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0-3歲幼兒托育難題如何破?上海江寧路街道嵌入式設立社區“寶寶屋”為民眾減負

發布時間:2022-11-25 11:0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新時代新征程新偉(wei) 業(ye) )0-3歲幼兒(er) 托育難題如何破?上海江寧路街道嵌入式設立社區“寶寶屋”為(wei) 民眾(zhong) 減負

  中新網上海11月24日電 (記者 陳靜)從(cong) 孩子出生到年滿3歲可以進入幼兒(er) 園,這段時期孩子的日常照看問題困擾雙職工家庭的年輕父母。幫女兒(er) 養(yang) 育外孫女,是馬阿姨退休生活的主要內(nei) 容。不到三歲的小外孫女離不了人,平時馬阿姨外出買(mai) 菜、配藥成為(wei) “難題”。

  在多日走訪中,記者了解到,當下,與(yu) 馬阿姨一樣的老人並不少見。不少年輕父母都把孩子交給自家退休後的老人,解決(jue) 托育問題,也成為(wei) 他們(men) 的心聲。為(wei) 此,政府部門展開了不斷的探索。

  在上海市中心靜安區,聚焦“一老一小”民生難題,江寧路街道聯合區教育局共同打造15分鍾托育服務圈。社區“寶寶屋”就是該街道探索建立的寶寶臨(lin) 時托管點:提供臨(lin) 時性、計時製的集中照護和育兒(er) 指導。據悉,江寧路街道轄區內(nei) 有0-3歲嬰幼兒(er) 900餘(yu) 人,在中心城區屬於(yu) 較為(wei) 密集的區域。江寧路街道辦事處主任餘(yu) 文君告訴記者:“社區‘寶寶屋’主要提供的是臨(lin) 時性托管。比如,家長要去辦事兩(liang) 三個(ge) 小時,或想有個(ge) 短暫的休息,可將寶寶托管在‘寶寶屋’。”

  今年9月,社區“寶寶屋”啟用以來,馬阿姨和社區的老朋友們(men) 常會(hui) 暫時把第三代送到“寶寶屋”,然後或者去買(mai) 菜,或者去配藥,或者稍事休息,大約三個(ge) 小時後,再把孩子接走。這樣很多老人就有了一些自由的時間。

  早年間,吳伯伯平時興(xing) 趣多樣,尤其喜歡下棋,自從(cong) 孫子“粘”上了手,他隻能放下愛好,專(zhuan) 心帶孫子,但心裏常常“癢癢的”。“孫子雖然可愛,但是天天麵對,多少也會(hui) ‘審美疲勞’。”吳伯伯婉轉地對記者說,現在家附近有了“寶寶屋”,我上午把小家夥(huo) 送來,可以有三個(ge) 小時的空閑,時不時可以約上棋友“殺”上兩(liang) 盤,十分痛快。

  記者走進位於(yu) 江寧路街道黨(dang) 群中心的“寶寶屋”,敞亮的房間幹淨整潔、擺放著各種益智玩具和小型娛樂(le) 設施。小朋友們(men) 在專(zhuan) 業(ye) 育兒(er) 師的帶領下,搭積木、做遊戲。教室外的空間模擬自然情境創設了大熊貓主題“親(qin) 親(qin) 竹園”,可以讓孩子在自然環境中運用開放性材料,開展創造性遊戲。“寶寶屋”小天地可同時容納20位左右1-3歲嬰幼兒(er) 活動。孩子們(men) 活動區域之外,貼心地擺放著多個(ge) 沙發墩,可供大人休息。馬阿姨說,這幾年,小外孫女常常隻能“宅”在家裏,她很喜歡來“寶寶屋”,和小夥(huo) 伴們(men) 玩耍。“我覺得,孩子現在越來越開朗了。”馬阿姨開心地說。

  鵬鵬的爸媽都在外企工作,兩(liang) 歲的孩子隻能拜托給兩(liang) 邊的老人。鵬鵬媽媽說,帶孩子很辛苦,不僅(jin) 讓老人受了不少累,也限製了他們(men) 的行動自由。現在社區附近有了“寶寶屋”,孩子可以臨(lin) 時托管在裏麵幾個(ge) 小時,這多少給了老人一些自由,也讓他們(men) 有了小憩的時間。

  中心城區寸土寸金,在社區“寶寶屋”的選址上,江寧路街道動足腦筋,“螺螄殼裏做道場”,采取“嵌入式”模式:嵌入綜合為(wei) 老服務中心的“寶寶屋”,老人在托管寶寶後,可在樓內(nei) 的長者食堂就餐、在活動室參與(yu) 活動;嵌入社區黨(dang) 群服務中心的“寶寶屋”,馬路對麵就是社區事務受理中心,方便民眾(zhong) 辦理相關(guan) 事務。街道又盤活了三處空間,將打造3個(ge) “寶寶屋”。現正抓緊時間改造。

  “‘寶寶屋’取自‘抱抱我’的諧音,希望能為(wei) 社區有臨(lin) 時托育需求的家庭托底。”餘(yu) 文君告訴記者,“‘寶寶屋’建在為(wei) 老服務中心內(nei) ,凸顯了‘頤幼相伴,其樂(le) 融融’的特色。”餘(yu) 文君認為(wei) ,讓經曆和閱曆豐(feng) 富的老人和好奇心求知欲強的小孩經常在一起,可以期待收獲一些奇妙的反應和效果。

  采訪當天,馬阿姨告訴記者,她把外孫女托給“寶寶屋”的老師後,自己到為(wei)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藥,又去便民服務室剪了頭發。兩(liang) 小時後,她到長者食堂打包了自己的午飯,然後到“寶寶屋”接走外孫女。

  江寧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李頲告訴記者,考慮“可持續”建設“寶寶屋”並不是“拍腦袋”的決(jue) 策,經過了多次調研和討論。現在社區“寶寶屋”一年會(hui) 免費提供12次服務,在運營一段時間後,運營方打算在確保每位寶寶享受12次免費托育服務的基礎上適當收費。李頲透露,具體(ti) 收費標準還未確定,但一定遠低於(yu) 市場價(jia) 。

  靜安區教育局副局長孫忠介紹,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靜安區將在更多的居民區內(nei) ,建成一批社區“寶寶屋”,讓更多的社區居民能便捷地享受到多元、優(you) 質的托育服務。

  比如江寧社區已經將蔣家巷居民區納入新一批“寶寶屋”的規劃建設中。同時,全區各街鎮也將結合“15分鍾生活圈”建設,同步規劃開設更多社區托育服務設施。

  “我們(men) 希望各個(ge) 街鎮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因地製宜打造‘寶寶屋’。社區托育服務的需求、本身的布局情況有差異,未來可能會(hui) 有更多的形態出現。”

  孫忠透露,靜安區“寶寶屋”建設已經建立了多部門聯合的工作專(zhuan) 班,共同對“寶寶屋”的建設進行研究和指導,提供有力的保障。“教育部門也在嚐試打開公辦幼兒(er) 園的校門,嵌入建設‘寶寶屋’。”

  上海市教委主任王平透露,上海市力爭(zheng) 在“十四五”規劃內(nei) ,實現全市街鎮“寶寶屋”覆蓋率達到85%,中心城區的覆蓋率力爭(zheng) 達到100%,為(wei) 市民提供就近就便的臨(lin) 時托、計時托服務。(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