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120周年校慶 太原理工大學宣告“兩步走”戰略目標
中新網太原12月12日(楊靜)11日,太原理工大學舉(ju) 行建校120周年大會(hui) 。各級領導、國內(nei) 外嘉賓、長期關(guan) 心支持學校的社會(hui) 各界代表、國內(nei) 外高校代表、海內(nei) 外校友代表以及在校師生隆重集會(hui) ,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慶祝太原理工大學建校120周年,共同回顧學校百廿奮鬥曆程,暢想未來發展願景。
會(hui) 上,太原理工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鄭強指出,在120周年校慶之際,太原理工大學正式宣告新時代新征程“兩(liang) 步走”戰略目標:一是至2025年,把太原理工大學建設成為(wei) 山西省培養(yang) 領軍(jun) 拔尖人才的主陣地、山西省匯聚高端優(you) 秀人才的大本營、山西省經濟社會(hui) 發展科技創新的主引擎,成為(wei) 引領山西高等教育全麵振興(xing) 崛起、國內(nei) 外影響力不斷提升的綜合性研究型高水平一流大學。二是到本世紀中葉,在新中國成立100周年、學校建校150周年之際,把太原理工大學建設成為(wei) 在煤化工、煤基、采礦與(yu) 安全等學科領域實力雄厚,具有重要影響力,得到廣泛認同的世界知名大學。
太原理工大學前身是創立於(yu) 1902年的山西大學堂西學專(zhuan) 齋,曆經山西大學校工科、山西大學工學院,1953年獨立建校(太原工學院),1997年與(yu) 山西礦業(ye) 學院合並,組建太原理工大學,是國家“雙一流”重點建設高校。
學校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中國工程院院士3名、雙聘院士10名、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講座)教授8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0名、國家優(you) 秀青年基金獲得者8名,“新世紀百千萬(wan) 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7名。目前學校21個(ge) 專(zhuan) 業(ye) 通過了國際工程教育專(zhuan) 業(ye) 認證,國家一流專(zhuan) 業(ye) 41個(ge) ,省級一流專(zhuan) 業(ye) 15個(ge) ,國家一流課程13門。
同時,太原理工大學曾連續兩(liang) 次作為(wei) 首席科學家單位承擔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累計承擔“863”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國家級各類項目1818項;獲得國家科技三大獎43項。近年來,學校努力打造服務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才智引擎,成果轉化、技術轉移等累計為(wei) 地方和行業(ye) 企業(ye) 創造經濟效益逾百億(yi) 元。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邱勇通過視頻為(wei) 太原理工表達祝福。他表示,清華大學與(yu) 太原理工大學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結下了深厚情誼。麵向未來,兩(liang) 校還將攜手同行、深化合作,共同努力為(wei) 服務國家科技自立自強、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在學校考察交流時,學校悠久的辦學曆史、與(yu) 時俱進的辦學理念、團結奮進的師資隊伍、各項改革發展成果,都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堅信太原理工大學會(hui) 建成國內(nei) 綜合性研究型高水平一流大學,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貢獻更多的力量。”聯合國協會(hui) 世界聯合會(hui) 主席、世界大學校長聯合會(hui) 當選主席Shawn Chen(陳肖純)誠摯邀請太原理工大學加入世界大學校長聯合會(hui) 這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分支機構。
跨越兩(liang) 個(ge) 甲子的太原理工大學,誕生於(yu) 民族危難之際,成長於(yu) 國家振興(xing) 之時,參與(yu) 和見證了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的誕生、振興(xing) 和崛起,走出了一條紮根三晉大地、服務國家人民、建設高水平一流大學的榮光之路。特別是近十年來,學校實現了“雙一流”建設新跨越,集聚了師資隊伍新精銳,構建了人才培養(yang) 新模式,推動了科技創新新突破。
鄭強表示,未來學校要以全麵深化綜合改革為(wei) 抓手,勇於(yu) 直麵學校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短板,不斷提升治理能力與(yu) 治理體(ti) 係現代化水平,加快推進學校內(nei) 涵式發展步伐;要以“煤基資源清潔低碳高效開發與(yu) 利用學科群”建設為(wei) 引領,圍繞煤基資源產(chan) 業(ye) 鏈,建強學科建設鏈、科技創新鏈和人才培養(yang) 鏈,打造服務國家“雙碳”戰略和能源革命的才智引擎;要以“立德樹人”為(wei) 根本,不斷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培養(yang) 優(you) 秀的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