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謀劃重大項目 建設“綠港氫城”
滄州出台措施加快推進綠色化工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謀劃重大項目 建設“綠港氫城”
重點建設渤海新區黃驊和任丘兩(liang) 大石化化工基地,推進臨(lin) 港、中捷、黃驊等沿海化工園區建設。對新認定國家專(zhuan) 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ye) ,市級財政獎勵100萬(wan) 元。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給予最高1000萬(wan) 元後補助
日前,《滄州市加快推進綠色化工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措施》出台,推進產(chan) 業(ye) 聚集化、產(chan) 品精細化、工藝綠色化、技術高端化、製造數字化、生產(chan) 安全化,促進綠色化工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加速聚集化發展。重點建設渤海新區黃驊和任丘兩(liang) 大石化化工基地,推進臨(lin) 港、中捷、黃驊等沿海化工園區建設。渤海新區著力打造中國北方重要合成材料生產(chan) 基地。促進海洋精細化工產(chan) 業(ye) 發展,加快氯堿深加工產(chan) 品、海洋高分子材料、海洋無機功能材料等新產(chan) 品開發,發展海水淡化,濃海水製鹽、提鉀、提溴,加快鋰鎂分離提取技術的商業(ye) 化應用。謀劃和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推進“綠港氫城”新能源基地等重大產(chan) 業(ye) 項目前期工作,力促己內(nei) 酰胺、雙酚A、高性能樹脂等重點項目早日投產(chan) 達效。按照全市化工產(chan) 業(ye) 布局和渤海新區黃驊市等地化工園區產(chan) 業(ye) 定位,常態化推進具備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關(guan) 係的園區外危化品生產(chan) 企業(ye) 搬遷入園,提升園區產(chan) 業(ye) 鏈的安全性和科學性。
促進精細化發展。著力推進全市煉油企業(ye) 整合重組和綠色轉型升級,加快重大項目推進速度,將油品轉化為(wei) 丙烯等低碳烯烴等化工產(chan) 品,延伸生產(chan) 聚丙烯、環氧氯丙烷等高端新材料,實現燃料型煉廠向新材料煉廠轉變。圍繞高附加值、替代進口、填補國內(nei) 空白,重點發展高性能膠粘劑、高端水處理劑、綠色塑料助劑和表麵活性劑、新型安全高端飼料添加劑、農(nong) 藥醫藥中間體(ti) 、信息用化學品等高端精細化學品。加大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精細化工中小企業(ye) 培育力度,對新認定國家專(zhuan) 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ye) ,市級財政獎勵100萬(wan) 元。支持一批精細化工企業(ye) 重點技術改造示範項目,對項目購置生產(chan) 設備、檢測儀(yi) 器、研發工器具、配套軟硬件係統等費用實際支出,采取後補助方式給予不超過10%資金支持,單個(ge) 項目獎補不超過500萬(wan) 元。組織相關(guan) 企業(ye) 申報國家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chang) ,按不高於(yu) 3%的費率上限及實際投保年度保費的80%給予投保企業(ye) 補貼。
推進高端化發展。鼓勵企業(ye) 、高校院所建立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創新平台,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給予最高1000萬(wan) 元後補助。對央企、國企、行業(ye) 龍頭企業(ye) 、知名跨國公司、國家科研機構、國家重點大學在該市設立獨立法人資格的研發機構和研發總部,並引入核心技術、配置核心研發團隊、項目落地的,給予最高500萬(wan) 元資金支持。對新獲批建設的省級重點實驗室、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技術創新中心、新型研發機構等給予最高100萬(wan) 元後補助。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wei) 方向,鼓勵重點企業(ye) 運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等加快實施技術改造,支持一批示範性強、帶動性大的重點技術改造項目。
實現綠色化轉型。推進從(cong) 源頭替代到末端治理的全過程揮發性有機物汙染治理,加大含鹽、高氨氮等廢水治理力度,建設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提升廢催化劑、廢酸、廢鹽、高濃度有機廢液等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鼓勵企業(ye) 采用清潔生產(chan) 技術和裝備加快改造提升,從(cong) 源頭促進工業(ye) 廢物減量化。推動石化行業(ye) 與(yu) 建材、冶金、節能環保等行業(ye) 耦合發展,提高工業(ye) 副產(chan) 石膏、冶煉渣、粉煤灰等固廢在有價(jia) 組分提取、建材生產(chan) 、生態修複、土壤治理等領域的規模化利用水平,著力提升工業(ye) 固廢在超細化填料、低碳水泥等領域的高值化利用水平,鼓勵企業(ye) 加強工業(ye) 廢鹽、煉廠平衡尾氣等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科學認定綠色設計產(chan) 品、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和
綠色園區,構建全生命周期綠色製造體(ti) 係。推廣先進節能低碳、節水、資源綠色利用和碳捕集、碳封存等工藝技術裝備應用。
加快數字化轉型。加快建設生產(chan) 過程數據集成和跨平台、跨領域智能製造平台。推動標識解析節點建設和應用,加快企業(ye) 級、行業(ye) 級、區域級綜合性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建設。對符合條件的工業(ye) 互聯網建設項目,市級財政按照實際投資額(用於(yu) 項目建設購置的相關(guan) 信息化軟硬件與(yu) 服務,不包含生產(chan) 性設備)的50%給予資金補助,最高不超過100萬(wan) 元,公共服務平台最高不超過200萬(wan) 元。加快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石化行業(ye) 融合,不斷增強化工過程數據獲取能力,強化全過程一體(ti) 化管控,推進數字孿生創新應用,推進數字化轉型試點示範。持續打造智能製造標杆企業(ye) ,發揮行業(ye) 智能製造標杆企業(ye) 帶動作用,推動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協同升級。
提升本質化安全水平。壓實安全生產(chan) 主體(ti) 責任,健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製,全麵排查更新“低、老、壞”設備,不斷提升全流程工藝、技術和裝備水平。開展園區安全生產(chan) 整治行動,推動落實“一園一策”整治提升方案,實施重點化工產(chan) 業(ye) 聚集區重大安全防控項目。加強智慧園區建設,搭建安全生產(chan) 、環境保護、能源管理等綜合性信息化管理平台,對園區實行全要素、全鏈條、全方位的信息化管控。及時更新危險化學品清單台賬和應急管理“一張圖”係統數據,確保危險化學品生產(chan) 、加工、儲(chu) 存、運輸、使用等全鏈條數據信息準確可靠,做到安全監管底數清、情況明。強化線上線下執法監察,確保危險化學品監測預警係統正常在線運行,提高應用信息化手段,加強危化品安全監管質效。(記者王雅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