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螺旋波首次在實驗室觀察到 為下一代量子材料研發提供全新途徑
科技日報北京11月22日電 (記者劉霞)來自加拿大和美國的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men) 首次在實驗室研製出能產(chan) 生擁有量子化軌道角動量的中子的裝置,為(wei) 下一代量子材料的研發提供了全新途徑,有望推進量子計算的發展,識別並解決(jue) 基礎物理學領域的新問題。
最新研究負責人、滑鐵盧大學量子計算研究所(IQC)的科學家杜桑·薩雷納博士說:“中子是表征新興(xing) 量子材料的有力探針,因為(wei) 它們(men) 擁有幾個(ge) 獨有的特征:它們(men) 的波長為(wei) 納米級、呈電中性且質量相對較大。這些特征意味著中子可以穿過X射線和光無法穿過的材料。”
雖然科學家們(men) 此前已經對如何在實驗室產(chan) 生光子和電子的軌道角動量進行了深入研究,但為(wei) 中子而設計的裝置從(cong) 未被研製出來。鑒於(yu) 中子的獨特屬性,研究人員必須建造新裝置,並開發新方法以適用於(yu) 中子。
在最新實驗中,來自IQC、美國國家標準與(yu) 技術研究所及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們(men) 構建了微型叉形矽光柵結構,這些器件非常小,在0.5厘米乘0.5厘米的區域內(nei) ,可容納超過600萬(wan) 個(ge) 單獨的叉形相位光柵。
研究人員解釋稱,當一束中子通過這個(ge) 裝置時,單個(ge) 中子會(hui) 以螺旋狀纏繞,在行進19米後,一台特殊的中子相機捕獲中子的圖像。他們(men) 觀察到,每個(ge) 中子都延展到10厘米寬的甜甜圈形狀。這些中子的環形圖案顯示,它們(men) 處於(yu) 一個(ge) 特殊的螺旋狀態。這表明該小組的光柵裝置製造出了擁有量子化軌道角動量的中子束,這是科學家們(men) 首次實現這一點。
研究人員指出,中子在基礎物理學實驗中很受歡迎,科學家們(men) 能很容易地使用其3個(ge) 自由度:自旋、路徑和能量。
薩雷納表示,在最新實驗中,他們(men) 讓使用中子束的軌道角動量成為(wei) 可能,這將提供額外的量子化自由度。為(wei) 此,他們(men) 正在開發一個(ge) 工具箱,以表征和檢查下一代量子設備(如量子模擬器和量子計算機)所需的複雜材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