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製度等利好不斷 保險股強勢反彈!有險企一月漲近70%
11月初以來,A股、港股的上市險企股價(jia) 均走出了V型反彈之勢。
截至12月6日收盤,A股上市險企中的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11月1日以來的股價(jia) 漲幅均超30%,分別達38.53%、31.23%及33.68%,這期間,新華保險股價(jia) 漲幅也達29.48%,中國人保股價(jia) 漲得最少,但也有13.4%的漲幅,均高於(yu) 同期上證指數11.03%的漲幅。
不過,這距離上市險企股價(jia) 高峰時期仍有一定差距,如中國平安在2020年底股價(jia) 曾高達約86元/股,經過一年多的震蕩後,目前股價(jia) 即便漲了也仍在“4”字頭。
保險股投資者楊先生告訴記者:“我在2021年年初買(mai) 了點保險股,這一波漲了還是沒有回本,虧(kui) 得不少,打算繼續持有。”
泰石投資董事總經理韓瑋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近期保險股的持續上漲,本質上是屬於(yu) 價(jia) 值回歸。前期市場對長期債(zhai) 券利率走勢和保險代理人流失等因素過度悲觀,導致保險股價(jia) 格嚴(yan) 重低於(yu) 價(jia) 值,隨著基本麵的不斷改善,長期牛市已進入加速階段,投資者的信心將大幅提升,以保險股為(wei) 代表的藍籌股未來都會(hui) 有較大的上漲空間。
保險股V型反彈,中國平安H股大漲68.63%,現在是否是入局好時機?
過去一年多,伴隨整個(ge) A股市場調整,保險股股價(jia) 持續超跌。
開源證券數據顯示,11月25日,A股上市險企靜態PEV(價(jia) 格與(yu) 內(nei) 含價(jia) 值之比)估值及所處近5年估值分位數均處曆史分位數較低位置,多數險企較2020年同期估值下降超50%。
保險股之所以表現不好,與(yu) 自身發展節奏也不無關(guan) 係。過去幾年,壽險行業(ye) 進入深度轉型期,但轉型成效遲遲未體(ti) 現在業(ye) 績上,新業(ye) 務價(jia) 值持續下跌。財險行業(ye) 中的車險市場競爭(zheng) 激烈,非車險發展迅速,業(ye) 務結構調整也在進行中。再疊加今年資本市場表現不佳,險企投資收益並不好看,又給整體(ti) 業(ye) 績蒙上了一層陰影。
興(xing) 業(ye) 證券研報觀點稱,板塊下跌源自資產(chan) 負債(zhai) 兩(liang) 端疲弱。一方麵,負債(zhai) 端受人力萎縮、疫情對長期保障型產(chan) 品需求抑製持續,新業(ye) 務價(jia) 值持續負增長;另一方麵,股票市場波動加劇與(yu) 長期利率低位震蕩,行業(ye) 投資端承壓。
不過,11月份以來,保險股情況有所反轉,多家上市險企A股、H股齊漲,且H股漲幅比港股更高。
Wind數據顯示,11月1日至12月5日,中國平安H股大漲68.63%,新華保險H股也大漲56.5%,中國太保、中國人壽H股則分別上漲47.55%、47.37%,中國人保H股漲22.12%,港股上市險企中國太平及友邦保險表現也非常不錯,區間漲幅分別達55.15%及40.29%。
是什麽(me) 帶動了本輪保險股的“狂歡”?投資專(zhuan) 家笑傲投資(筆名)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近期保險股之所以上漲,一是,從(cong) 2020年11月30日至2022年10月31日,保險指數單邊下跌時間長,跌幅大,跌了56%,已產(chan) 生超跌反彈的要求;二是,保險指數PB(平均市淨率)最低跌到1.03倍,大幅創曆史新低。
韓瑋也認為(wei) ,近期保險股的持續上漲,本質上是屬於(yu) 價(jia) 值回歸。前期市場對長期債(zhai) 券利率走勢和保險代理人流失等因素過度悲觀,導致保險股價(jia) 格嚴(yan) 重低於(yu) 價(jia) 值。
那麽(me) ,保險股後續能否維持漲勢?當下是否是入局的好時機?上述投資專(zhuan) 家笑傲投資認為(wei) ,不同投資者的投資要求和目標不同,如果是長線投資者,在目標位置買(mai) 入保險股,仍屬於(yu) 在底部區域介入,如果是絕對收益投資者或短線投資者,此時買(mai) 入保險股並不是好時機,從(cong) 12月6日開始,保險指數放巨量後量能已經開始回落,階段風險已在積聚。
養(yang) 老金製度等利好不斷,險企最悲觀時刻已過,負債(zhai) 端資產(chan) 端均有望向好
不過,整體(ti) 而言,保險股最悲觀的時刻或許已經過去。近段時間來,保險行業(ye) 利好消息不斷,如個(ge) 人養(yang) 老金製度正式落地,有來自6家保險公司的總計7款產(chan) 品入圍,其中不乏中國人壽、人保壽險、太平人壽、太平養(yang) 老等上市險企或旗下子公司產(chan) 品,是一大利好。
此外,記者采訪還了解到,今年險企的開門紅表現也不錯,大額保單明顯增多。“我們(men) 老大這周簽了個(ge) 300萬(wan) 元的大單,交三年總保費就是900萬(wan) 元,最近‘開門紅’支公司年交保費在50萬(wan) 以上的大額保單還是不少的。”某上市險企支公司代理人王猛(化名)對記者說道。
保險代理人王忠(化名)也有同感,今年是其職業(ye) 生涯的第三個(ge) “開門紅”,她說:“大額保單挺多的,說明大家手裏有錢,但不像前幾年那麽(me) 敢投了,不可能把所有錢都放在高風險的池子裏,還是要有一部分錢用來當‘安全墊’,保險便有這麽(me) 一個(ge) 作用。”
究其原因,與(yu) “安全感投資”不無關(guan) 係,今年以來,利率持續下行,銀行下調定期存款利率,此外,受內(nei) 外部多重因素影響,股票市場波動較大,近期,債(zhai) 市甚至也受衝(chong) 擊,相應的基金表現也不如人意,對比來看,保險產(chan) 品雖然收益率不高,但保底利率寫(xie) 在合同中,收益有保障,自然受到市場歡迎。
展望後市,中金公司研報觀點認為(wei) ,過去幾年新單保費持續負增長導致投資者對於(yu) 行業(ye) 的預期較為(wei) 悲觀,中資壽險板塊當前估值和持倉(cang) 處於(yu) 曆史底部,當前估值水平隱含較大幅度估值超調;其次,本輪長達3年的行業(ye) 改革中壽險負債(zhai) 端跌幅最大的時期已經過去,2023年有望成為(wei) 複蘇的起點;此外,投資者對於(yu) 權益市場的情緒是當前時點壓製板塊估值修複的重要因素,市場情緒回暖有望開啟板塊估值修複。
興(xing) 業(ye) 證券研報觀點指出,展望2023年,從(cong) 負債(zhai) 端來看,短期看,儲(chu) 蓄需求在資本市場波動加劇背景下或持續回暖,保障需求受疫情影響漸進式複蘇。長期看,保險需求空間仍大,健康、養(yang) 老、財富管理是未來重點。供給層麵,渠道端預期代理人規模逐步觸底企穩,且隊伍素質將隨改革推進而提升;銀保等多元渠道布局加速,有望延續較快增長態勢。產(chan) 品端以增額終身壽為(wei) 代表的儲(chu) 蓄型產(chan) 品特色鮮明,新單銷售預期向好,而重疾險等保障型產(chan) 品短期內(nei) 或仍低迷,未來建立針對不同客群和疾病群的多層次產(chan) 品體(ti) 係是突破方向;從(cong) 資產(chan) 端來看,經濟修複預期下,投資將隨地產(chan) 風險緩釋、權益市場回暖和利率觸底逐步企穩。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潘亦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