北風,中東(dong) 部大部地區氣溫將下降4~8℃,部分地區降溫幅度有10℃左右;受冷暖空氣共同影響,西北地區東(dong) 部、華北、黃淮及東(dong) 北地區等地有小到中雨,其中青海、甘肅、陝北、河北北部以及東(dong) 北地區有雨夾雪或雪。
關(guan) 於(yu) 11月氣候趨勢預測及氣象服務提示,肖潺介紹,降水方麵,預計11月,東(dong) 北北部、華北西部、華南南部、西藏中西部、西北地區東(dong) 部和新疆北部等地降水偏多。其中內(nei) 蒙古中部部分地區、山西北部、河北西部局部、陝西北部、寧夏、甘肅中部、西藏西北部和青海西南部等地偏多2~5成;江西西北部、湖北南部、湖南北部、貴州東(dong) 部、重慶東(dong) 南部等地偏少2~5成。
氣溫方麵,預計11月,我國中東(dong) 部平均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除黑龍江、內(nei) 蒙古東(dong) 北部、福建東(dong) 部、台灣、廣東(dong) 東(dong) 部和南部、廣西東(dong) 南部、海南、西藏大部、青海西南部、新疆西部等地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之外,我國其餘(yu) 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
冷空氣方麵,預計11月,影響我國的冷空氣過程主要有5次。
根據11月氣候趨勢預測,有四方麵的氣象服務提示建議:
一是防範冷空氣對能源保供的不利影響。11月需要特別關(guan) 注階段性較強冷空氣過程可能造成的我國北方大部地區的強降溫或階段性低溫對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ei) 蒙古東(dong) 北部、甘肅、新疆和西藏西部等地的煤炭和天然氣供應需求增加、發電設備和輸電線路帶來的不利影響,建議提前做好能源儲(chu) 備、電力運輸設備檢修,製定應急保障方案。
二是防範氣象幹旱,做好森林防火。11月,江南、華南和西南等地降水持續偏少,不利於(yu) 水庫水電站蓄水保供,同時氣象幹旱夏秋季持續,森林火險等級將達高或極高,需密切關(guan) 注氣象幹旱的發展並防範對能源保供安全、電力運輸的不利影響,建議提前做好電力保障和儲(chu) 能等工作。
三是防範強降溫和大風對健康、出行等的不利影響。各地需加強防禦強降溫和大風天氣對生產(chan) 生活可能帶來的影響,同時注意防範局部低溫雨雪和霜凍危害;冬季取暖期開始,需預防一氧化碳中毒,定時開窗通風;公眾(zhong) 需根據天氣變化適時添衣保暖,預防感冒和心腦血管等疾病。各地還需防範能見度降低對道路交通造成的不利影響。
四是防範天氣對農(nong) 業(ye) 的不利影響。江南地區要繼續做好抗旱工作,積極利用有利天氣實施人工增雨、科學調配水源,確保油菜適時移栽和苗期生長。北方冬麥區要關(guan) 注墒情變化,適時澆水、施肥,促進形成冬前壯苗。甘肅南部、寧夏大部、陝西西部、四川中西部等降水偏多地區需注意防範陰雨寡照天氣。新疆北部提前做好飼料儲(chu) 備和棚圈防風加固,減輕雪災影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