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北大紅樓講解員:記住那些擁抱大我的人
圖片958張、文物1357件、藝術品40件、景觀類作品25組、珍貴影像視頻13個(ge) ……關(guan) 於(yu) 北大紅樓主題展的情況,謝尹楠如數家珍。
這位95後是北大紅樓“光輝偉(wei) 業(ye) 紅色序章——北大紅樓與(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早期北京革命活動”主題的講解員,她希望每一位參觀者都能通過她的講解,近距離地“觸摸”到百年前那批優(you) 秀的年輕人。
2021年,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之際,北大紅樓經過修葺後重新對外開放,謝尹楠第一次來到了北大紅樓。
“青年毛澤東(dong) 第一次來到北大紅樓的時候是25歲,我第一次來到北大紅樓的時候也是25歲。”謝尹楠說,她時常感覺自己很幸運,能時刻感受著與(yu) 悠久黨(dang) 史的緊密聯係。
北大紅樓的講解工作並不輕鬆。作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北京早期革命活動的曆史見證,北大紅樓留下了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dong) 等一批革命先驅的足跡,每間教室、每件文物背後都有值得講述的故事。
要想把黨(dang) 史講清楚、重點展覽講到位,背後要做大量的工作。講解詞一改再改,最初謝尹楠拿到的講解詞有三四萬(wan) 字,經過專(zhuan) 家數次調整和反複斟酌,最後留下近3萬(wan) 字,並出了兩(liang) 個(ge) 半小時、一個(ge) 半小時等多個(ge) 講解版本。
背熟講解詞是謝尹楠最基本的工作要求,但由於(yu) 北大紅樓的展覽分為(wei) 一個(ge) 一個(ge) 的教室,時間太長,參觀者可能會(hui) 走神。為(wei) 了能帶好參觀者,謝尹楠利用時間自我充電,每一個(ge) 學習(xi) 黨(dang) 史、提升的機會(hui) 她都不放過。
謝尹楠說,有時夜晚加班的時候,北大紅樓裏一片寂靜,看著展板上的革命先輩,她感覺先輩們(men) 在引導著她、激勵著她把百年前進步青年的故事講出來給更多人聽,“這仿佛是我的使命”。
百年前青年義(yi) 無反顧、拚搏奉獻的風華故事總會(hui) 打動謝尹楠的內(nei) 心,百年後來北大紅樓參觀的遊客也總會(hui) 讓她感動。
北大紅樓重新整修開展不久後,北京大學的師生前來參觀,講解時,謝尹楠從(cong) 他們(men) 的眼神中看到了對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崇敬,對百年前青年的敬仰以及對母校的熱愛,“百年前北大紅樓見證了有誌青年的意氣風發,百年後他們(men) 的熱血和信仰仍舊澎湃在北大紅樓。”
百年前,進步青年在北大紅樓弄潮,五四青年從(cong) 這裏出征。如今走在北大紅樓裏,地板發出“嘎吱”的聲音,腳步在走廊中回旋,這聲音仿佛撥通了穿越的開關(guan)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曆史畫麵徐徐展開。
謝尹楠常說:“狹長的走廊、緊湊的教室,旋轉的大漆樓梯,在這個(ge) 物理空間裏,我常感覺自己在與(yu) 革命先輩對話。”
這樣的感覺也是很多參觀者在北大紅樓裏的深切感受。與(yu) 其他展覽不同,北大紅樓將舊址和展覽融合,複原了多個(ge) 舊址,讓展覽嵌入紅樓本體(ti) 。有參觀者在舊址複原的五四運動籌備室裏,看著桌麵上的標語、牆邊的旗幟等物品時感慨道:“尤見革命青年聚、尤聞革命呐喊聲。”
“曆史沒有消失,而是在傳(chuan) 承。”謝尹楠說,北大紅樓讓黨(dang) 史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精神持續流傳(chuan) 。她說:“對黨(dang) 史的了解越深,越會(hui) 意識到自己知識的淺薄,我們(men) 常說讀史明誌,鑒往知來,當我學習(xi) 黨(dang) 史的時候,愈發感到自己要更加努力,愈發感覺要堅定自己的信仰。”
在二十大報告中,再次提到了“新的趕考之路”,謝尹楠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信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這是當代青年的使命,也是對青年提出的要求,“我們(men) 常說信仰的力量,但信仰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對青年來說,黨(dang) 史就是信仰的力量,李大釗、邵飄萍等先輩們(men) 救國救民的精神追求會(hui) 不斷激勵青年,在青年迷茫的時候給予精神力量。”
生活中的謝尹楠喜歡繪畫和音樂(le) ,她常在朋友圈中分享自己的繪畫作品和彈唱視頻,她說:“學習(xi) 黨(dang) 史讓我更加珍惜生活,每個(ge) 講解員的心裏都有個(ge) 小火種,這個(ge) 火種是對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熱愛,我們(men) 希望把這個(ge) 火種傳(chuan) 遞給更多觀眾(zhong) ,讓觀眾(zhong) 記住那些犧牲小我、擁抱大我的人,記住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敏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