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力自營App 理財公司仍離不開母行
隨著代銷渠道逐步企穩,理財公司開始調轉方向回歸自營渠道建設。11月13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招銀理財App已於(yu) 蘋果手機端悄然上線,不過目前暫無產(chan) 品呈現。而在招銀理財之前,寧銀理財也公開透露正在籌建自營直銷App,青銀理財、信銀理財及華夏理財3家理財公司則均已推出自營App。長期以來,理財公司主要依托於(yu) 母行及其他銀行的App或渠道進行產(chan) 品銷售,如今多家理財公司紛紛試水自營App是何原因?未來理財產(chan) 品的銷售渠道又將呈現怎樣的局麵?
理財公司紛紛試水自營App
又一家理財公司發力自營渠道建設。11月13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招銀理財App已於(yu) 蘋果手機端悄然上線,功能簡介顯示,該直銷App具有賬戶服務、產(chan) 品查詢、理財交易、資產(chan) 查詢等功能。
北京商報記者下載體(ti) 驗後發現,目前招銀理財App僅(jin) 支持用戶下載並開戶,暫無產(chan) 品呈現。用戶進行實名認證、完善個(ge) 人相關(guan) 資料、銀行卡綁定、設置密碼、風險測評5個(ge) 環節後即可完成開戶。
據了解,在招銀理財之前,寧銀理財曾就籌建直銷App進行公開招標,不過目前相關(guan) App尚未上線。對於(yu) 籌建自營App的原因,寧銀理財相關(guan) 負責人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用戶群體(ti) 成熟、財富代際轉移,線上理財需求持續提升,直銷App是廣泛觸達、持續服務客戶的主要陣地。同時,直銷App也能夠與(yu) 客戶建立直接關(guan) 聯,充分了解客戶行為(wei) 與(yu) 需求,賦能產(chan) 品設計及銷售管理。另從(cong) 渠道建設來看,直銷App能夠突破地域限製,補全理財公司的業(ye) 務布局,是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拚圖和重要助力。
理財公司對自營渠道的建設早已展開,2020年11月,青銀理財正式開業(ye) 並推出青銀理財App,成為(wei) 全國首個(ge) 銀行理財公司直銷App。此後,信銀理財推出的自營App於(yu) 2021年5月上線。而在今年,理財公司加快試水自營App步伐,除招銀理財、寧銀理財外,華夏理財於(yu) 9月28日正式推出華夏理財App。華夏理財總裁苑誌宏彼時表示,華夏理財App的正式發布將補齊該公司全渠道銷售體(ti) 係的最後一環。華夏理財將在鞏固現有代銷業(ye) 務的基礎上,創新布局移動互聯,以移動終端應用為(wei) 陣地,打造一站式財富管理服務平台。
談及理財公司紛紛試水自營App的原因,零壹研究院院長於(yu) 百程認為(wei) ,理財公司發力自營App,首先需要了解財富管理業(ye) 務用戶,通過自營渠道與(yu) 用戶進行交互,便於(yu) 了解用戶行為(wei) 畫像和需求,以提升服務質量和創新產(chan) 品。其次自營渠道也是理財產(chan) 品重要的銷售渠道,自營如果做得好將成為(wei) 理財公司的重要競爭(zheng) 力。此外,城商行等受區域經營限製,用戶以本地為(wei) 主,城商行係理財公司可以通過自營App突破地域限製獲取全國用戶。
依托母行代銷仍是主渠道
雖然多家理財公司相繼發力自營渠道建設,但縱觀行業(ye) 整體(ti) ,目前建立自營App的仍是少數。銀行業(ye) 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中國銀行業(ye) 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2年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2年上半年,有存續產(chan) 品的25家理財公司均開拓了代銷渠道,1-6月累計代銷金額26.1萬(wan) 億(yi) 元,25家理財公司中有13家理財公司開展了直銷業(ye) 務,上半年累計直銷金額0.15萬(wan) 億(yi) 元。
《報告》中所涉及的理財公司直銷業(ye) 務包含了線上線下全渠道,而自營App僅(jin) 是線上渠道的組成部分。按照整體(ti) 直銷業(ye) 務金額計算,上半年,有存續產(chan) 品的25家理財公司產(chan) 品直銷金額僅(jin) 占代銷金額的0.57%。
長期以來,理財公司主要依托於(yu) 母行及其他銀行的App或渠道進行產(chan) 品代銷,不少理財公司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均表示,暫無籌建自營App的打算。某理財公司相關(guan) 人員透露,自建App前期投入太大,而客戶資源基本都在母行,建設自營App性價(jia) 比太低。
“從(cong) 實踐來看,自營App需要較高的人力與(yu) 資金投入,投入產(chan) 出比的情況有待觀察。”資深金融監管政策專(zhuan) 家周毅欽認為(wei) ,“目前,客戶本身可以通過母行App購買(mai) 理財產(chan) 品,再安裝自營App的意義(yi) 不大,這也是代銷渠道長期營銷後形成的護城河優(you) 勢,即客戶購買(mai) 習(xi) 慣已經固化。一方麵理財公司對於(yu) 購買(mai) 習(xi) 慣的轉化難度比較大;另一方麵理財公司的自營App功能單一,和銀行渠道、三方渠道豐(feng) 富的產(chan) 品超市相比對客戶的吸引力明顯不足。”
目前已推出自營App的理財公司以股份行及城商行為(wei) 主,對於(yu) 國有行旗下理財公司暫無動向的原因,周毅欽表示,國有大行的渠道比較強勢,產(chan) 品銷售相對更加容易,對理財公司來說,沒有充分的動力去做自營App的投入,渠道相對較弱的股份行和城商行則更有動力。
差異化路線如何走
當前理財公司產(chan) 品銷售仍然依托於(yu) 代銷,而要吸引用戶下載自營App並購買(mai) 產(chan) 品則需提供差異化的產(chan) 品和服務。於(yu) 百程認為(wei) ,雖然目前理財公司的主要銷售渠道是母行或其他三方渠道,但母行作為(wei) 代銷機構不隻銷售自家產(chan) 品,也有自身的業(ye) 務考量,所以理財公司要想發展不能完全依賴母行,需要通過自營App進行自主化、個(ge) 性化的服務。
目前青銀理財、信銀理財及華夏理財三家理財公司均已上線自營App。北京商報記者體(ti) 驗發現,目前三家理財公司自營App均以銷售自家理財產(chan) 品為(wei) 主。功能界麵相對簡潔,均涉及首頁、產(chan) 品、持有、我的四大界麵。
三家理財公司中信銀理財App展示內(nei) 容和產(chan) 品相對豐(feng) 富,自營App首頁涉及信息披露、淨值速遞、交易規則等功能。相較於(yu) 母行App的理財功能界麵,信銀理財自營App中呈現的產(chan) 品數量較多,分類更加細致,目前理財產(chan) 品分為(wei) 穩健精選、穩中求進、尊享理財三類進行展示。
不過,從(cong) 行業(ye) App的建設情況來看,目前三家已上線自營App的理財公司在特色化產(chan) 品及服務方麵仍有提升空間,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部分銀行理財功能界麵已相對完善,且早已具備分類展示理財產(chan) 品及理財資訊功能。
對於(yu) 自營直銷App將如何區別於(yu) 母行App在理財方麵做出特色,寧銀理財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母行的App設計上要兼顧銀行的各類業(ye) 務,在理財模塊也貨架式供給了基金、理財、保險等各品類的財富管理產(chan) 品。而寧銀理財App將專(zhuan) 注於(yu) 寧銀理財品牌,深耕投資理財賽道,不斷做精做深。未來,寧銀理財將以自營直銷App為(wei) 抓手,力圖打造一個(ge) 業(ye) 務專(zhuan) 精的直銷主陣地。
談及未來理財銷售的趨勢,星智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黃大智認為(wei) ,後續理財公司是否推出自營App主要與(yu) 銀行理財公司自身戰略定位和規劃有關(guan) ,有的銀行致力於(yu) 將理財公司劃分至單獨模塊去開展業(ye) 務,有的則致力於(yu) 放置在整個(ge) 銀行大戰略之下去考慮,雖然目前部分股份行、城商行相繼推出自營App,不過,國有行未必會(hui) 跟進這一趨勢。
北京商報記者 李海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