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促房地產需求端發力仍有空間

發布時間:2022-12-07 12:59:00來源: 經濟日報

  增強購房者信心勢在必行。針對需求端的相關(guan) 鼓勵支持政策措施持續出台,有助於(yu) 降低購房門檻,減輕購房者的資金壓力,更好滿足剛需和改善性需求,促進住房合理消費。

  近期金融對於(yu) 房地產(chan) 市場的支持力度大,穩定房地產(chan) 融資形成“信貸”“債(zhai) 券”“股權融資”的“三箭齊發”態勢。“三箭齊發”主要針對供給端支持房地產(chan) 企業(ye) 融資。房地產(chan) 市場的企穩向好,需要供需兩(liang) 端形成合力,離不開需求端,也就是針對購房者支持政策的進一步完善,以繼續釋放需求,促進市場購買(mai) 力提升。應該說,近期對供給端資金的持續改善,讓市場進一步企穩複蘇的重任更多落在了需求端。

  當前潛在購房消費者對市場的信心似乎仍顯不足。他們(men) 可能擔心如果買(mai) 了房子一旦交不了房,或者延遲交房都是很大的麻煩;如果房價(jia) 持續下行,就買(mai) 虧(kui) 了。因此,市場中觀望情緒濃厚。在金融領域加大對房地產(chan) 行業(ye) 供給端支持的基礎上,隻有消費者積極出手,企業(ye) 真正把房子賣出去,收到回款,銷售逐步企穩回升,房地產(chan) 的投資才有望隨之複蘇,從(cong) 而使市場進一步實現良性循環。

  增強購房者信心勢在必行。金融政策的完善使得作為(wei) 供給端的房企資金狀況改善,本身也有助於(yu) 增強需求端消費者信心。近期多地加大對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力度,預售資金更好實現專(zhuan) 款專(zhuan) 用,保證資金運轉的安全性,防範房地產(chan) 領域金融風險,從(cong) 而能夠減輕購房者對房地產(chan) 項目出險的擔憂。各地積極采取綜合措施推進“保交樓”,更是購房者信心重建的關(guan) 鍵一環,如果越來越多項目都得以保質保量交付,將大大改善購房者對房地產(chan) 市場的預期。

  針對需求端的相關(guan) 鼓勵支持政策措施持續出台,有助於(yu) 降低購房門檻,減輕購房者的資金壓力,更好滿足剛需和改善性需求,促進住房合理消費。如近期一些城市調整限購區域,降低首付比例和房貸利率,降低換購住房個(ge) 人所得稅等,均起到了逐步修複市場信心的作用。當前首套房貸利率處於(yu) 曆史低位,並賦予地方更大自主權,地方政府能夠更好穩地價(jia) 、穩房價(jia) 、穩預期,降低購房者的購房成本。有關(guan) 部門的監測信息顯示,北京、重慶、廈門等城市的新房成交麵積有所增加,個(ge) 別城市的成交量增長明顯。

  除了已經出台的相關(guan) 政策之外,促進房地產(chan) 市場需求端改善仍有一定空間。特別是改善性需求的合理釋放將有助於(yu) 市場企穩。有關(guan) 研究顯示,城鎮戶均住房已經超過1.1套,改善性需求已經逐漸成為(wei) 購房主體(ti) 。對於(yu) 購房者而言,當前首次置業(ye) 的政策更為(wei) 優(you) 惠,而改善性需求成本仍相對較高,改善性需求仍然有較大的釋放空間。如果更好釋放改善性需求,將有助於(yu) 改善房企麵臨(lin) 的流動性困境,對於(yu) 防範風險、促進市場穩定以及金融發展都有重要作用。

  當前,改善性需求貸款負擔總體(ti) 高於(yu) 首次置業(ye) ,降低改善性需求的置換成本,或可有效促進需求的釋放。有改善性需求的家庭,整體(ti) 收入水平相對較高,抗風險能力比較強,因此,有業(ye) 內(nei) 人士呼籲,可進一步通過降低改善性需求的首付和貸款利率,從(cong) 而降低改善性需求的資金負擔。

  同時,還可以進一步降低交易環節的稅費成本。不久前,財政部、稅務總局出台了關(guan) 於(yu) 支持居民換購住房有關(guan) 個(ge) 人所得稅政策。對於(yu) 出售自有住房並在現住房出售後1年內(nei) 在市場重新購買(mai) 住房的納稅人,新購住房金額大於(yu) 或等於(yu) 現住房轉讓金額的,全部退還已繳納的個(ge) 人所得稅。根據城市不同,這項政策能夠為(wei) 相應購房者節省少則一兩(liang) 萬(wan) 元,多則三五萬(wan) 元,甚至更多稅費。還有一些城市出台了縮短免征營業(ye) 稅年限的措施,比如契稅的減免,這些都有助於(yu) 鼓勵正常的房屋置換需求。有關(guan) 城市也可以選擇在這些方麵繼續發力促進購房需求的釋放。

  總體(ti) 而言,應該高度重視需求端的改善,更好滿足首次置業(ye) 特別是改善性需求,首付比例、房貸利率等政策或許仍有一定的調整空間。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