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尋味中華】銀魚落水翻白浪 一碗刀削慰愁腸-中新網

發布時間:2022-12-01 17:02: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太原12月1日電 題:銀魚落水翻白浪 一碗刀削慰愁腸

  作者 高雨晴

  “山西人離鄉(xiang) ,稍動一下心事,腸胃裏的故鄉(xiang) 就來了,想吃麵想得緊……”世上美食千千萬(wan) ,唯有麵食解鄉(xiang) 愁,山西作家葛水平道出家鄉(xiang) 人的“麵食情”。

  留學英國的山西太原“後生”馬浩傑,近日因拍攝山西麵食製作過程“火”了。剔尖、抿尖、刀削麵、沾片子、貓耳朵、餄烙麵……在社交平台“花式”曬麵食的他,被網友稱為(wei) “留學生的廚藝天花板”。

  貓耳朵也能吃?在山西麵食中,不隻有“貓耳朵”,還有“漏魚魚”“栲栳栳”,麵食種類多達280餘(yu) 種。所用原料有小麥粉、高粱麵、豆麵、蕎麵、蓧麵等,烹飪方式分擀、拉、撥、削、壓、擦、揪、抿等數十種,達到“一麵百樣,一麵百味”。山西“中國麵食之鄉(xiang) ”的美譽,由此而來。

  其中,作為(wei) 山西麵食“代言人”的刀削麵,因風味獨特,馳名中外。

  每天上午11時左右,位於(yu) 太原大南門附近的“趙老七削麵館”便迎來第一波食客。不一會(hui) 兒(er) ,麵館內(nei) 賓客滿堂,吸溜麵條的聲音此起彼伏。

  “一斤麵,三兩(liang) 水,打成穗,揉百回……左托麵,右持刀,刀不離麵,麵不離刀……”麵館創始人、趙老七飛刀削麵製作技藝傳(chuan) 承人趙喜平告訴記者,製作一碗可口的刀削麵,和麵、揉麵、醒麵、削麵、澆頭,樣樣都很重要。

  隻見揉麵師傅將20餘(yu) 斤重的麵板扛在左肩上,右手用特製的弧形削刀,將麵一刀一刀削入鍋中,正所謂“一葉落鍋一葉飄,一葉離麵又出刀,銀魚落水翻白浪,柳葉乘風下樹梢”。

  正午時分,食客在叫號聲中,輪流上前取麵,澆上肉臊子、西紅柿雞蛋、小炒肉等不同的鹵汁後,配以黃瓜絲(si) 、蔥花、香菜、豆芽,再滴上幾滴山西老陳醋,一碗熱氣騰騰的刀削麵便上桌了。

  山西麵食不僅(jin) “好吃”,還“好看”。

  王張龍就把山西的麵“玩”出了花樣。他獨創的“麵團吹氣球”,讓山西麵食文化走向世界。2012年,在澳門舉(ju) 行的第三屆中國餐飲博覽會(hui) 上,王張龍用重達4公斤的麵吹出直徑1.8米的“麵氣球”,得到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官的現場認證。

  除了這項“拿手絕活”,王張龍還擅長“獨輪車削麵”“舞麵”“關(guan) 公扯麵”等10餘(yu) 種麵食技藝表演。“我曾去過50個(ge) 國家和地區,還曾到聯合國總部,為(wei) 100多個(ge) 國家的常駐聯合國代表展示山西麵食文化。”談及此,王張龍滿臉自豪。

  20世紀90年代,刀削麵就傳(chuan) 入日本。2015年,美國首家山西刀削麵館在洛杉磯開業(ye) 運營。如今,在英國、韓國、泰國、澳大利亞(ya) 等國家和地區,華僑(qiao) 華人都能吃到山西刀削麵。

  說到家鄉(xiang) 麵食,23歲的留俄學生劉岸知更願意自己製作。“出國前基本不會(hui) 做飯,出國後,通過微信跟媽媽了解學習(xi) 、自己摸索,學會(hui) 做手擀麵、拉麵等多種麵食。”

  “過節時、天冷時,最想咥(吃)碗刀削麵。”劉岸知告訴記者,今年春節期間,他給同樣在當地留學的中國朋友做了一頓澆麵,“唯有一吃解鄉(xiang) 愁”。

  講述晉商文化的實景劇《又見平遙》中有這麽(me) 一幕:“累了吧,您坐,給您講一碗麵的故事,有您,有我,那碗麵,我怎麽(me) 就忘不掉中國人那碗麵呢?”(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