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出現多個新提法 釋放哪些政策信號?

發布時間:2022-11-18 15:35:00來源: 中國經濟網

  本報記者 劉 琪

  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當前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yan) 峻,海外通脹高位運行,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加大,國內(nei) 經濟恢複發展的基礎還不牢固。但要看到,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要素條件較為(wei) 充足,有效需求恢複的勢頭日益明顯,經濟韌性強、潛力大、回旋餘(yu) 地廣,長期向好的基本麵沒有改變。要保持戰略定力,堅定做好自己的事。

  同時,《報告》明確了下一階段貨幣政策的主要思路。與(yu) 《2022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相比,此次《報告》中出現多個(ge) 新提法,釋放了新的政策信號。

  年內(nei) 降準降息可能性較小

  在下一階段主要政策思路方麵,《報告》提出,“加大穩健貨幣政策實施力度,搞好跨周期調節,兼顧短期和長期、經濟增長和物價(jia) 穩定、內(nei) 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堅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發貨幣,為(wei) 實體(ti) 經濟提供更有力、更高質量的支持”。同時,還特別強調“高度重視未來通脹升溫的潛在可能性”,這是《2022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並未提及的。

  東(dong) 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wei) ,這意味著短期內(nei) ,貨幣政策將主要通過結構性工具定向發力,包括下調5年期以上貸款市場報價(jia) 利率(LPR)、加大對房地產(chan) 的定向支持力度等,而著眼於(yu) 穩匯市及重視未來通脹升溫的潛在可能性,年底前實施降息、降準的可能性較小。

  對於(yu) “高度重視未來通脹升溫的潛在可能性”的提法,廣發證券資深宏觀分析師鍾林楠認為(wei) 有以下幾層思考。首先,目前地緣政治衝(chong) 突仍擾動世界能源供應,發達經濟體(ti) 高通脹粘性較強,外部輸入性通脹壓力依然存在;其次,一段時間以來,我國廣義(yi) 貨幣(M2)增速處於(yu) 相對高位,若總需求進一步複蘇升溫,可能帶來滯後效應;再次,受冬季豬肉采購和采暖需求旺盛、春節錯位等因素影響,特別是疫情防控更加精準後,消費動能可能快速釋放,也可能短期加大結構性通脹壓力,對此要密切關(guan) 注,加強監測研判,警惕未來通脹的反彈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主動應對,提振信心”並未出現在此次報告中。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認為(wei) ,這或意味著央行流動性調控寬鬆程度的邊際收斂。核心原因在於(yu) 央行從(cong) 金融穩定角度,對防止資金空轉的考量及匯率、國際收支重要性的提高。當前貨幣政策首要目標在穩增長保就業(ye) 、金融穩定、穩匯率及國際收支間高頻切換,政策基調將在穩健略寬鬆及穩健中性之間靈活切換。

  用好用足穩樓市政策空間

  在市場普遍關(guan) 注的房地產(chan) 方麵,《報告》在延續了《2022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不將房地產(chan) 作為(wei) 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堅持穩地價(jia) 、穩房價(jia) 、穩預期,穩妥實施房地產(chan) 金融審慎管理製度,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提法的基礎上,新增了“推動保交樓專(zhuan) 項借款加快落地使用,並視需要適當加大力度,引導商業(ye) 銀行提供配套融資支持,維護住房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表述。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yan) 躍進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央行三個(ge) 季度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都提及了“三個(ge) 堅持”,充分體(ti) 現了政策的定力,也體(ti) 現了在政策寬鬆下的底線思維。

  對於(yu) 此次《報告》的新提法,嚴(yan) 躍進認為(wei) ,保交樓專(zhuan) 項借款加快落地使用,客觀上要求相關(guan) 部門積極提供資金支持,也要求此類資金加快進入項目工地,對於(yu) 緩解一些工地資金短缺問題、加快年底項目竣工等方麵具有積極的作用。同時,鑒於(yu) “引導商業(ye) 銀行提供配套融資支持”,預計11月份至12月份,相關(guan) 銀行就會(hui) 積極研究這項金融工具。無論是國有商業(ye) 銀行還是股份製商業(ye) 銀行,都會(hui) 強化這類融資工作的研究和資金投放。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此前已經密集出台一係列穩樓市政策,接下來首要的是推動和指導各區域因城施策,用好用足穩樓市政策空間,積極推進保交樓,穩定市場信心,促進樓市企穩回暖。(證券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