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唐詩之路中日藝術家作品特展杭州舉行 “一休哥”原型真跡展出

發布時間:2022-11-18 11:1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杭州11月18日電 (謝盼盼 童笑雨)在時光中跨越千年,中日兩(liang) 國藝術家對東(dong) 方詩性文化的解讀,今天在浙江“見字如麵”。

  11月17日,作為(wei) 紀念浙江省與(yu) 日本靜岡(gang) 縣結好40周年的活動項目之一,“青山行不盡3:唐詩之路中日藝術家作品特展”在浙江展覽館舉(ju) 行開幕式。

  展覽以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浙江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日本靜岡(gang) 縣地域外交局、日本靜岡(gang) 縣體(ti) 育與(yu) 文化觀光部為(wei) 支持單位,由浙江省文史研究館、中國美術學院、浙江省靜岡(gang) 福井事務局、日本靜岡(gang) 縣日中友好協議會(hui) 聯合舉(ju) 辦,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為(wei) 承辦媒體(ti) 。

  回溯時光,中日文化交流史綿延2000多年,兩(liang) 國相互交流、共同發展,為(wei) 亞(ya) 洲文明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

  此次特展立足影響深遠的“盛唐”記憶,藝術家們(men) 重訪“唐詩之路”上中日文化交流傳(chuan) 播的重要節點,實地溯源東(dong) 方文明,延續“詩路文化帶”精神。

  現場展出了浙江省文史研究館館員(研究員)、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和日本靜岡(gang) 藝術家以及東(dong) 京藝術大學等老中青三代70多位中日藝術家的200餘(yu) 件藝術作品。

  中日藝術家們(men) 在“東(dong) 方詩性”文脈共情下,圍繞“詩畫”“山水”“佛道”“禪宗”等中日共同的文化主題進行闡釋。

  其中,兩(liang) 幅特殊的書(shu) 法作品成為(wei) 展覽“明星”,即中國明末清初高僧費隱通容的《春秋五十仍壽圖》和日本室町時代禪師一休宗純的《窗收梯葉眾(zhong) 書(shu) 滋,缽拾鬆花午爨香》。這兩(liang) 幅均為(wei) 原作,為(wei) 首次攜手展出。

  一休宗純為(wei) 中日民眾(zhong) 熟悉的動畫片《聰明的一休》原型,他被諸多中國觀眾(zhong) 親(qin) 切地稱為(wei) “一休哥”。展廳現場,它們(men) 成為(wei) 見證中日交流的重要作品。

  這場展覽中,兩(liang) 國藝術家們(men) 還以唐詩起興(xing) ,通過不同的藝術表達,讓遠隔重洋的藝術家也得以齊聚一堂、相互對話。

  處處皆細節。此次展覽,還可見唐詩與(yu) 日本俳句的對比。如詩人韋應物詩句“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與(yu) 日本藝術家與(yu) 謝蕪村的“晚霞草迷蒙,流水自無聲”;詩人王維詩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yun) 起時”與(yu) 日本藝術家種田山頭火的“行到水窮處,春隨溪聲來”。

  作為(wei) 項目總策劃,中國美術學院教授管懷賓說,中日兩(liang) 國借助唐詩開展文化交流並不稀奇。兩(liang) 國同屬東(dong) 亞(ya) 漢字文化圈,無論地域風貌、語言邏輯還是社會(hui) 建構、文化形態都有很多的相似性。

  浙江省文史研究館館長王永昌認為(wei) ,“青山行不盡——唐詩之路”係列展,是可看、可聽、可體(ti) 驗的“浙東(dong) 唐詩之路”。藝術家們(men) 以筆墨丹青解讀中華優(you) 秀詩性文化,講述中日友好交流交往的故事,體(ti) 現了中日兩(liang) 國人民心中“和平友好”的主旋律。

  展覽於(yu) 11月15日正式對外開放,展期將至11月26日。(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