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國家公園發現動物新種——中華粘獵蝽
中新網南平11月24日電 (張麗(li) 君 黃海)在龐大的昆蟲家族中有一個(ge) 特殊的捕食性類群,由於(yu) 它們(men) 有收集和利用外源植物樹脂捕捉獵物的特殊習(xi) 性,因此也被稱為(wei) “樹脂蝽”。由福建武夷山國家公園科研監測中心組織,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牽頭,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等20多家科研機構共同參與(yu) 的武夷山國家公園生物資源本底調查項目發現了一種新的“樹脂蝽”,2020年8月、2021年4月,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彩萬(wan) 誌教授團隊先後兩(liang) 次在武夷山國家公園邵武市二都林場附近采集到該物種標本。
2022年8月,描述該新種的學術論文發表在國際昆蟲學期刊《Journal of Asia-Pacific Entomology》,並將其命名為(wei) 中華粘獵蝽(Ectinoderus sinicus)。
截至目前,武夷山國家公園生物資源本底調查工作(含兩(liang) 棲爬行動物調查)已發現12個(ge) 新物種,涉及高等植物、兩(liang) 棲動物、昆蟲、大型真菌等類群。
粘獵蝽族是數量龐大的獵蝽科中的一個(ge) 稀有類群。此前,中國已知的粘獵蝽族物種隻有在海南省分布的馬來膠獵蝽,為(wei) 膠獵蝽屬物種。這次發現中華粘獵蝽隸屬於(yu) 粘獵蝽屬,是中國第一次記錄到該屬的物種。
中華粘獵蝽與(yu) 同屬其他物種的區別是它具有深褐色和汙白色相間的體(ti) 色和較寬闊的橢圓形腹部。此外,中華粘獵蝽的小盾片被向後擴張前胸背板完全遮蓋,而同屬其他物種,至少小盾片的尖端會(hui) 外露。
論文還更新了中國粘獵蝽族的分種檢索表。中華粘獵蝽的發現刷新了粘獵蝽屬在東(dong) 亞(ya) 亞(ya) 熱帶地區的最北分布記錄,不僅(jin) 豐(feng) 富了武夷山昆蟲地理分布區係和物種多樣性,也對研究東(dong) 洋區昆蟲區係分布及其演化曆史具有重要意義(yi) 。(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