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區域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11月8日,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hui)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高質量發展要素對接大會(hui) 在國家會(hui) 展中心(上海)會(hui) 議中心舉(ju) 行。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專(zhuan) 責小組成員單位和杭州、合肥、鬆江、嘉興(xing) 、金華、湖州、蘇州、宣城、蕪湖九地領導齊聚一堂,共議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高質量發展。
九地分屬上海、江蘇、浙江和安徽,依托G60高速公路、滬蘇湖高鐵等交通大通道連接九地,探索出區域高質量協同發展的一條新路徑。
11月8日發布的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中期評估報告認為(wei) :科創走廊為(wei) 全國構建優(you) 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ti) 係發揮了先行示範作用。
新發展理念指引
G60科創走廊的推出源自新發展理念的指引。
談起G60科創走廊的建設過程,上海鬆江區委書(shu) 記程向民記憶猶新:2016年5月24日,鬆江區委、區政府正式啟動1.0版G60上海鬆江科創走廊建設。2017年7月12日,上海鬆江與(yu) 浙江嘉興(xing) 、杭州推出2.0版“滬嘉杭G60科創走廊”。
此後,G60科創走廊建設快速推進。
2018年6月1日,在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hui) 期間,G60高速公路、滬蘇湖高鐵、商合杭高鐵沿線的杭州、合肥、鬆江、嘉興(xing) 、金華、湖州、蘇州、宣城、蕪湖九地攜手共建3.0版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正式啟動了協同創新之路的建設。
2018年11月,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ti) 化發展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在這一戰略的部署下,2019年5月13日,G60科創走廊建設寫(xie) 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ti) 化發展規劃綱要》,標誌著G60科創走廊正式上升為(wei) 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國家戰略的重要平台。
此後,平台建設不斷升級。
2020年11月3日,科技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方案》,賦予了“中國製造邁向中國創造的先進走廊、科技和製度創新雙輪驅動的先試走廊、產(chan) 城融合發展的先行走廊”的戰略定位,明確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創走廊和我國重要創新策源地。
2021年3月,G60科創走廊被寫(xie) 入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要“瞄準國際先進科創能力和產(chan) 業(ye) 體(ti) 係,加快建設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和沿滬寧產(chan) 業(ye) 創新帶,提高長三角地區配置全球資源能力和輻射帶動全國發展能力”,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由此迎來新的重大發展機遇。
可以說,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是新發展理念在地方的生動實踐。
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shu) 記虞愛華說,6年時間裏,G60科創走廊各地走進了國家發展戰略,走上了進博會(hui) 的大舞台,也走出一條科創大道。
市場化方式協同
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導向,構建“市場先行+政府引導”的組織協調機製,是G60科創走廊的鮮明特色。
G60科創走廊建立了聯席會(hui) 議製度,組建了專(zhuan) 責小組。協商製定目標規劃、分步驟按節點推進任務,成為(wei) G60科創走廊的常態。聯席會(hui) 議與(yu) 專(zhuan) 責小組加強與(yu) 各地合作對接,做實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協調聯動的工作機製,創新“政、產(chan) 、學、研、金、服、用”融合模式,以充分激發市場主體(ti) 的活力。
為(wei) 推動科創策源地建設,在科技部等國家有關(guan) 部門的指導下,九地加快重大創新平台建設,構建原始創新先發優(you) 勢。短短幾年間,聚焦重大戰略領域和前沿技術,九地已聚集國家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超過1000個(ge) 。
圍繞產(chan) 業(ye) 鏈部署創新鏈,九地加大重大科創的投入和資源的集聚力度。目前,九地全社會(hui) 研發投入強度均值達到3.55%,已集聚高新技術企業(ye) 3.65萬(wan) 家、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921家、各級孵化器眾(zhong) 創空間1300餘(yu) 家。
為(wei) 促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在科技部指導下,已設立長三角首支跨區域科技成果轉化基金——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由國家引導基金參與(yu) 設立、九地政府共同出資、社會(hui) 資本共同投入。
通過加強合作,九地的產(chan) 業(ye) 能力優(you) 勢互補,不斷加強。九地圍繞產(chan) 業(ye) 鏈部署創新鏈搭建了“1+7+N”產(chan) 業(ye) 聯盟體(ti) 係、跨區域產(chan) 業(ye) 協同創新中心、G60科創雲(yun) 要素對接平台等一批合作載體(ti) 。
“G60科創走廊是協同聯動的平台,是優(you) 勢互補的平台,是要素對接的平台,是資源共享的平台。”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shu) 記曹路寶如此評價(jia) 。
製度創新有效供給
打破壁壘,製度創新,是G60科創走廊的又一特色。工信部賽迪研究院院長張立說,強化製度精準創新和有效供給,推動創新一體(ti) 化先行先試,是G60科創走廊的重要成果。
為(wei) 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生態,九地施行“一網通辦”機製,2020年發出了全國首批跨省異地辦理工商登記執照,被國務院辦公廳確定為(wei) 首批長三角政務服務“一網通辦”試點區域。知識產(chan) 權保護,是跨區域科創的重要支撐,九地實體(ti) 化運作G60知識產(chan) 權行政保護協作中心,並發布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重點商標保護名錄。
為(wei) 吸引更多人才,G60科創走廊著力打造人才發展良好生態,九地建立了“基地+中心+峰會(hui) +培訓”融合工作機製,通過打造產(chan) 業(ye) 人才協同中心、輪值舉(ju) 辦G60人才峰會(hui) 、聯合開展高層次人才培訓等,共建共享人才發展高地。與(yu) 此同時,出台九地互認互通人才18條政策,實施“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百萬(wan) 科創人才引進工程”。
為(wei) 加大科創企業(ye) 扶持力度,G60科創走廊力推金融服務創新。推出“G60科創貸”等專(zhuan) 屬科技金融產(chan) 品,試點跨區域聯合授信。同時,成立G60金融服務聯盟,成員單位拓展到432家。啟動首批13家產(chan) 融結合高質量發展示範園區建設。G60綜合金融服務平台已實現6個(ge) 城市線上平台共聯,授信融資總額2.03萬(wan) 億(yi) 元。
G60科創走廊啟動建設以來,主要發展指標相當亮眼:九地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增加值占GDP比重從(cong) 11.5%上升到15%,GDP總量占全國比重上升到1/15,高新技術企業(ye) 數占全國比重上升到1/10,科創板上市企業(ye) 數占全國的比重達到了1/5。
今年第三季度,九地GDP同比增長3.9%,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12%。6月以來,九地簽約落地項目超1300個(ge) ,總投資額逾1.26萬(wan) 億(yi) 元。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活躍增長極已經形成。
本報記者 謝衛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