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我每天都在吃辣條,‘辣條之王’為什麽會虧本?”

發布時間:2022-12-01 17:0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2月1日電 (中新財經記者 謝藝觀)近日,“衛龍半年虧(kui) 損2.61億(yi) 元”登上微博熱搜榜。有網友疑惑,“我每天都在吃衛龍,為(wei) 什麽(me) 還會(hui) 虧(kui) 本?”

  “辣條之王”衛龍發生了什麽(me) ?

  “辣條之王”為(wei) 何會(hui) 虧(kui) 損如此之多?

  “衛龍半年虧(kui) 損2.61億(yi) 元”的消息來自其日前披露的招股書(shu) 。

  經曆過去年一次遞表未獲批、一次因市場環境欠佳押後上市後,今年6月,衛龍第三次向港交所遞表,並再通過港交所聆訊。

  衛龍的最新招股書(shu) 顯示,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其淨利潤分別約為(wei) 6.58億(yi) 元、8.19億(yi) 元、8.27億(yi) 元及虧(kui) 損2.61億(yi) 元。

  本來平穩增長的業(ye) 績,為(wei) 何會(hui) 在2022年上半年刹住了車?衛龍解釋稱,這是由於(yu) 與(yu) 此前投資有關(guan) 的一次性的以股份為(wei) 基礎的付款影響,且2022年的經營業(ye) 績將受到該影響。

  據了解,2021年5月,衛龍曾完成Pre-IPO輪融資,這輪投資方由CPE源峰和高瓴聯合領投,紅杉中國、騰訊、雲(yun) 鋒基金等跟投。

  招股書(shu) 顯示,2022年4月,衛龍與(yu) 控股股東(dong) 及CPE等投資者訂立了股份購買(mai) 協議之補充協議,衛龍以對價(jia) 約1576.27美元向該等投資者發行及出售合共約1.58億(yi) 股普通股。根據相關(guan) 會(hui) 計準則,此類股份發行產(chan) 生了一次性的以股份為(wei) 基礎的付款開支,共6.29億(yi) 元,該開支自2022年合並損益表中扣除。

  這也意味著,如果沒有這筆大額付款開支,衛龍今年上半年應會(hui) 繼續盈利。

  營收下滑,衛龍遭遇提價(jia) “後遺症”

  除了上半年利潤受大額付款影響出現虧(kui) 損,衛龍上半年的營收也出現下滑。

  招股書(shu) 顯示,2019年至2021年,衛龍的總收入分別約為(wei) 33.85億(yi) 元、41.2億(yi) 元、48億(yi) 元。但2022年上半年,衛龍的收入由上年同期的23.03億(yi) 元減少1.8%至22.61億(yi) 元。

  就披露來看,這主要由於(yu) 調味麵製品的銷售收入有所減少。2022年上半年,衛龍調味麵製品收入為(wei) 13.41億(yi) 元,同比下滑4.3%。

  導致銷售收入減少的主要原因則是調味麵製品的銷量減少。衛龍對此解釋為(wei) :受疫情因素及上半年對主要產(chan) 品類別采用新包裝、生產(chan) 工藝、配方或規格進行最新產(chan) 品升級而作出價(jia) 格調整,致使客戶需要一定時間應對該價(jia) 格調整,所以銷量受到了暫時性的影響。

  今年上半年,由於(yu) 原材料價(jia) 格上漲等,衛龍曾進行過兩(liang) 次提價(jia) 。有網友評論,“原來2塊一包的辣條,後來漲至3塊,然後是5塊。”還有網友表示,“太貴了,現在已經吃不起了。”

  中新財經記者注意到,在北京多家超市及線上零售平台,衛龍的主打產(chan) 品大麵筋(辣條)價(jia) 格已升至5元以上,雖然部分超市及平台會(hui) 有促銷活動,但促銷價(jia) 也接近5元。

  或需盡快擺脫“辣條依賴症”

  國際大宗商品價(jia) 格波動下,近年來食品原材料、包裝成本上行,給食品企業(ye) 帶來壓力。不隻是衛龍,同為(wei) 辣條企業(ye) 的麻辣王子也於(yu) 上半年宣布提價(jia) 。其他食品企業(ye) ,如,甘源食品、達利、李子園、洽洽食品此前也均宣布調價(jia) 。

  衛龍產(chan) 品漲價(jia) 背後還有連年增長的營銷費用支出。招股書(shu) 顯示,2019年至2021年,衛龍推廣及廣告費用分別約為(wei) 0.31億(yi) 元、0.47億(yi) 元和0.79億(yi) 元。即使是原材料成本承壓的上半年,該項費用仍高達0.37億(yi) 元。

  衛龍加碼營銷、製造話題的同時,還出現過“翻車”。因部分辣條產(chan) 品的外包裝廣告語含有“約嗎”“賊大”“強硬”等,今年3月,衛龍辣條在網上引發熱議。“衛龍辣條包裝被指打低俗擦邊球”等話題登上微博熱搜。

  營銷和價(jia) 格爭(zheng) 議外,在業(ye) 內(nei) 人士看來,衛龍雖是辣條領域“老大”,但未構築“護城河”,競爭(zheng) 者不斷入場。雖然近年來其致力於(yu) 產(chan) 品多元化,但從(cong) 營收上來,仍擺脫不了“辣條依賴症”。

  食品產(chan) 業(ye) 分析師朱丹蓬向中新財經記者表示,衛龍目前的核心產(chan) 品仍是辣條,產(chan) 品結構還不夠豐(feng) 富完善。“從(cong) 辣條產(chan) 品的市場占有率來看,衛龍的行業(ye) 地位沒有問題,但辣條在主營業(ye) 務中占比過高,就存在可持續性發展的風險,影響公司的利潤空間。”

  朱丹蓬認為(wei) ,衛龍需要增添新品類來完善矩陣,開辟高端化、健康化零食產(chan) 品布局,擺脫不健康、低端零食的印象。“目前衛龍也在做一些戰略調整,包括整個(ge) 產(chan) 品矩陣以及經銷商的質量和整個(ge) 營銷體(ti) 係。整體(ti) 來看,也是為(wei) 未來上市估值這一塊做提升。”(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