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用心用情 做實做細

發布時間:2022-11-23 15:09:00來源: 光明日報

  【新時代新征程新偉(wei) 業(ye) 】

  初冬的黑龍江哈爾濱,嗬氣成霜。道裏區撫順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郝麗(li) 影夾著兩(liang) 本書(shu) ,急匆匆往居民謝慧婷老人家走。

  “來,閨女,快進屋,我和你叔前段時間還在電視上找你呢!”老人笑著把郝麗(li) 影迎進門。“謝姨,這次來,就是想和您嘮嘮進京開會(hui) 的感受,順便帶來一本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輔導讀本。您和我叔是老黨(dang) 員,又是社區網格小組長,抽空看看,多給咱們(men) 社區工作提提意見!”郝麗(li) 影說。

  “這些年,咱社區變化真不小,得感謝黨(dang) 的好政策。”退休前,謝慧婷是安化街黨(dang) 支部委員,在她家電視櫃上,最顯眼的就是用手工串珠製作的黨(dang) 旗擺件。退休後,她報名成為(wei) 社區網格化管理小組長,單元門的維護、寄存家門鑰匙,整個(ge) 單元18戶居民的大事小情她都管。

  建於(yu) 上世紀80年代的撫順社區,是典型的老舊小區,麵積大,失業(ye) 人員多、老年人多、困難群眾(zhong) 多的“三多”問題比較突出,管理難度不小。

  為(wei) 了實現第一時間掌握、及時處理矛盾糾紛和安全隱患等問題,郝麗(li) 影將轄區內(nei) 2548戶居民按照院落,縱向分為(wei) 9個(ge) 網格,在每個(ge) 網格內(nei) 設立庭院管委會(hui) 和支部委員會(hui) ,下設黨(dang) 建聯絡員、信息傳(chuan) 遞員、衛生監督員、安全穩定員、紀檢監察員。對重點人群開展定期走訪,重點解決(jue) 居民“急難愁盼”,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

  “現在社區針對我們(men) 老年人開辦了社區食堂,種類豐(feng) 富、價(jia) 格公道。樓下就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年組織一次免費體(ti) 檢,看病、吃藥都比之前方便多了。”謝慧婷細數社區的惠民服務,“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咱得下功夫學,這樣才能更好發揮餘(yu) 熱。”

  “社會(hui) 治理的重心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關(guan) 注基層工作,很接地氣,提出的目標和任務,就是讓咱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作為(wei) 黨(dang) 的二十大代表,郝麗(li) 影回到撫順社區,一有機會(hui) 就與(yu) 社區幹部、黨(dang) 員、群眾(zhong) 和共建單位,分享參會(hui) 感受與(yu) 學習(xi) 思考。

  “你們(men) 到了,好,我馬上過去……”剛出謝姨家門,郝麗(li) 影就接到國家電網黑龍江電力(李慶長)共產(chan) 黨(dang) 員服務隊隊員馮(feng) 鑫的電話。

  在日常走訪中,郝麗(li) 影了解到居民樓內(nei) 有部分行動不便的老人,晚上起夜時,開關(guan) 燈比較費力。她協調來李慶長黨(dang) 員誌願服務隊,為(wei) 這些老人安裝智能開關(guan) 。“大娘,以後不用摸黑下地找開關(guan) 啦,躺床上就能操控屋裏的燈。”馮(feng) 鑫邊給老人做示範邊說,“已經安了10多戶了,隻要咱們(men) 社區居民有需要,我們(men) 隨叫隨到。”

  高效率來源於(yu) 郝麗(li) 影提出的“內(nei) 引外聯、共駐共建、不駐也建”的社區黨(dang) 建新路徑。撫順社區通過橫向“聯姻”28家駐街單位,打造“黨(dang) 建聯創、服務聯辦、治安聯防、環境聯抓、活動聯搞”的“五聯”模式,依靠黨(dang) 組織這一強有力的紐帶,將分布在轄區範圍內(nei) 的各個(ge) 單位緊密聯結在一起。

  李慶長黨(dang) 員誌願服務隊為(wei) 獨居老人免費檢修電路;富祺律師事務所開設法律診所,給轄區內(nei) 居民提供免費法律谘詢與(yu) 援助;省民革一支部每年組織專(zhuan) 家為(wei) 社區居民開展免費義(yi) 診;巧娘工作室提供免費技能培訓……

  “一會(hui) 兒(er) 還要去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結合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講講我們(men) 的下一步工作。”看了看時間,郝麗(li) 影又出發了。

  “社區工作瑣碎而繁雜,必須用心、用情、用‘繡花’的功夫,做實、做細,才能讓人民群眾(zhong) 切實感受到國家政策帶來的福利。”參會(hui) 回來後,郝麗(li) 影最大的感受是時間不夠用。“結合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和居民反饋的老舊小區改造、物業(ye) 服務、停車難等問題,我們(men) 下一步要加快推進智慧社區建設。”她說。

  用“最後一公裏”的服務托起社區居民“最日常的幸福”。匆匆吃完午飯,郝麗(li) 影與(yu) 記者簡單告別,趕往下一戶居民家。並不高挑的她,大步向前的背影堅毅又自信。(光明日報 記者 張士英 本報見習(xi) 記者 季雅寧)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