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跨年行情預期顯著升溫 公募基金描繪三大布局路徑

發布時間:2022-12-12 17:12:00來源: 證券時報

  證券時報記者 餘(yu) 世鵬

  2022年已近尾聲,基於(yu) 防疫政策優(you) 化放寬,以及美聯儲(chu) 加息節奏放緩等,始於(yu) 11月的反彈行情持續演繹,使得公募基金對2022~2023年的跨年行情更加期待。有公募人士直言,經曆了2022年相關(guan) 壓力測試後,利空因素逐步改善,曙光將至,對2023年不必悲觀。

  公募基金的最新預判認為(wei) ,過往兩(liang) 年多賽道成長股明顯占優(you) ,如今價(jia) 值股開始逐漸回歸,大盤價(jia) 值好於(yu) 小盤成長這一風格趨勢有望延續至明年1月份。而隨著經濟企穩回升,股票市場基本麵恢複,2023年市場有望從(cong) 反彈逐步演變為(wei) 反轉,預計港股收益率大概率好於(yu) A股,基建投資鏈條、消費鏈條和科技成長鏈條成為(wei) 三大重點布局方向。

  一波三折曙光將至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1日,自11月反彈行情開啟以來,各大指數均實現了明顯上漲,上證指數、深證成指漲幅均超10%,恒生指數、恒生科技指數則分別漲逾30%、50%;股票基金中,最高漲幅甚至接近60%。臨(lin) 近年底,重新審視本輪反彈行情,是公募基金布局跨年行情的重要準備工作。

  “經過一個(ge) 多月的反彈,市場基本實現了普漲,從(cong) 自主可控安全鏈到地產(chan) 鏈,再到疫後消費複蘇板塊,基本所有行業(ye) 所有市值風格都實現了全麵輪動。”創金合信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婧認為(wei) ,本輪反彈主要受美元流動性緩解、國內(nei) 政策反轉和連續超跌後的反彈需求驅動。站在當前時點看,超跌板塊已修複,短期交易情緒過熱和美元流動性收緊,將會(hui) 對後續行情產(chan) 生擾動,但政策預期依然向好,12月也是政策高頻出台的窗口,經濟複蘇預期對市場仍有托底。

  長城基金指出,當前行情呈現三大特點:一是市場向好的大方向相對確定,A股已基本進入右側(ce) 交易區間,但節奏或許有些過快,預期炒作和現實業(ye) 績之間的預期差是當前的擔心點;二是防疫政策持續優(you) 化放寬是大勢所趨,但冬季將不可避免地出現波動,部分投資者擔心短期疫情反彈會(hui) 抑製當月消費,因此並未對商貿零售持續做多,而是轉攻醫藥板塊,尤其是與(yu) 疫情治療相關(guan) 的概念股;三是A股風格轉向基本明確。過往兩(liang) 年多賽道成長股明顯占優(you) ,如今價(jia) 值股開始逐漸回歸,且從(cong) 中期維度看價(jia) 值占優(you) 將越來越被市場所接受。

  從(cong) 更長維度看,博時基金首席權益策略分析師陳顯順用“一波三折、曙光將至”八個(ge) 字形容了今年以來的市場行情。他表示,今年A股板塊分化較大,比如煤炭、電子板塊,年初至今分別約有20%、30%的漲幅,而年底以來,市場風格又回到了穩定類資產(chan) 方麵。整體(ti) 而言,經曆今年的相關(guan) 壓力測試後,對未來不必太悲觀,目前應該是一個(ge) 曙光將至的狀態。

  大盤價(jia) 值股

  有望火到明年1月

  基於(yu) 上述分析,公募基金對跨年行情表現出了樂(le) 觀預期。

  “隨著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優(you) 化和有效性不斷提升,A股對短期經濟麵臨(lin) 的挑戰已有了很充分的定價(jia) ,而各方麵政策優(you) 化的信號非常明確,投資者對中國經濟2023年前景的信心可以更足一些,隨著經濟企穩回升,股票市場基本麵恢複,市場有望從(cong) 反彈逐步演變為(wei) 反轉。”鵬揚基金股票首席投資官朱國慶表示,大盤價(jia) 值好於(yu) 小盤成長這一風格趨勢可能會(hui) 延續至明年1月,習(xi) 慣於(yu) 左側(ce) 逆市布局和右側(ce) 乘勝追擊的投資者,需要找準時機來布局明年中期新的主線。

  “臨(lin) 近年底,影響市場的一些利空因素在逐步改善。”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強調,從(cong) 外部環境來看,美聯儲(chu) 加息正在接近尾聲,美國通脹開始掉頭回落。在美國經濟增速開始放緩的情況下,美聯儲(chu) 可能會(hui) 在12月份的議息會(hui) 議討論明年何時停止加息的問題,這對A股市場來說是利好的,A股和港股都有可能迎來恢複性上漲的行情。

  楊德龍認為(wei) ,隨著經濟複蘇以及資金持續流入,2023年A股和港股有望走出結構性牛市行情,“當前,跨年度行情正在逐步展開,建議投資者保持信心和耐心,堅定持有優(you) 質龍頭或優(you) 質基金來抓住本輪結構性機會(hui) 。”

  銀華基金認為(wei) ,未來一兩(liang) 個(ge) 季度的市場情況預計仍是“強預期”和“弱複蘇”的組合,在基本麵底部相對確定、後續大概率邊際向好的背景下,可對權益市場持積極態度。不過,也仍需客觀認識當下複雜的內(nei) 外部環境,警惕上市公司盈利的複蘇弱於(yu) 預期。

  長城基金認為(wei) ,目前來看,疫情防控仍是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大挑戰。從(cong) 防疫政策優(you) 化到市場經濟活動完全恢複,需要一段時間。而資本市場信心的恢複,可以說隻是一個(ge) 開始,企業(ye) 生產(chan) 、居民消費、投資恢複仍然是一個(ge) 相當長的過程。在市場樂(le) 觀預期和政策確定性增強的情況下,這個(ge) 過程將是一個(ge) 相互影響的“良性循環”。

  三大方向值得重視

  在跨年行情的具體(ti) 布局方麵,平安基金認為(wei) ,市場的階段性風格可能將趨於(yu) 低估值價(jia) 值股及因疫情受損的消費股的估值修複,消費及地產(chan) 鏈條等板塊有一定的相對收益;而從(cong) 長期來看,先進製造、新能源、消費等行業(ye) 中的核心資產(chan) ,仍將是值得看好並持續關(guan) 注的市場主線。

  華夏基金則表示,基於(yu) 景氣複蘇期的判斷,2023年預計港股收益率大概率好於(yu) A股,行業(ye) 配置可分為(wei) 三個(ge) 階段:一是預期階段。經濟基本麵弱,地產(chan) 數據尚差,政策仍在加碼,市場或以反轉型價(jia) 值風格為(wei) 主,疊加政府投資領域的景氣方向,投資者可配置地產(chan) 及地產(chan) 鏈、金融;二是過渡階段。地產(chan) 銷售回升但企業(ye) 盈利尚未顯著好轉,此時由價(jia) 值向成長過渡,主要配置複蘇型資產(chan) ,風格均衡,可配置消費、醫藥、TMT;三是景氣投資階段。經濟複蘇確認,企業(ye) 盈利顯著好轉,此時進一步增加成長風格配置。可配置新能源車、軍(jun) 工、汽車產(chan) 業(ye) 鏈。

  陳顯順建議,2023年投資者可關(guan) 注三個(ge) 方向,即基建投資鏈條、消費鏈條和科技成長鏈條。2023年基建端的投資增速起到逆周期調節作用,增速可能會(hui) 到10%左右;疊加國企國有資產(chan) 重估的大邏輯,2023年基建鏈條值得關(guan) 注。

  對於(yu) 消費鏈條,陳顯順認為(wei) ,伴隨疫情優(you) 化管理措施出台,2023年可能會(hui) 看到消費場景修複,居民消費能力提升。實際上,2022年以來,居民的儲(chu) 蓄率是在不斷攀升的,銀行係統裏居民的存款也在不斷增加,居民消費力應該有較大的潛在空間。此外,陳顯順表示,發展和安全也是2023年經濟的關(guan) 鍵詞,安全本身要考慮到科技的自主可控,這自然會(hui) 涉及新能源、電子半導體(ti) 、軍(jun) 工、高端裝備等投資鏈條。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