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考證12本有何用?車間工人這樣回應質疑
11年考證12本有何用?車間工人這樣回應質疑
“通過學習(xi) ,我變得自信、健談……這種內(nei) 在的改變同樣有價(jia) 值”
閱讀提示
近日,山東(dong) 省青島市即墨區的車間工人張淑寶受到社會(hui) 各界的關(guan) 注,他自學11年考取12本證書(shu) ,一步一個(ge) 腳印實現兒(er) 時夢想的經曆,刷新了許多人對“農(nong) 民工”的認知。在一片讚美和質疑聲中,張淑寶始終堅持關(guan) 注自己的內(nei) 心世界,他說:“農(nong) 民工一樣可以有思想、有素質、有文化,這與(yu) 我們(men) 的身份並不矛盾。通過學習(xi) ,我變得自信、健談……這種內(nei) 在的改變同樣有價(jia) 值。”
11月24日,記者在山東(dong) 省青島市即墨區的工廠車間見到張淑寶時,他剛剛結束12個(ge) 小時的夜班,雖然略顯疲憊,卻不減健談本色:“我手機裏就有《工人日報》的APP,我看到了工人日報對我的評論。評論中,有網友說,手握一堆證書(shu) 繼續在工廠打工到底有沒有意義(yi) ?對此,我有話說。”
農(nong) 民工、11年自學考證12本、勵誌哥……最近一段時間,諸多標簽的疊加讓這個(ge) 不安於(yu) 現狀的車間工人火了,他的勵誌故事也激起了網絡漣漪。對此,張淑寶說:“農(nong) 民工一樣可以有思想、有素質、有文化,這與(yu) 我們(men) 的身份並不矛盾。通過學習(xi) ,我變得自信、健談……這種內(nei) 在的改變同樣有價(jia) 值。”
迫於(yu) 無奈的選擇
山東(dong) 大學新聞學、廣告學本科,山東(dong) 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高中教師資格證……在張淑寶並不寬敞的家裏,書(shu) 桌最右側(ce) 櫃子裏,整齊碼放著6本高校畢業(ye) 證書(shu) 和6本資格證書(shu) ,這是他靠著一步一個(ge) 腳印地努力實現的夢想。
張淑寶出生於(yu) 山東(dong) 泰安新泰市農(nong) 村,家裏祖祖輩輩都是莊稼人,父母辛苦一年收獲的糧食也隻能換來不足2000元的收入。金錢的拮據讓他從(cong) 小懂得了生活的不易,也明白了唯有讀書(shu) 才能擺脫貧困。
1998年,多年的苦讀終於(yu) 換來一紙省城的中專(zhuan) 學校錄取通知書(shu) ,全家人卻為(wei) 學費犯了難。“三年的學費是10980元,就算全家人不吃不喝也供不起。”回憶起當年的窘迫,張淑寶仍然眉頭緊鎖,父親(qin) 借遍了所有親(qin) 戚,也隻湊來1500元。
一邊是父親(qin) 的為(wei) 難,一邊是改變命運的機會(hui) ,痛苦掙紮之後,張淑寶決(jue) 定放棄讀書(shu) 。當年9月,當同班同學奔赴夢想的時候,16歲的張淑寶背起了行囊,決(jue) 定外出務工。
沒有學曆、沒有技術,張淑寶隻能打零工。每天工作十幾個(ge) 小時,下班後與(yu) 幾十位工友擠在工棚裏休息是他生活的全部。雖然身體(ti) 疲憊,他依然沒有放棄閱讀的習(xi) 慣,同寢的工友們(men) 打牌消遣的時候,張淑寶總是默默拉上床鋪的簾子,通過讀書(shu) 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
“我特別喜歡路遙的《平凡的世界》,裏麵幾位主人公通過努力改變自身命運的故事時常激勵著我。”張淑寶的書(shu) 桌上,一本厚厚的《現代漢語詞典》早已紙張泛黃,有些邊角甚至起了毛邊兒(er) ,“這本詞典是我語言文學的基礎,我逐字逐句讀了3遍。”
重拾夢想的鑰匙
擋車工、翻砂工、建築工、搬運工……在外打工6年,張淑寶奔波於(yu) 濟南、淄博、江西等地,始終靠著力氣賺取微薄的收入。
2009年,張淑寶想要參與(yu) 當時公司辦公室副主任的內(nei) 部選聘,卻卡在了“專(zhuan) 科以上學曆”。這次的經曆刺痛了他,積蓄在心中多年的夢想再次被喚醒。2010年,張淑寶走進青島市即墨區招考辦,報考了山東(dong) 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zhuan) 業(ye) 。
“當時誰也沒告訴,畢竟隻有初中學曆,能不能成功,我心裏也沒底。”張淑寶笑著說。
《古代漢語》《文學概論》《外國文學作品選》……麵對這些專(zhuan) 業(ye) 的教材,隻有初中學曆的張淑寶反複研讀琢磨。“為(wei) 了保持清醒,我每隔十幾分鍾就把腦袋浸在冷水裏,泡一會(hui) 兒(er) 再繼續學習(xi) 。”白天連續十幾個(ge) 小時的工作後,張淑寶就把自己關(guan) 在小閣樓裏自學教材,平時連坐車、排隊的時間也不舍錯過。
半年以後,當他第一次走進考場,看著考點一個(ge) 個(ge) 青春朝氣的臉龐,已經29歲的張淑寶羞得一直低著頭。因為(wei) 激動和緊張,他的手心沁滿了汗水,把試卷都洇濕了,張淑寶迅速調整狀態,全力以赴地奮筆疾書(shu) 。
12門課程,張淑寶僅(jin) 用一年半時間便一次性通過,這個(ge) 速度讓許多同期備考生都羨慕和讚賞。看到張淑寶拿回的山東(dong) 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zhuan) 科畢業(ye) 證書(shu) ,妻子心疼地埋怨說:“你這人咋就這樣呢!”父親(qin) 則摩挲著紅通通的畢業(ye) 證,轉身從(cong) 抽屜裏拿出了張淑寶當年的中專(zhuan) 錄取通知書(shu) 。
後來,張淑寶在專(zhuan) 科基礎上,又考取了同校同專(zhuan) 業(ye) 的本科。十年時間,他先後報考了山東(dong) 大學、齊魯工業(ye) 大學等高校的新聞學、廣告學等本科,並順利畢業(ye) ,同時考取了人力資源管理師、高中教師資格證等專(zhuan) 業(ye) 證書(shu) 。少年時期的遺憾,終於(yu) 得到彌補!
重新定義(yi) “農(nong) 民工”身份
苦學11年,甘心隻當一名車間工人嗎?麵對一些網友的疑惑,張淑寶說,隨著國家對產(chan) 業(ye) 工人的重視,自己的收入已經趕超公司剛畢業(ye) 的大學生,“人到中年,肩負的責任何止一二,我認為(wei) 自己首先要為(wei) 一家老小負責,再去考慮實現自己的理想。”
妻子不善言辭,對於(yu) 張淑寶自考的事情卻一直默默給予支持。每次張淑寶出門考試,她都主動幫忙收拾行李,有時還半夜騎電動車送他去火車站。考取的文憑和證書(shu) 多了,妻子也越發崇拜張淑寶,幫他把證書(shu) 收拾得整整齊齊。
張淑寶的行為(wei) 也影響著兩(liang) 個(ge) 女兒(er) 。一次,大女兒(er) 就讀的小學組織演講比賽,本來她顧慮很多,沒有信心參加,後來想到自己爸爸的經曆,就鼓勵自己勇敢報名:“爸爸那麽(me) 累都能自考文憑,我為(wei) 什麽(me) 就不能參加演講比賽呢?”
經媒體(ti) 報道後,伴隨社會(hui) 各界關(guan) 注出現的,還有對張淑寶自學考證出發點的質疑。“大部分都是點讚和鼓勵,認為(wei) 我的經曆對現在的年輕人是一種很好的引領,但也有人認為(wei) 我是通過考證滿足虛榮心,甚至連我身邊的工友也會(hui) 毫不掩飾地調侃。”張淑寶說,麵對這些聲音,自己往往選擇一笑了之,學習(xi) 豐(feng) 富自我的過程隻有自己最能體(ti) 會(hui) 。
“以前的我特別內(nei) 向自卑,通過學習(xi) 和一次次的突破,我變得更加自信和健談,寫(xie) 作、感知、觀察和思維能力都得到了綜合提升,這種內(nei) 在的改變同樣很有價(jia) 值。”如今,40歲的張淑寶已經定居青島市即墨區,在一家韓資企業(ye) 從(cong) 事車間工作,他更享受當下精神世界的富足。
學曆提升的這些年,張淑寶一直筆耕不輟,先後創作出300餘(yu) 篇詩歌、散文等文學作品。就在11月13日,他的微信公眾(zhong) 號“農(nong) 民工者”正式開通,熱愛文學的他有了新的抒發載體(ti) 。
未來,他期待有機會(hui) 能成為(wei) 一名教育工作者,通過演講的形式將自己多年積累的知識傳(chuan) 播給更多熱愛文學的朋友,向大家普及“終身學習(xi) ”的理念。他說:“希望自己的真實經曆,能鼓勵到那些正處在迷茫狀態的年輕人,幫助他們(men) 認清人生的方向。”
張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