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邊陲小縣的惠民食堂:暖胃更暖心 讓老人吃上熱乎飯

發布時間:2022-11-24 15:50: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吉林省白山市的長白朝鮮族自治縣,是個(ge) 邊陲小縣。那裏60歲以上老齡人口的比例遠高於(yu) 全國平均水平,其中不少還是空巢老人、留守老人。像吃飯難這樣的社區養(yang) 老問題成了當地重要的民生問題。近日,當地專(zhuan) 門為(wei) 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務的惠民食堂開業(ye) 了,並且開在了縣城的繁華地段。讓我們(men) 去看看發生在那裏的故事。

  早上剛5點多,惠民食堂的工作人員就上班了。雖然目前隻供應午餐,但每天有五六百人用餐,廚房至少要花上四五個(ge) 小時來準備。

  五葷五素的菜譜每天不重樣,為(wei) 方便老年人食用,食材要盡量烹飪得更軟爛些。

  長白朝鮮族自治縣,現有60歲以上居民1.5萬(wan) 人,占全縣總人口的26.58%,比重遠高於(yu) 全國平均水平。社區養(yang) 老問題日漸凸顯。經過半年多籌建,今年11月3日,專(zhuan) 門服務老年人的惠民食堂正式營業(ye) 。位置選在交通最便利的縣城中心,老人可以免費乘公交車過來用餐。

  83歲的潘菊芳阿姨是一名空巢老人,老伴去世,女兒(er) 也在外地工作,喜好文藝的她上老年大學學畫畫、吹葫蘆絲(si) ,生活挺豐(feng) 富。但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做飯難、吃飯難成了現實問題。

  每份不低於(yu) 10元標準的飯菜,經縣級財政補貼後,60到69歲的老人,每餐花7元,70到89歲的老人,每餐5元,90歲以上的老人免費。92歲的董淑芳奶奶成了食堂的常客。見她過來,工作人員主動幫著打飯、安排座位。老人的好胃口,讓鄰座的人都豎起了大拇指。

  董奶奶說,她最小的女兒(er) 今年也有五十多歲了。自己身體(ti) 還能自理,就選擇了獨居生活。

  可口的飯菜、細致的服務,開業(ye) 的第一個(ge) 星期,來辦卡的人數就超過了3500人,單日最高接待近700人。惠民食堂火了,可問題也來了。

  上午10點半到11點間是人流高峰,隻能同時容納150人就餐的食堂裏排不下,為(wei) 防止人員聚集,後來的老年人就要在屋外排著長隊等候。

  食堂嚐試了多種辦法,包括貼出通知讓大家按社區分時段就餐,但效果並不好。這天下午,民政局局長邀請來縣裏4個(ge) 社區的負責人,商量對策。

  長白縣的很多老年人參加了社區的老年協會(hui) ,社區負責人從(cong) 食堂拿到名單後,從(cong) 中歸類出加入協會(hui) 的老人,再由相關(guan) 人員挨個(ge) 動員、引導,讓大家中午11點半之後再來用餐。這件事到了第三天中午,果然有了明顯改善。

  經過半個(ge) 多月的磨合,食堂運轉得越來越順暢。細心的工作人員發現,有的老人到這來不僅(jin) 僅(jin) 是為(wei) 了吃飯。食堂裏一張長桌可以對坐8個(ge) 人,素不相識的老人坐在一起,有的漸漸成了朋友。

  當地民政部門調查顯示,長白縣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空巢老人和獨居老人占比超10%,比例還在逐年上升。在“暖胃”的服務之上,“暖心”成了惠民食堂服務的新課題。幾天前他們(men) 與(yu) 省會(hui) 長春的一家專(zhuan) 業(ye) 社工服務組織達成合作,將探索展開精神陪伴的養(yang) 老服務。

  主播點評:讓老人吃出“幸福的味道”

  老人們(men) 臉上都洋溢著笑容。一頓熱乎飯讓老人們(men) 嚐到了“幸福的味道”。民以食為(wei) 天,惠民食堂,解決(jue) 了老人們(men) 居家養(yang) 老的大問題。這小食堂的背後,是大民生。

  小小的食堂,在便民惠民的同時,也拉近了人與(yu) 人之間的距離,承載著居民滿滿的幸福感和滿足感。讓老人們(men) 享受幸福“食”光,讓居家養(yang) 老更有“滋味”。

  (總台記者 裴奔 周軍(jun) 建德 子淇 丹陽 大賀 榮達 白山台 長白台)

  (央視新聞客戶端)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