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元“電子垃圾”華麗轉身 CCD二手相機為何成“網紅”
年輕人花10倍買(mai) 單 30元“電子垃圾”華麗(li) 轉身
CCD二手相機為(wei) 何成“網紅”?
“收佳能ixus210或者ixus100、出sony tx5配置齊全。”“家人們(men) ,問問這個(ge) CCD賣家靠譜嗎?”…… 原本已被時代淘汰的CCD相機,似乎迎來了春天。十幾年前常見的采用CCD元件的數碼卡片機,因號稱可以達到“膠片質感”“原圖直出”而被追捧為(wei) 網紅相機。
CCD的全稱是Charge Coupled Device,即電荷耦合器件,是一種感光元件。它能將收集到的光線,以電信號的形式儲(chu) 存在相機之內(nei) ,然後再通過相機內(nei) 的其他元件轉譯為(wei) 圖片格式。
這種感光元件早在十幾年前因為(wei) 性能低、成本高、生產(chan) 難度高等被主流相機廠商淘汰。誰也沒有想到,它在被淘汰十幾年後,竟然重新爆火出圈。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調查發現,在網絡平台上,二手CCD相機的價(jia) 格普遍在100至400元不等,200元左右居多。在北京、長沙、成都、廣州等城市的二手市場中,賣CCD相機的實體(ti) 店鋪也逐漸多了起來。而一份來自京東(dong) 的消費報告顯示,2022年上半年,CCD相機銷量同比增長15倍,膠片相機的銷量同比增長105%。
“電子垃圾”到“複古網紅”
原來這些都是電子垃圾,30塊錢處理的,現在賣到兩(liang) 三百,貴的上千。
1 突然火了
幾乎每天都有人來問有沒有CCD相機
11月21日,記者來到成都的一個(ge) 舊貨市場,市場內(nei) ,有多家出售CCD相機的店鋪。
店主李先生告訴記者,大概在去年9月,有探店博主來店拍攝並發到抖音上,此後迅速走紅,幾乎每天都有人來問有沒有CCD相機。
小店裏,不同種類的相機很隨意地擺在桌子上、掛在書(shu) 架邊緣,偶有顧客拿起端詳、挑選。“CCD相機我幾乎快賣完了,剩下的大多是膠片機。”李先生說,“原來這些都是電子垃圾,30塊錢處理的,現在賣到兩(liang) 三百,貴的上千。”李先生介紹,現在賣得比較好的是佳能的G係列和A係列,還有一些稀缺型號如奧林巴斯U2也比較搶手,一般的機型價(jia) 格多在兩(liang) 百以上。
李先生說,現在CCD相機在他們(men) 這種小店是賣一個(ge) 少一個(ge) ,而且自己不會(hui) 刻意去收。他了解到有一些主營賣相機、修相機的人在社交平台上推動,同時有人在德國、韓國、日本等設立回收點,把國外的CCD相機回收到國內(nei) 來賣,所以現在網上好像到處都是CCD。
“一開始大家會(hui) 在網上買(mai) ,但有的平台沒有保障,花幾百塊買(mai) 的相機卻不能用。後來很多人來線下挑貨,感受手感、親(qin) 身試拍等。”李先生表示,很多新手先到店裏先試用再購買(mai) ,他們(men) 把圖片或視頻傳(chuan) 到抖音、小紅書(shu) ,推動更多人來打卡。
李先生說,雖然手機拍照非常普及,但在他看來,手機上“黃豆大的鏡頭”多是平光、非廣角的,顏色不鮮豔,畫質不好,一放大就模糊。相比之下,部分膠片機和CCD相機拍攝的照片放大了也不模糊,“眼睫毛都看得到”“有油畫感、膠片感”。據他觀察,這些特性很受女孩子追捧,“拍人像會(hui) 有藝術感,對她們(men) 來說是一種享受。”
為(wei) 什麽(me) 00後喜歡CCD相機?這一年多,李先生摸清了00後的心態。“周末常有年輕男女來店裏,通常都是女孩子在挑選,男孩子站在一旁。”
談到這裏,李先生會(hui) 心一笑:“攝影可能是最討00後女孩子歡心的。有的女孩子來店裏,看到爺爺奶奶輩用的相機,會(hui) 拉著同伴說,我們(men) 老了也要留下這些東(dong) 西。可能人人都有懷舊情結吧。”
2 是誰在買(mai) ?
消費人群多數是年輕女學生
在一家攝影器材城裏,有一家約20平方米的店鋪,地上堆著幾筐“配件機”,貨櫃、抽屜裏也裝滿了各種型號的CCD相機。兩(liang) 名顧客正在挑選、試拍,一名店員一直在收納整理。
店主程先生從(cong) 事相機行業(ye) 已經20多年,主營相機修理,經曆了從(cong) 膠片機、CCD相機到手機、單反相機的轉變過程。程先生介紹,店裏的CCD相機來源“一半國內(nei) 、一半國外”,其中包括很多損壞的相機,他們(men) 會(hui) 修好了再賣。“目前賣得比較好的是佳能IXUS係列,產(chan) 品的性能好,不摔壞不進水基本能用個(ge) 二三十年。”
程先生觀察,來店裏的多數是年輕女孩子,大概有一半是大學生,還有相當數量的中學生。幾百塊錢的價(jia) 格,對學生來說也不算負擔。
程先生認為(wei) ,CCD相機再度走紅,是當下年輕人的需求所致。“照相對70、80後是一件嚴(yan) 肅的事情,通常是父母帶著去照相館。對於(yu) 00後,日常拍照並不是一個(ge) 儀(yi) 式。”由親(qin) 密的人拿著相機拍攝,更多是一種儀(yi) 式。更加現實的原因是,一些中學生在學校裏無法使用手機,一個(ge) 小巧的CCD相機恰好能滿足她們(men) “記錄成長”的需要。“誰不想在學生時代好好拍照呢,是吧?”
店裏的顧客小周和小楊是兩(liang) 名大學播音係的女孩,她們(men) 在琳琅滿目的CCD相機中挑挑選選,測試機器是否可以正常運行。
“我們(men) 是看網上的攻略來的,這是我們(men) 第一次買(mai) CCD。”小周和小楊表示,她們(men) 關(guan) 注CCD相機很久了,看到網上別人拍出的效果圖一直很心動。小周還給記者展示了朋友用CCD拍的寫(xie) 真,表示很喜歡這種“氛圍感”。
談到對相機的了解程度,小楊說:“你要說多專(zhuan) 業(ye) ,其實也沒有。就是看別人發的帖子,看看不同型號的相機拍出來的效果,選個(ge) 喜歡的,來淘一個(ge) 。也不是專(zhuan) 業(ye) 玩這個(ge) 的,就是為(wei) 了拍點好看的照片。”
現在
CCD相機線上交易火爆
線上CCD交易市場也很熱鬧。記者注意到,在閑魚等二手交易平台上,存在兩(liang) 類賣家,一類是非職業(ye) 賣家,賣CCD多半是為(wei) 了處理閑置;另一類是職業(ye) 賣家,他們(men) 通過各種渠道搜集各式各樣的CCD,在小紅書(shu) 、知乎等平台上發布“種草帖”,將顧客吸引到閑魚上進行交易。
前不久,京東(dong) 消費及產(chan) 業(ye) 發展研究院發布的《2022攝影攝像消費趨勢報告》中提到,最近一股複古風潮襲來,膠片機、CCD這些帶有“複古”標簽的相機“爆火出圈”。京東(dong) 銷售情況顯示,2022年上半年CCD相機銷量同比增長15倍,膠片相機的銷量同比增長105%。其中,Z世代購買(mai) CCD相機的量同比增長達到20倍。
一方麵是火熱的市場,另一方麵線上產(chan) 品的質量參差不齊,甚至出現用行車記錄儀(yi) 改裝成CCD相機售賣的現象。畢竟是十幾年前的相機,很少有外觀和功能都正常的,就形成供不應求的現象。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部分商家就收來CCD的外殼,甚至是非常廉價(jia) 的山寨外殼,再將行車記錄儀(yi) 改造一下裝進去,以CCD的價(jia) 格賣出,網上不乏“踩雷”的顧客。
未來
這場複古熱能持續多久?
對於(yu) CCD相機突然走紅,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
“一開始我根本就不理解。”李先生雖然經營著一家“網紅打卡店”,但並沒有對CCD相機的熱度抱有期待。他表示,從(cong) 性能來說很多CCD完全比不過今天的新設備,CCD最大的優(you) 勢是一種“體(ti) 驗”或者“美感”。更早在市場大火的膠片機或許就是一個(ge) 例子。“膠卷從(cong) 十幾塊錢炒到上百塊錢,甚至有人買(mai) 電影膠卷,裁剪成合適的大小作為(wei) 相機膠卷賣。”部分CCD相機使用的XD卡也是一樣,常常炒到上百元一張。
攝影器材城店主程先生認為(wei) ,花幾百塊錢買(mai) 一台適手的相機和它所帶來的體(ti) 驗,是對“淘汰之物”賦予新的意義(yi) 。“可以說它是一個(ge) 玩具,一個(ge) 玩具能火多久我不知道。但它是好事,打開了新的市場。它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因為(wei) 它能滿足年輕人有儀(yi) 式地自我記錄的需要,符合市場規律。”
至於(yu) “CCD相機可以拍出膠片機的效果”的說法,攝影師李陽是不認可的。他說:“這兩(liang) 種相機的介質都完全不一樣,肯定不會(hui) 達到一樣的效果。如果因為(wei) 網上的炒作就去盲目崇拜這樣的東(dong) 西,其實是毫無必要的。”他建議,如果想要選購這種相機,最好先去了解膠片和CCD的概念,避免跟風購入,達不到理想的效果。
不過,談及CCD相機的價(jia) 值,他認為(wei) ,圖片的價(jia) 值在於(yu) 圖片的內(nei) 容,而不在於(yu) 相機的型號。“以前用CCD拍出來的好照片,即便過了很多年,它依然還是一張有價(jia) 值的好照片。對於(yu) 一個(ge) 影像創作者來說,其實不管是CCD或者CMOS,或者是膠片、拍立得等,它隻是一種工具。我們(men) 想要創作什麽(me) 樣的題材,就會(hui) 去選擇一個(ge) 相應的工具,就像我們(men) 吃中餐選擇用筷子,吃西餐選擇用刀和叉,是一樣的道理。”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任江波 實習(xi) 生 高瑤 吳亦陽 攝影報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